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財務總監張黎明發表演講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3月23日 19:29 新浪財經 | ||
2003年3月22日,“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與國有控股公司運作高層論壇”在北京友誼賓館隆重召開,會議為期兩天。 十六大以后國資改革的話題吸引眾多眼球,十萬億國資將如何處置,分級行使產權的國資管理機構將如何設置,“管人、管事與管資產相結合”將以何種方式實現,國有控股公司將如何運營等備受各界關注。 新浪財經將為廣大網友全程報道本次會議。以下為部分嘉賓發言實錄: 主持人:大家還有什么好的提問,請交給我們,我們一并交給專家,溝通之后再答復大家。下面請第二個專家演講張黎明,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財務總監,原財政部企業司制度處處長。張黎明過去在我們財政部工作過,主要從事中央管理企業的財政財務管理和國有資產管理工作,張黎明同志在財政部工作期間,針對外商投資企業財政財務管理薄弱的現狀,先后牽頭制定了《外商投資企業籌建期財政財務管理辦法》、《外商投資企業清算期財政財務管理辦法》、《外商投資企業中方職工權益資金管理辦法》等2多項外商投資企業的財政財務管理制度,為規范外商投資企業的財政財務管理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制度體系。他在企業司制度處工作時,牽頭提出了建立政府出資人的財務管理制度的設想,研究制定了《企業國有資本與財務管理暫行辦法》。這一辦法的出臺,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并在中組部、大企工委、財政部舉辦的中央直管的180家企業領導培訓班上擔任主講。張黎明同志先后在國家級刊物等上發表了一系列文章。下面歡迎張黎明同志給我們大家演講。 張黎明:我過去在政府做一些工作,從去年3月1號開始已經到企業中去,也是國務院新成立44家企業之一,屬于20家控股公司之一,使得我和政府模式和國有控股的實踐結合在一起。為什么叫做國有資產不叫國有資本?資本體現所有者權益,作為資產,特別是國有控股里面的資產,假如是有1%的資產也不能叫做國有資產,在這種情況下,實際上是一些概念上的問題,這個國有資產為什么叫國有資產,不叫國有資本,如果是88年國有局成立的時候,我們國家還沒有建立資本金制度,你把國有叫做資本不好,我覺得今后從管理的角度來說,應該把國有資產轉化為國有資本,因為我們國家93年開始,就建立了資本金制度,那么作為資本金制度才能體現所有者的權益,如果說很多資產負債能把它叫做國有資產嗎?銀行不能監控嗎?它可以監控,這些資產就叫做信貸資產,所以從這個角度我們提出來的。 那么今天我的題目主要是國有控股公司的資本運作和財務控制問題。那么在資本運作過程中,我想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如何來進行財務控制?所以實際上我重點是放在國有資本的財務控制,那么這個控制從哪個方面來體現,我主要是講三點內容,第一點內容政府對公共財務需要不需要統一政策,這是公共財務問題;第二點出資人怎樣對財務來進行控制;第三點經營者如何來理財,主要是講這三個方面。 那么政府作為一個公共管理者他需不需要對財務控制,我們來回顧一下,實際上我們國家曾經建立了宏觀財務管理體系,這種財務管理體系在西方國家,在市場經濟國家,它政府是不管財務的,那么誰來管財務?是老板來管財務。那么在我們國家過去為什么要建立一種公共財務呢?主要的原因有三點,第一點過去我們是政企不分,政府的社會管理者或所有者職能不分開,所以他把所有者的職能交給政府去實施去了,所以作為所有者來說,他管財務理所當然,所以作為國有者當然要管財務,所以把所有者的功能和政府功能放在一起,所以政府就要管財務。由于過去我們公共財務不健全,所以帶來資產計量等等這些方面,只能由財務衡量,所以財務過去是代替和財務核算的功能,包括計量,那么現在搞市場經濟以后,我們整個的會計制度管理體系已經慢慢地建立起來,那么在建立起來的狀況下,那么公共財務也就應該從會計的職能中退出來,所以完善公共會計的職能。第三完善稅收制度,過去由于我們稅收制度不健全,稅收很多職責由財務來替代,你比如說所得稅的扣除,成本的列支等等都是由財務進行規范,所以稅收的功能被財務所侵蝕。所以現在搞市場經濟,我們的統一稅收制度建立起來了,那么你作為財務來說,你就應該從公共稅收的職能里面退出來,來恢復你財務的本來面目。所以這個本來面目怎么來恢復,所以我們現在一切政策的變化,都是圍繞著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樣一個基本的前提。所以我們說你搞財務,你不要就財務論財務,你應該站在整個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的角度去談這個問題,所以我是給大家一個題目。我們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什么?92年才決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那么目標決定了,我們采取什么樣的方針政策去實現這個目標?所以我們國家,我們黨提出了我們現階段基本方針政策是五句話: 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重建發展、保持穩定。這五句話真正有內涵意義的是兩句話,叫做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我們說改革開放是從78年開始,那時候目標沒有找到,你只是一般意義上的改革開放,現在目標找到了,我們必須把改革向縱深的方向改進,把開放向更深的領域去擴展。那么從改革的角度說,經濟的改革無非是兩個方面:第一是企業改革,企業是經濟的細胞,我們必須激活,政府是經濟的宏觀調控部門,必須建立一套規范的調控體系。那么在這里,我引出來企業改革的目標就是要轉換激勵機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那么政府的改革目標就是轉變職能,建立宏觀調控體系。政府又是由許許多多部門組成,新的國務院組成是28個部委,它都面臨著適應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樣一個改革的要求,那么這里我們回顧一下財政這些年來的改革,它怎樣圍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來進行改革,所以我們說這些年財政改革的內容很多,政策也一個一個的出臺,但是歸納起來就是這一句話,我把它叫做三分兩統一管一監督,就構成了這些年來所有財政改革的內容。 什么叫做三分,三分就是按照國有財務分配,在國民收入分配過程中你到底采取什么樣政策?第一在處理國家和企業的關系,應該是稅利分流,這個政策是從93年開始;那么大家可能回顧起來,這也是一個財權的問題,我們在1978年以前,國家和企業是什么樣的分配關系?統收統支,創造的所有利潤全部給國家,企業說我們有點財權不行,國家能不能給我們一點財權,國家說可以給一點財權,從78年開始實行企業基金,企業可以留2%,企業說少了,79年實行利潤分成,企業說能不能把交給國家的通過什么方式固定下來,所以81年開始利改稅,后來企業說45%可不可以固定下來,國家可以;企業說能不能搞承包責任制,86年就進行了承包責任制,雖然進行了這一系列的改革,但是都不能正確處理國家和企業的關系。為什么?我們過去處理國家和企業的關系,是忽略投資者的利益分配,過去是企業拿小頭,國家拿大頭,55%是國家拿,所以企業是交55%的企業稅再交調節稅,國家拿大頭,企業拿小頭,那么企業是誰辦的?是投資者辦的,投資者拿什么?什么東西都沒有拿。在舊的方式下不能不關心投資者的利益,所以93年開始必須處理好國家、投資者、企業之間三者利益關系。 那么三者利益關系怎么處理?國家提出拿三分之一可不可以,就出現33的所得稅,所以剩下的部門企業投資者可以拿去分享,企業留一點,這就是第一個在處理國家和企業的關系上施行稅利分流,就是33的所得稅。但是現在來看33高不高,企業來說肯定說高,從我過去在政府部門來說不太高,但是現在到企業來說,我說還是有點高。按我們國家本身發展要求來說,說實話還是高一點,肯定要減,減多少我也不好說,就要看企業所得稅怎么調整,減到28,減到30還是多少,現在也不好說。就是必須要建立很規范的分稅制。分稅制改革是從94年開始;第三個分是在所有權和經營權按資分紅,就是確定所有制本身功能的問題,在這個地方我們現在來說按資分紅這四個字好說,實際上在94年提出來的并不是那么好提。為什么?第一我們國家資本金制度都不能建立,怎么按資分紅,它是一種市場的資源,從這個角度,我們國家才建立資本金制度,才有資產負債表,我們過去資產負債表都沒有。那么既然我們經歷了資本金制,那么資本它的功能是什么?它能不能分紅?所以這里又牽扯到理論問題,什么理論?馬克思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叫什么?叫做剩余價值是由勞動者創造的,資本不能帶來剩余價值,資本不能帶來剩余價值,就不能參與分紅,不能參與分紅,我作為投資者投資,干好活你們都拿走錢,我投資者什么都沒有,為什么?資本是不能創造剩余價值,所以不能產生剩余價值,就不能參與剩余價值的分配。所以由于這個理論,在我們企業改制過程中,曾經有一個城市他的市長在大會上,關于改制的問題,他說我們這個企業要進行改制,改制按照十五屆四中全會的精神,我們要投資處理多元化,但是在改制的過程中國有資產投資不能流失,我們企業是1984年干起來的,我們現在凈資產已經1000多萬了,改制過程中100萬不能流失,這是國有資本不能流失,剩余的是勞動者創造的,應該分給勞動者。有的市還發表這個文件。我們說如果資本不能帶來剩余價值,不能分紅,做為投資者誰也不愿意投,所以我們說資本的功能,作為一種資源它是能增值的。什么是資本?資本就是能夠帶來剩余價值的價值,它的定義就是這樣。如果說不能帶來剩余價值,不能增值,它是什么?成本。成本是消耗的,它不是資本,所以我們說資本是能夠帶來剩余價值的價值。那么帶來剩余價值,就應該參與分紅,所以我講這個觀點的時候,有很多老同志說馬克思主義不是錯了嗎?我說馬克思主義理論沒錯,它是政治經濟學,從政治的角度來解決經濟現象,既然政治的角度來解決經濟現象,就要造反,造反要有道理,就說資本家投入的是資本,資本是不能帶來剩余價值,要把它搶回來,實際上是這樣,但是這都是我個人的觀點,但是我認為資本是能創造剩余價值的,從這個角度來講,國家在走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實際上就是確認所有者和經營者的關系,也就是確認國家和企業這樣的分配關系的形成,這就是三分。 第二是兩統。第一統叫做統一財會制度。這個政策從93年7月1號開始執行,你們可以看一下我現在寫的還是統一財會制度,這是國家政府部門統一的,那么這些統一的財會制度,主要是以93年7月1號開始實行的兩則兩制,叫做企業財會通則、企業財會制度,企業會計通則、企業會計制度;第二是統一稅收制度,從94年1月1號執行,就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稅收制度,這里我不再詳細講。 一管是加強企業國有資本與財務管理。這里面的問題就是引申第二個題目叫做出資人對財務如何控制的問題。我們現在觀點說國有企業搞不好,在理論界有個觀點就是出資人不到位。其實我不這樣認為,我說更關鍵不是出資人不到位,我作為控股公司辦企業,出資人還不知道嗎?我是投資人,我是出資人,但是為什么這個企業還搞不好,很重要是在出資人的管理職責不到位。所以國有企業目前來說,對于控股公司所辦的企業,搞不好原因不在于出資人不到位,而在于出資人的管理職責不到位,也就是說我們常說的控股不控制,資產必流失。你投資控股了,但是不控制,還是經營者去折騰,最后把你折騰完你就完蛋了,所以我認為現在很重要不是出資人不到位,而是出資人的管理職責怎么去到位的問題,那么作為一個出資人對企業怎么來進行控制呢?這里就牽扯到出資人對財務流通,出資人對財務的控制,首先應該控制的是財權。為什么?我們講一講出資人管理制度,所以我們這里一個制度就是財政部2001年制定了一個叫做財企字325號文件,這個文件當時我們沒有把它叫做政府出資人的管理性,我們叫做企業管理資本與財務管理暫行辦法,我們為什么以這個面貌出現,大家知道我們國有資產的管理體制,我們是經歷了三個階段。在1988年的時候叫做基礎管理階段,它的標志是以國有資產管理局的成立作為標志進行劃分;那么國有資產管理局成立以后,經過十年做了一系列的基礎管理工作,包括股權評估等等;在98年之后撤銷國有資產管理局,把國有資產管理局對資產的管理職能并給財政部,這個階段叫做國家所有,分工監管階段。那么按照十五屆四中全會的精神,國家所有、分工監管,授權管理,分工監督,就是代表國家行使職責。分工怎么分工?國務院下面有這些部委,財政部就代表國務院來管資產、管財務,企業工委就代表國務院來管人,那么經貿委、計委就代表國務院來管一些事,協調一些經營,這就是協作分工監管階段。這里面存在著一些問題,就是國有管理體制要進行新的改革的問題。 新的改革是什么問題?我現在叫做分級持有,統一監管階段。要把管人管事管資產統一在一起,那么就是統一監管,作為資產還是分級持有,中央持有中央直管企業,地方持有地方直管企業,叫做分級持有,統一監管階段。財政作為國有資產的財務管理,那么怎么進行監管?實際上是代表國務院出資人來管財務。那么怎么管財務?所以你要管就必須建立制度。制度怎么制定?我們當時叫做政府出資人的財務管理制度。但是要制定這個政策制度的話,人家就說政府出資人制度還沒有,你就建立一個政府出資人財務管理制度,我一看也是,沒有政府出資人的制度,沒有這個母法搞一個分法是不行的,所以當時財政部管資產和財務,你捆在一起,我們就制定企業國有資本與財務管理暫行辦法,它很重要就是體現了一個出資人對財務的控制問題。那么出資人為什么要對財務進行控制?我們說什么叫財務?財務就是錢,務就是活動,圍繞國家所進行的錢的活動就叫財務。作為企業的財務資源是誰供給?無非是兩個方面,第一是投資者供給,叫做投資資本;第二是債權人供給,叫做負債。所以構成了企業的財務資源。那么投資者、出資人把財務資源投向于企業,我們招聘經營者經營,經營者在經營資本的過程中,你不能胡作非為,肆意妄為,這樣就產生了老板對財務的控制,就出現了出資人對財務控制的理論基礎。你們說看國外摩托羅拉在整個亞太地區投資,派一個財務總監監管亞太地區的財務,他就是代表出資人的利益來進行監管。作為出資人你對企業的財務控制是天然的,那么你是不是對所有的理財行為都要進行控制?我們說不是的。你作為出資人對財務的控制,你控制的目的是什么?就要明確有兩個目的。 第一,是為了降低投資風險,我作為出資人我把錢投在這個地方,當然我要降低我的投資風險,別把我的資本搞掉了,這也就是從引申出我們理論上的一個問題,我們過去提出企業要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其實自負盈虧我們過去很多理解都理解成經營者負盈虧,實際上這是不對的。為什么國有企業是扭虧為盈越扭越虧,哪一個經營者能負虧,除非不拿工資。我們說虧是什么?虧是虧本,本是誰的?是老板的,只有老板負盈虧,沒有經營者負盈虧,所以這就是機制的問題,所以作為一個投資者,把資本投入到企業的時候,我最重要第一就是要降低我的投資風險,你不能保證資本拿掉;第二個目的就是獲取投資回報,他要控制的話,他很重要就是獲取投資回報,你自己想想我自己辦一個企業,我作為出資人拿錢投資辦企業的時候,是不是考慮這兩個問題。投資有沒有風險,能獲取多少回報,所以在企業運行過程中,涉及到資本發生重大風險,影響重大回報的問題,作為出資人就要進行控制。那么出資人要控制哪些內容?所以他的內容在我們的辦法里面都提出來了,所以這一個辦法它是從國有資本的投入,營運收益、考評、責任這一條主線來進行做的,所以這一個辦法是分為了八章49條,第一條是劃分的管理職責,政府部門作為一個所有者來說,你應該管什么,那么投資這個企業,這個母公司你應該管什么,你的職責在哪里,所以在這個辦法里面,第一次劃分了職責權限;那么把資本投入到這個地方,資本要有保全,要有產權,這是所有權的問題。拿資本運作過程中我怎么進行控制,所以在這里面,體現了財務風險作為出資人的財務風險,我們說控股公司投資辦的企業,你只要把三大財務風險控制住,不會差很多。 哪三大財務風險?第一是亂投資、亂擔保、亂借款。這是出資人不去控制這個企業,就難投資。投資是拿老板的錢投資,所以老板不應該控制嗎?所以投資權應該是出資人的,所以在公司法里面決定公司的經營方針和投資計劃是由股東來確定的,這是一個擔保。擔保是由老板的承擔額去承擔責任的,用老板的資源去承擔責任,你說老板能不管嗎。第三是亂借款,就是出資人以他的出資額去承擔債務,既然有了出資額承擔債務,我不監管行嗎?所以有的經營者把老板股份賣掉都不知道,所以企業在改制過程中都是經營者折騰,老板還不知道,所以我曾經跟一個外國人在一塊探討,他說我作為投資人,他說我在青島辦一個企業,我占70%,管理權每一個季度都有財務總監查帳,有一天查帳的時候,發現368塊錢,而這是餐費,而且是百貨公司開的,就覺得票有疑問,就把票拿下來找百貨公司,百貨公司怎么是餐費,肯定是自己買一盒化妝品開餐費報銷,就把這個主管會計開除,雖然錢不多,但是侵蝕了老板的權益,你占有我的權益,我70%,你從我老板的權益里面偷錢。 98年發大水的時候,我和一個香港老板在一起,大家都說捐款,一個企業老總說我捐款500萬,他一看就火了,他說我的企業你捐什么錢,因為他是經營者,不是老板,所以在這里我們如何來保護出資人權益,所以我們說出資人首先必須控制三亂,亂投資,亂擔保,亂借款。中建投資公司我現在也辦一些企業,我們是這些原則,我不控股我不辦,為什么?我只有控股我才能阻擋他的產業發展方向,但是我不辦全資。我要把這個企業作為項目主管和經營者必須持有股份,項目主管和經營者沒有股份,你對這個項目都沒有信心,我怎么投資,我還沒有信心,既然你們誰要投資這個項目,就必須持有股份,所以你的信心和我的信心結合起來做,我們現在基本上對三級公司全部實行經營者制度,把你的利益和我的利益結合起來,我們才能投資。我們也做過這樣的事情,我們有一個院士,院士搞技術研究出來的項目,研究出來一個項目以后總是想產業化,產業化的過程中就要投資公司,跟廠長說這個項目投資500萬效益怎么好,我們就要論證,論證這個投入下去就要虧本,這個院士資歷高,我們說不過他,你說效益高,公司拿90%,你拿10%,他就說回去研究研究,第二天又說不需要500萬,需要投250萬就可以了,后來一算250萬這個項目也不能賺錢,肯定能賺怎么賺,還是老規矩,你拿10%,我拿25%,他說沒有25萬元,說沒有關系,你可以先拿5萬元,其余借給你,再回去考慮考慮,第二天說老板這個不能投,投了就虧本。所以你不跟他的利益結合起來,就上馬虧損,資本運作下來能是增值嗎?全是減值,所以在這種過程中,我們必須對這個過程進行控制。 那么關于出資人對于企業如何控制來說,作為我們來說,我們基本上是把握三亂必須控制,降低風險;第四我們采取四個統一的原則。我作為控股公司第一是統一帳戶,我投資人把錢投資在那個地方,對于投資企業的帳戶管理全部是統一管理,所以帳戶要統一。第二要統一預算管理,我把錢搞進去,你怎么去運作,今天是盈是虧要花多少錢,虧也在明處,盈也是在明處。公司法里面明確,企業的預決算由股東來審批,企業的利潤分配方案由股東審批,這是出資人的權利,你必須要把握,所以要統一預算管理;第三統一財會制度,上下制度必須是標準一致的;第四要統一委派財務總監。所以這四統一才能達到控股必須控制的目的,從財權的角度來說就是控制。 還有一系列的具體過程,所以這一個具體的過程都是在這個辦法的主要內容里面有體現,所以大家可以看這個辦法,我覺得這個辦法是開創了我們國家作為出資人對財務進行控制的第一個文本,還沒有這個文本,也明確了一系列管理職責、管理內容。比如說財務總監委派制,財務的轉讓等等這些方面,實際上就是保護出資人的權益,所以我們說出資人財務制度要建立起來,這也就是新成立的國資委如何把你的職責明確的問題,所以你的財務控制要有明確的職權,那么這種職權怎么體現,政府機構管什么?在這個職責里面也說清楚。政府機構第一是管資本、管制度、管監督、管收益、管指導五個方面,如果是管理制度不健全,任何的缺位都會帶來管理問題。所以大家現在最怕國資委成立以后,你責權利不一致,最后代理經營者經營出現一系列的問題,現在大家最擔心的是這個方面,這就是我們說政府作為出資者對財務是要控制,那么這就是要界定我們管理職責。 那否權限界定完了以后,作為一個企業的經營者,他怎么來真正的理財主體是誰?是企業的經營者。經營者在真正的日常的理財,那么經營者怎么來理財?第三我講一下經營者理財。也就是說我只是講中建科技集團公司,我們設計了我們一套財務管理運作模式。那么我們財務管理的運作模式,曾經有的人就問過我,他說你到企業去了以后,你們現在財務運作不錯,但是怎么運作不錯,有什么經驗,我告訴他,我說作為財務管理來說,要跳出財務干財務,要跳出這個圈子,不能說說局限在這天天就是算帳、記帳、報帳里面,在這個方面我們設計了我們的思路。這個財務的模式基本原則是什么?是在企業運作的平臺上來設定。首先你必須把財務管理放在企業運作的平臺上來建立,那么企業是一個什么?我們說企業掛一個牌子很容易,招人很容易,但是都是坐在那看著的,發展不了企業,所以企業運作的模式叫做企業從事活動,企業必須有業務來干,你沒有業務就不要來干企業,那么你要干業務,活動就要消耗資源,你要干任何一個活動,就必須要消耗資源,那么作為企業來說,財務部門和人事部門實際上它是一個資源配置中心。保證你的活動怎樣保證你的資金流、人流、物流去保證,你是不是干活的時候都要給這些保證,配置資源的時候,要有一個原則,叫做資源創造價值。我配置的資源必須創造價值,你如果說創造不了價值,公司減值的活動最后帶來的是企業資不抵債破產了、倒閉了,所以任何一項活動都應該有增值活動,所以消耗我的資源的時候必須創造價值,這就是我們認識的企業運作的平臺,叫做企業從事活動,活動消耗資源,資源創造價值。 那么在這個平臺上,財務管理體系怎么去體現?我們說第一財務管理是以企業的價值最大化為目標,你目標要清楚。我們為什么沒提利潤最大化,股東權益最大化,我們提的是價值最大化,如果你的利潤是在虛盈實虧的基礎上,這個利潤最大化沒有問題,如果你在損害員工權益最大化的基礎上股東權益最大化,企業也發展不了,所以我們強調的是企業的價值最大化,只有企業的價值最大化,老板才有錢賺,經營者才有業績,員工才能漲工資,這樣的企業才能得到發展,所以第一句話財務管理的體系是以企業的價值最大化為目標。 第二是以企業的業務活動為基礎。那么你財務,你要沒有業務活動,我即使有資金,我向哪方面去投?所以你必須以業務活動為基礎。那么業務從哪來?從市場來,所以必須從市場上獲得各種各樣的業務需求。 第三句話就是通過資源的配置,來建立起我們說的財務管理的三大系統,那么第一個系統是以現金流量為核心的資金運作系統。那么財就是錢,務就是活動,所以圍繞資金活動的時候進行的各種活動就是財務,所以首先財務必須運作資金,所謂運作資金怎么運作?我們提出來以建立現金流量為核心的資金運作系統。你這個企業資產負債率可能很高,但是你只要有現金流,你是破產不了的,你資產負債率可能很低,但是沒有現金流照樣破產,所以我們提出來以現金流量為核心的資金運作體系。在資金流量當中每一個資產;第二我們以盤活資產為核心的資本運營性。如果資產都沉淀那形成癌細胞,即使有在多的資金也是運營性,所以必須要盤活資產,所以第二就是盤活資產為核心的資本運營性。資產職能的好壞,你怎么體現,怎么反應?第三我們建立以電算化為核心的會計系統,必須在這個平臺上得到體現,這就是我們用信息化的手段去體現,所以資金流是線,資產是點,會計是面,這就構成一個點線面的關系,這就構成了我們財務運作的整體體系。那么這一套體系現在已經在我們集團公司已經全面推動,那么關于每一個體系如何來建立的話,我們都有一系列的操作步驟,所以通過這樣運作,中建科技有限公司2002年成立第一年就開門紅,整個銷售收入和利潤全面增長30%,所以我們提出了我們的目標,我們的宗旨,以創新追求卓越,用信息服務人類,謝謝大家。 主持人:講得很好。請大家有什么提問,一起跟我們黎明同志進行交流。 張黎明:實際上我們說公司法沒有規定,不能統一帳戶,但是我們所有的管理的角度來說,很重要的就是說集團公司的運作,所以既然公司法里面沒有規定集團公司不能統一帳戶,所以作為集團公司應該運作的話,在325條文件規定,集團公司可以對資金實行集中統一管理。為什么要實行集中統一管理?主要是為了發揮集團公司整體優勢,我們現在集團公司運作過程中,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成員單位很多,一部分存款一大堆,一部分貸款一大堆,一進一出集團公司利益受損,所以集團公司首先必須要在集團內實行資源共享,但是不能影響它的所有權。所以在這種運作方式之下,所以我們實現了這個方式,而且這個方式我可以告訴大家,我原來在財政部的時候,也研究了這個方式,設計了一個方案,原來設計一套方案,實行資源統一調動化,所以每年節約成本1.7億,但是1.7億總部容納5000萬,其余全部返回給下面單位,所以這種運作過程中雙方得到利益,集團公司得到利益,下面公司也得利,上面有得利,所以我們集團公司統一管理,但是拿出獲利50%返利,這樣集團公司運作不是單一公司的運作,就要充分利用整個集團的資源。 集團公司在對員工激勵這個方面,我們也做了一些政策,說實話我們從開始建立的時候,部長說你對這個集團公司有什么擔心,我說一句話,我說最擔心就是辦成行政性的公司,如果說辦成行政性的公司,我在財政部搞行政工作比在集團公司搞行政工作還要好得多,所以我們現在必須按照跨國公司的標準來建立。這個建立很重要就是要實現自我價值,所以對于員工來說,我們從工資政策角度來說,我們是采取了這樣一個基本思路。叫做什么?部門上崗創利這樣一個思路,那么你入門,我這個集團公司要你的時候,你入門的時候是拿基本工資,基本工資考你三項指標,最低生活費;第二考慮你的工作經歷,尊重經歷;第三是尊重知識,但是這一個比例,占你全年收入的50%左右。第二你入門就是要上崗,那么上崗崗位工資就不一樣,崗位工資我們采取一種稀缺資源的要求,越往上走,老總或者是部門經理都是稀缺資源,你的價值力很高,所以按照國家的規定,老總可以高于平均工資的五倍,所以我們采取了一四無為,一四二走下,你拿崗位工資拿崗位工資只有全年收入的50%;第三就是創利,你在這個崗位上能不能做出業績來,那么這種業績公司,我們業績是有幾種,叫做效益工資,叫做創新獎勵,叫做特殊集團貢獻獎勵,而且這種獎勵是采取了一種很高的方式,所以這樣的話,如果說你再來了以后,你上不了崗,就要拿基本工資,那么基本工資不會拿3000、5000元,賴著不走不行,就拿1000萬,即使你在這個崗位創造不了收益也拿不了很高的工資,所以我們采取入門、上崗、創利來建立我們工資制度,所以這種工資,同時我們現在也是對所有的三級公司準備采取股權、股東持股這樣的運作。為什么?說實話集團公司肯定搞股份制,5、6億的注冊資本怎么吃,一個億能拿多少,而且集團公司不可能拆,所以什么東西都要黨組決定;第二級就是董事會管理;第三級就是代董事會管理;所以我們基本上做三級,先把三級搞活,再慢慢延伸到二級,一級,三級以后我們就不用看了。為什么?作為一個集團的控制力,就像家庭一樣,祖孫三代在一起才是親的,如果辦五級,五父以后就不親了,就是由于計劃經濟鏈條過長最后做不了,所以現在我們好多企業在這個過程中,你這里就是牽扯到所有者權益發生,你的收益回報問題,你必須說你是一級公司,康佳是二級公司,康佳就是搞彩電,經營方向就是搞彩電,彩電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時候,不要搞彩電的時候,創造的利潤應該是歸老板,做為出資人應該把利潤收回來。華僑城不獲取利潤回報,康佳說彩電不能搞重復建設,他拿著你應該收的錢不收,它去搞手機,那么手機沉淀以后又辦其他的,最后你控制,你華僑城怎么控制下面去。所以我們為什么要實行扁平化的管理,很重要就是扁平化的運作,這就是我們集團的控制。 財務總監委派職能現在我們基本上是實行了這樣的方式,財務總監委派職能主要是控股公司,在章程里面明確規定。所以我們一個原則,我們對資本運營過程中,我們做了很的大控股。我們整個資本運作過程中第一我不控股的企業要砍掉,資本退出;第二與主營發展不相關的企業要砍掉;第三小規模的企業要砍掉;第四長期虧損扭曲無望的砍掉。剩余的我們要做強做大。 在母子體系下怎么做有效評價體系?我們主要的評價就是考慮四個能力,第一要考慮你的創立能力,我們現在實現了資本金與責任制。資本金與責任制對經營者有三條線的考核,你拿了我的資本,第一你創造了利潤是什么樣的狀況?第一叫做自收自制性,利潤高職工吃飯;第二條叫做資金成本線。就是你占有我多少凈資產,但是你創造利潤能不能達到我的資金成本。資金成本怎么決定?銀行貸款5.3億,我加上3個百分點,叫做風險系數,因為銀行貸款不負虧,我做為投資人要負虧,就是8.3億做為資本線;超過8.3億是財富線。那么這種激勵政策都是不一樣的,但是這種激勵政策不是說控股公司的指標自己去發,我們不是這樣的,我們是由集團公司直接發給個人,所以我們下面經營者,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卡,集團公司有一個卡,我獎勵你就打到卡里面,個人不去拿,拿了以后職工拿多少,我發多少職工也不知道。這里面實際上就是我們老板管財務,這是我們第一把手管財務,他也懂財務,還是非常支持財務,或是我幫助他做。他的意思就是我們不能違規,所以你必須說依法經營,依法納稅,依法建賬,依法理財,現在公司就是四個依法。 至于下面還有很多的問題,由于時間有限我不一一回答了,我這里把電話給大家,大家在運作工作中有什么問題,或者是單項的問題,或者是高層次的問題,我們一起來商量,我會盡力為大家提供這樣一種服務,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