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董少鵬
美國總統布什日前在清華大學回答學生提問時說,大學里“不僅在培養專家,它也是在培育公民”,公民是“建設未來的參與者”。這段話對于我們建設股市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進一步發展和規范股市,需要參與者的責任感,需要公民意識。
作為公民,要依法享受權利,依法承擔義務。證券市場的參與者依法實施自己的行為,依法保護自身權益,正是公民意識的具體體現和延伸。上市公司、中介機構、投資者(個人和機構)既有各自的市場利益,也有各自的市場責任。試想,如果人人都只喜歡權利、不愿意盡義務,只希望他人守法守規、對自己網開一面,怎么能夠做一個好的證券市場參與者?
把投資者簡單地冠以“股民”稱謂,是公民意識淡漠的典型表現。西方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沒有這一提法,就是因為這些國家的公民把股市投資當作生活的一部分,不會有一個“以股為生”的單獨群體。同時,這些國家的投資者多是期盼國家穩定、經濟向上發展的。
有必要對我國特有的“經濟學家現象”評點兩句。在英文里,“經濟學家”等于“經濟工作者”;既然這樣,經濟學家首先也是一個好公民。由于在中國傳統文化里,帶“家”就不得了了,非常人所能及。目前,國內冠以經濟學家頭銜的人數暴漲,出現了人情“通貨膨脹”;而且,一些“經濟學家”時興到處跑會,追求“語不驚人死不休”。過去一年來,一些文人墨客對于關系國民經濟全局的、屬于全體人民的、天天都在進步的證券市場做了一些庸俗化的議論,甚至把它說成是局部的、少數人參與的、問題成堆的、失敗的,連基本的樸素的辯證法都丟掉了。出現這樣的偏差,的確同我國特有的國情有關。
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明確重申“證券市場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規范和發展證券市場的方針不會改變”,既回答了方方面面的疑惑,也是對某些不嚴肅言論的正面否定。
如果每一個人,無論官員,還是普通的個人投資者,還是專家學者,都首先要把自己當作一個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的公民,其次再承擔好每個人的職業角色,改革的成本也許要降低很多。
短信點歌,帶去你真摯的祝福! 3500條閃電傳情,讓她想不看都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