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跟莊謀略--構筑堅實底 捕捉大黑馬

2001年07月10日 13:05  和訊 

  黑馬迭出無疑是中國股市最為亮麗的一道風景線,而在每只大牛股出爐之前,往往都有一個漫長的蟄伏、筑底過程。一個成功的中長線投機者,往往懂得“堅實底”的內在價值,懂得在大形態筑底的后期,戰略性建倉以謀求中長線利潤的最大化。

  一般而言,超級主力從締造堅實的大型底部到醞釀有效向上突破需要三個過程。首先,場外超級主力往往會選擇一個真正“無莊”的股票來建倉。其手法往往是吸籌拉抬激活股性,并引發被套散戶多殺多,同時大量激進的短線客開始云集。此時主力往往會率先發難打爛中短期技術指標與K線,引發中短線跟風客殺跌,并以較隱蔽手法在關鍵位壓盤,使股價相當長一段時間在一個弱箱體內波動。激進型短線客自然會在反彈“高點”的箱體頂位出逃籌碼,而主力則繼續慢慢吸籌。其實我們可以用如下幾條吸籌定律來監控主力,以確認“堅實底”。

  1。底部的煅造期一般不少于4個月到半年,底部的形態越大,其戰略底的意義就越大。

  2。一只個股從“無莊”的散戶行情狀態為起點,一般而言,主力吸籌區的區間換手率在200-300%以上。

  3。從激活到沉寂殺跌的手法越兇狠,未來的騰挪空間越大,而沉寂期波幅震蕩越小,說明短線浮籌與套牢盤斬倉越多,也即主力吸籌越多,一旦形態有效突破,單邊揚升也就越有力,技術上可用BOLL線持續走平并收口來加以鑒別。

  其次,在主力完成上述建倉過程中往往有一個“打樁”及下蹲洗盤的動作,以及一個向上及向下的試盤過程。向上的拉抬是為了上試成交密集區及中短線技術位的拋壓,而向下試盤指的是主力通過連續單邊乃至小陰線回檔試探市場的多殺多的浮盤多少以及地量下跟風盤的惜售程度,而此時正是加倉及建倉的最佳時機。而建倉比例可參看以下兩點:其一,快速回檔是否到達箱體的1/2位附近即0.5及0.618關鍵位亦或主力壓到0.809接近最低位,其二,在主力試盤期是否出現不規則放量,利用成交量凹洞現象的地量低位區及散兵坑的盤口堅決低吸。

  最后,主力在完成吸籌及試盤后,往往會進行創新高后的回抽確認以及迭創新高的連續放量突破的走勢。這時由于主力已處于箭在弦上不能不發狀態,回檔——壓盤——拉抬——突破往往一氣呵成。如果一個有準備的投資者此時重倉介入,正可謂一劍封喉,這是狙擊主力迎接主升浪的最佳時機。

  一個較為經典的戰例是北方五環(0412),該股在2000年8月28日下探9.88元后,以一個大的細長三角形完成從活躍到沉寂的主力邊吸邊洗的過程,這一時期經歷了漫長的六個月。今年2月6日-2月19日,該股進行了小的向上試盤而后向下進行回檔試盤,從BOLL軌的向上張口及收縮來看,也印證了這時建倉與加倉是適宜的。3月6日至3月20日布林帶寬收到最小而且股價距離年線8.41元、半年線8.76元不遠,而90日線(4月線)上穿120日(半年線)更說明市場成本及主力近期吸籌成本的抬高。3月20日至4月16日該股單邊上行迭創新高,而后經10天的縮量回檔,及9天的盤升于4月26日完成第一次回檔確認,而后溫和放量上至10.87元又以快速縮量回抽的形式進行了短暫的8天調整,且低點10.11元未跌破9.88元(2000年8月的歷史高點),確認了突破的有效性。而6月18日的放量,及6月19日的放量漲停,一舉確認了其申奧先鋒的角色和大牛股的出爐。

  從本案例來看,依據形態、成交量配合情況分析大形態,并通過形態的復合形成對大型堅實底的判研,這是堅實底部形態的原理所在。而超級主力做大莊,是與散戶、短線浮籌、中線實盤買家博奕的過程,理解了這兩點就可真正領會從形態到價量及盤口完成對大牛股出爐過程的解讀,從而及時發現大牛股的突破點,重倉出擊大黑馬。

本文涉及到的板塊個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
猜你喜歡

看過本文的人還看過

  • 新聞國防部:日方若擊落我無人機屬戰爭行為
  • 體育總決賽-李娜遭小威逆轉無緣冠軍 視頻
  • 娛樂馮小剛幽默聊春晚:辦太好剝奪吐槽快感
  • 財經養老金并軌試點被疑不改公務員利益
  • 科技中關村e世界拖欠超200萬電費將斷電
  • 博客七萬低價房會調低全國房價嗎
  • 讀書張玉鳳究竟守住了毛澤東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學生高學歷環衛工每晚敷面膜(圖)
  • 曹鳳岐:新型城鎮化框架下的金融創新
  • 陶冬:聯儲動作再延后 匯率又爭先
  • 張明:上海自貿區熱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報大敗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經濟學家騙
  • 尹中立:從京七條看房地產調控新思路
  • 陳季冰:誰是美國最大的債主
  • 章玉貴:中國下個黃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謝百三:七萬低價房會調低全國房價嗎
  • 林采宜:監管創新是自貿區成功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