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的商業實踐,催生新一代企業領袖。——這是一群什么樣的人?他們具有什么樣的領導力?他們將塑造什么樣的未來?
新浪財經訊2003年12月6-7日,由《中國企業家》主辦的“2003年中國企業領袖年會”在京開幕。主題為“新領袖—決定未來的商業力量”。新浪財經將對本次會議全程圖文直播。
以下為文字實錄:
何力:中國的企業國際化過程,如何做成沃爾瑪這樣的規模,這是需要非常嚴肅認真地考慮的。
曾文祺:但是最終還是要作出選擇,要選擇自己的定位、自己的品牌。但是國內很多的品牌沒辦法學,也學不到,包括聯想都學不到,就別提其他的品牌了。
觀眾:首先我不同意他的看法,我認為他發言有些是不負責任的,我看來有的是不正確的。引進外資或者是到中國來參資國有機構,引進外資有很多目的,它不是外因和內因的問題,中國的企業發展不好是引進外資的問題,我認為這是不正確的。引進外資方面有兩個主要的目的,第一個幫助中國的企業學習或者提高管理水平,同時在管理良好競爭環境,這兩點在中國這二十多年改革開放過程當中被歷史所證明的,這個工作是最早開始,現在是大面積的、逐步認識、逐步加深的過程。我認為不能說我們中國的市場讓給了外國人,有些行業不讓民營企業進,我們引進外資,要把觀念引進來,不要讓民營企業進來。我們首先要分析一下引進的目的,是引進先進的理念。民營企業的優勢是什么?我需要的是什么?你是想進來干什么?你想進入銀行以后干什么?
提問:大家好,我來自湖南長沙,我是從事教育工作的,我本身沒有準備發言,我來必須要感受一下我們這些企業家有些什么樣的素質,這些素質能不能從基礎教育里面培養,也就是說我們企業家哪些人的成功是偶然的,哪些人的成功是必然的。因為我有一個朋友是大企業家,他說劉總的成功是必然的,無論他做什么工作,他的成功都是必然的,所以我站在這個角度來談這個問題,剛才這位同志的發言,我非常不贊同,我們應該是公平、平等的,你憑什么在民營企業沒有做之前,你就把民營企業定位為它會轉型調整呢?近百年來,西方有西方的教育,中國因為是沒有文化的教育、全盤西化的教育,所以造成了民族虛無主義,你們知道什么是快樂嗎?面幾千家企業,快樂就是麥當勞,快樂就是肯德基,我們現在這種民族虛無主義或者洋人教育已經深入了很多中國人的心中。首先要強調一點,你憑什么說外資引進,民營企業就不可以。
提問:我的工作就是研究民營企業家,我們一直跟民營企業打交道,根據我們跟民營企業家打交道的過程來看,我覺得的確中國民營企業家是受到了很多限制的,在這個前提下外因是很重要的,我想問TOM的王選先生一個問題,你們的公司是李嘉誠公司,是名副其實的華人公司,在國內、海外都有產業,根據你的職業經歷,包括你的個人交往,你覺得現在中國大陸的民營企業家,給你印象最深的方面有哪些?或者中國民營企業家最缺的是什么?
王選:從民營企業角度是講公平、公開、公正的。圍繞你剛才這個問題,我認為所有成功的大企業,世界級的大企業都有幾點核心的因素,在這里面大家都談到了很多,我覺得有一種,一個企業家有一種事業,有一種包容感,但是這種包容感包括兩個:一個是用人,另外一個就是遵循自己不一定能夠很自然遵循的法則。市場規則不一定一樣,但是這對很多企業家來講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我覺得在最近三五年,我看到大量國內的民營企業家冒起來的速度非常快,主要是素質的提高,無論是企業的發展還是財富的創造,都是跟他在短期所做到的事情有關,如果他們要做的再大,可能從各個方面來講,無論是從人、從不同的股東,從改進社會的法制還是提高自己的文化方面,這些可能是他目前最大的挑戰。
《中國企業家》雜志的記者:哪些企業是真正意義上的跨國公司?你們在自己做各自企業國際化的時候,你們認為應該以哪些做得途徑,比如通過產品輸出,是產品營銷,還是在國外做并購。
王林祥:怎么能夠把華人企業做大?其一是環境問題。環境問題不單單是外因,我認為它是歷史存在的問題,應該說從改革開放這些年來,政策面越來越大,但是大家心態上還是希望政府能夠創造更好的環境,或者不過分地要求給予平等的待遇。大家回顧一下,中國的企業在有五千年的歷史文化背景下,這十幾年來創造這樣的奇跡是難能可貴的,盡管我們的企業和世界上500強企業相比較還差很多,我們現在單個對單個可能差一些,但是我們企業怎么能夠做大,這里面有很重要的方面。作為一個企業的經營者,叫企業家也罷,叫企業經理人也罷,你到底把你的企業定位在什么地方?你有多大的能力?你能做多大的事情?第二,作為企業的經營者,應該把企業的發展推向一個新的高度,這需要一個過程,但是不要著急,慢慢來。過去在日本、在歐洲,他們搞的羊絨發展用20年走了人家100年的發展的路,2006年做到世界最大,可不可以,可以,為什么有這樣的想法,因為我們有資源優勢,我們可以把這個資源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我們可以在產業方面做到世界最強最大。如果政策在好一些,我們的企業發展一些,經過中國企業的共同努力,經過中國人勤勞、勇敢的努力,我們中國的企業一定會發展得很快。
二十年創造了世界奇跡,現在走到哪兒,到處都在談發展,這一點,我們不能好高騖遠,要腳踏實地地冷靜地認識自己的能力,認識企業的發展戰略,所以如何找準自己的地位,找準自己發展的方向,這是企業發展最重要的問題。
提問:我們談的國際性的范圍太小,剛才談到做強做大,要做大我有幾個想法:首先戰略上的定位是一部分;第二,要在發展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第三,我們要加強自己的核心,這個方面需要時間。世界上有公平的東西,但是更多的時間就能解決效率問題。第四,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法律上的問題,法律上是平等的,希望大家更加呼吁平等。
何力:中國的企業和中國的社會是越來越發展的,不會完全照搬西方經驗,甚至也不僅僅是從過去二十五年經驗基礎上簡單地重復,因為中國有太多的特殊性,未來的中國的大企業,一定有非常主要的特點。最后在論壇結束之前,我們請各位嘉賓作一下總結,最后再請我們的劉總作一下最后的總結。
夏鴻:我的觀點是中國的企業要從小做大。
曾文祺:中國的人口基數非常多,但是人才不是很多,如果中國能夠重視人才,我覺得中國企業必將會做強做大。
尹家緒:一個企業要做大,現在要有很多借,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借水養魚”,我們中國的企業都是小魚,要借別人的水才能養大。做適合自己的企業做的事,如果把中國的企業全都集中起來講這就是大。我贊同王總說的,國際上的企業并不等于競爭能力強的企業都是大的,那就是做得專,在專里面他占行業里面的第一、第二,先做強再做大,我想中國的經濟就會發展,中國經濟發展了,整個國家就強盛了。
王林祥:扎扎實實做好現在的事情。
何經華:在企業做強做大過程中,創新是比較難的,我很難遇到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情況,一個企業最后的成功與否,在于他的管理。我是一個非常相信管理的人,管理好了才能出效益。
王選:我認為企業做大做強的核心是相輔相成的矛盾,但是又有相輔相成的必要,核心就是管理和創意,但這兩個又是矛盾的,管理強調嚴,創意強調發揮,所以管制和創意的機制是企業強大的根本原因。
劉持金:謝謝各位嘉賓的探討,今天大家都談了很多,華人大公司為什么在中國的大陸比較少?接下來應該怎么去做?從國資委角度來講,我們的目標是三到五年產生更多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二十一世紀的競爭,國家的競爭力就是企業的競爭力。在財富500強來看,美國企業占39%,西方的企業占25%,中國的企業占1.3%。并不是片面地強調做強做大,如果一個國家沒有足夠大的企業作為命脈,我們國家的發展就會被約束。一個小小的補充,三星并不是一個很大的企業,甚至沒有到財富前100強,但是有一個指標它超過了所有的企業,就是品牌價值,三星作為一個亞洲的公司,對我們大的公司也是一個借鑒。
再次感謝大家,感謝各位嘉賓的演講,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