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京宜做評論:
兩點印象,感慨定位論,電訊的定位問題,指出監管部門陷入了教練員、裁判員的矛盾處境,兼顧論,核心論,監管的任務在于維護消費者利益,闞先生講得很到位,陳永杰先生的過程論,數字體現出他清晰的思維,通過數字指出改革就是由組合走向分解的過程,改革中有一個轉軌階段。
塞貝克:
研究了OECD的報告,從各位的發言中,看出OECD的報告是好的,中國還沒有找到一種辦法把產權明晰化,中國的治理結構還是比較簿弱的,7年前,我來中國聽人說中國不同于其它國家,我們不能接受中國還不是市場經濟的社會。不能按西方的標準來判斷,中國入世必須在很多方面來加快改革的步伐,在一個國家有效的模式不能夠排斥其它國家。國際上沒有一個統一的公司治理模式,國外投資者信任中國的公司治理結構。
蘇丁:
幾個發言人進行非常系統詳細的分析,這使我了解到各個行業存在的問題,以系統的方式明確其中的問題,有人提出政府職能須明確來清除其中的矛盾,中國會找出適合自己的最好的方法,我們不能說其有特點,而不考慮其它對其有益的辦法。
溫斯羅:OECD的報告對中國有用,我這里正好有一本可以供大家復印閱讀,或者用Email發過來。
問:我們看中國的改革,80年代、90年代初的改革,我們同俄羅斯相比,產生了一些官僚主義,造成很多公司處于破產的邊緣,后來的改革又把權力從官僚手中拿回來了,下一步,中國政府的改革方向是給予他們更大的權利還是收回他們的權力?
答:這涉及到社會主義國家從計劃經濟體系向市場經濟過渡的問題。我國同俄羅斯不同,中國是在堅持公有制的前提下改革,不能一步到位,中國5年建立了計劃經濟,二十多年實施計劃經濟,80年代開始進行改革,但改革的時間花了很多時間。對企業權力的問題,十六屆三中全會對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出一系列的措施,現在中國允許民營資本進入,不是一個單純的政治口號,以后步伐會加快。
王麗婭問:國有企業如何才能完成以前政府所承擔的社會公益職能?
答:政府有要求,政府管理包括所有的企業,主要功能是對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矛盾如何實現?國有企業監管機構實際上解決為消費者服務,還要為行業的發展和安全服務。矛盾在改革的磨合中得到解決。
柳學信向陳文杰提問:四大行業主體中行政主管部門與監管部門如果合二為一會有什么樣的結果?
答:四大主體,我國基礎領域改革要進步的話應該實現四大主體,分開,由于各國的情況不一樣,我國情況復雜,政企分開包括行政和監管分開是必要的也是實現市場經濟體系的必要步驟。委托人代理遇到問題是由于各方的利益不一,股東是為了盡快獲得回報,代理人為了行業的長期發展,同時股東和監管層的信息不對稱,因此沒有辦法解決這一問題。這并不是監管當局的失誤而只是委托代理機制本身的問題。
遲院長問闞教授:關于監管會成員由國務院與全國人大決定的建議,有多大的可行性?
答:人大對國有資產比較超脫,參考美國的模式,我國有可能實行這種模式,而且是最好的方案。
趙錚問闞教授,現在有人認為撤消煤炭部是錯誤的,請問教授怎么看?
答:煤炭行業應該加強監管。
胡契特向陳永杰提問:對于中國的改革的印象感覺
答:中國和俄羅斯、東歐國家不同,采用了漸進式改革,而不是“休克式”,中國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建立用了5年時間,但現在25年的改革只改了三分之一,改革完成可能需要30—40年。
遲院長問:資源能源部和運輸部,成為旅游的可行度?
答:電力、石油、煤之間的協調發展,歷史上各顧各,造成了一系列問題,統一管理起來有利于管理,空、鐵的設施各顧各,協調很重要,綜合運輸須把各個行業統一起來,90年代初沒有實現。
趙濤:我來自民營企業,正在尋求進入基礎領域,請問闞教授與陳教授,大家都認為中國的基礎領域改革還需要很長的時間,那么像我們這樣的民企,怎么辦?
答:5年建立,25年的運營,要改革二、三十年是從80年代開始算,與2020年的時間大體一致,泰龍經驗,風險小,規模大小都可以,回報不低。
主持人小結:以人為本的大文化,尊重各種市場經濟主體,大力提倡發展社會自治自理的民間組織,由社會來管社會。職能轉變必須由上而下逐級進行,由中央省市區縣逐漸推行,對此,我看到了希望,十六屆三中全會是一個很好的信號。這三個方面做好了,職能轉變是完全可能實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