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次會議的主題是“新階段,新抉擇,新路徑”,這個主題既有現實性,又有前瞻性,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此次會議是在十六屆三中全會的背景下展開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公報中說要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這是一個很長的過程,但這不代表當前的改革不是攻堅階段,現在雖然是完善階段,但也是攻堅階段,遲福林先講到,基礎領域改革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我認為基礎領域的改革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頭戲。中國的專家在這樣的基礎上展開了討論,在
各個具體的領域深入的討論了當前基礎領域的問題。外國專家為我國的基礎領域改革提供了許多有用的建議。
從市場主體來看,國有資本占絕對控制地位,從市場監管來看,監管問題還很滯后,很不理想,市場監管問題還沒破題,F在改革處于較差狀態,大家提出了四個原因。第一,情況復雜,遲福林教授提出一般行業與特殊行業的特點都存在;改革主體,思路不堪清晰。開放市場為導向的基礎領域改革總的方向大家強調經濟市場化方面,遲福林教授在主題發言中提出了這個觀點,大家的觀點基本上也是這樣的,產權市場由單元向多元,由封閉向開放。高中先生提出了“官督商辦”的建議,但要避免演變為“官督官辦”。榮朝和提出了特殊法人的概念。
企業重組問題,如企業分拆,橫拆,豎拆,雖然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專家也都認為這種分拆只是初級的重組方式,并提出了資產重組的新方法,新路徑,如BOT、BOO等。
過去認為基礎領域投入很高,回報很低,但從安虎森提到關于韓國基礎領域改革的介紹情況看,基礎領域實現高回報的關鍵是制度完善。相對控股可以做很多文章,戚聿東先生認為,相對控股的企業的效益遠遠高于絕對控股的企業。
政府對市場的監管問題。專家普遍認為政府對市場監管是需要的,但有專家認為監管并不是萬能的。
監管的機構怎么擺布,專家意見不一致,分為“寬窄”兩派,有的認為不需要管的太細,有的認為應該細化。
關鍵在于監管者的角色定位問題,闞凱力提到了裁判員與教練員的角色的重合問題。
還有的專家提到了監管者和被監管者幕后勾結問題,還有誰來監管監管者的問題。
政府本質特征,專家從不同角度談到了政府的本質問題,政府應該體現公眾的利益,代表廣大人民群眾,代表消費者的利益,為了公眾利益,政府如何超越和駕御利益集團。
政府的職能問題,由經濟發展型政府轉向服務型政府,在專家的討論中也得到了體現,在這個大框架下,有的專家對基礎領域,對政府的職能進行了討論,認為應該協調政府作為出資者,監管者等職能的關系,避免相互沖突。
陳永杰先生系統地討論了政府的職能問題。張曙光教授及其它代表提出我們政府的誠用問題,我們的政府應該是誠信的政府,還應該加大透明度。遲福林教授提出了政監分離的建議,對此有不同的建議,有的認為不要政監分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