新浪財經訊最近,全流通的概念被股市提了又提,研究了又研究。從理論上來說,全流通理論決無絲毫可以懷疑之處,但證明起來卻不是那么簡單的事。中國非流通股是個歷史遺留問題,在“公有制”向“以公有制為主體”的轉變中,這曾經具有相當的進步性:所有資產可流通,在當時存在國有資產完全私有化的風險,必然造成整個體制的動蕩,而流通一部分既可實現國企股份制改造,又可避免承受這種風險。
資本市場建立初期,投機心理和利好消息比肩接踵,中國股市牛氣沖天,并持續了好幾年。而經濟發展與資本市場本該是一對孿生兄弟,資本市場應該反映經濟發展。但13年后,大家發現,中國資本市場竟似乎已經萎蔫,而糾其根本正是幾年前的進步手段。這個進步手段,最大的問題就是造成了股權分裂,相關詞匯講到一股獨大,而最終匯成了該不該全流通的問題。
全流通才能使資本真正流通起來,讓股民可以真正實現用“手”投票和用“腳”投票,才能真正實現資本的有效配置。但在目前卻不是說流就流那么簡單。在最初想要推出來之前,就造成了股市的巨大跌勢。因為中國股市素有企業圈錢工具的稱號,非流通股原價每股幾元,而流通股入倉通常每股幾十元,把非流通股直接投入市場,流通股股價必然更跌,對于近年飽受套牢之苦的股民來說,無疑視之為利空。進一步想,企業似乎可以借此機會又一次圈錢。所以,股市聞訊的反應只有跌,甚至于要監管部門喊停才能止跌。轉眼又是兩年,股民終于想通了全流通是“長痛不如短痛”,但接下來怎樣實施,如何權衡各方權益成為焦點。到目前為止,解決方案一直在提,但卻一言而概之:“符合各方利益的最佳方案還沒找到”。
“當前最迫切、最具挑戰性的問題應該是‘全流通變革’。”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的所長,著名的先銳經濟學家和金融證券專家吳曉求教授這樣說。從三年前,人大金融與證券研究所的全體專家就開始研究這個課題。在資本市場面臨大變革的今天,全流通的解決問題也愈發變得迫切,也正是基于這個原因,由人大金融與證券研究所聯合各權威機構一年一度舉辦的中國資本市場論壇把主題就定在了“中國資本市場:全流通之路”上,這次資本市場的盛會定于明年1月10日在人民大學的逸夫會議中心召開。主辦單位出FSI即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外,還有中國銀河證券有限公司、野村證券有限公司及《中國證券報》。
全流通從本質上解決股權分裂的問題,讓資本市場可以真正“活”起來,但實施起來卻眾說紛紜。第八屆中國資本市場論壇正面全流通問題。屆時,官、產、學三方專家會聚一堂,不知全流通問題能不能得到最終的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