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報/紀紅民
這便是有別于單邊上揚的牛市的一道新風景———大家認為該漲了的個股反而橫盤不動,等你看別的板塊漲的實在誘人,撲過去之后,那邊的又被你撲“綠”了,這邊的則突然崛起……
其實,自去年秋后,大盤就已露出“猴市”的特征了,先是跌到滬指1514點,第二天便有千余家股票漲停;等好多人好不容易在打開漲停板后追進去,大盤又跌回1550點,第二天又再猛漲……春節前的二十多個交易日更是時而滿盤皆綠,時而滿盤皆紅,既有屢創新低的指數,又有連拉十幾個漲停的個股……“猴市”的特征就是不確定性太突出,“過山車”式的感覺太強烈。看著股價此起彼伏,卻只賺指數不賺錢。
那么,造成馬年可能是個“猴市”的因素是什么呢?就拿節前的這一小波反彈來說吧,本來誰都看好的績優藍籌,到反彈時,卻趴著不動;而問題股、虧損股則無限風光。據某些消息人士講,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機構一邊從不看好的,或出問題的股票中逃跑,一邊將騰出的資金對看好的股票進行建倉。機構也是人掌控的,前一段的大跌,不僅讓散戶跌去了不少信心,也讓好不容易逃出來的一些機構,面對諸多不確定因素心里沒底,不敢大面積建倉。一些善于總結的股評人士據此信息,立刻將某些底位放量、反復震蕩的盤中個股走勢作為佐證,從而樂觀地認為馬年將有“穿腳破頭”的一波大行情。然而,他們卻忽略了很多機構負責籌措資金諸位的難言苦衷———今年錢緊哪!對操盤略知一二的都清楚,建倉只要資金充裕,時間再緊也能按既定方案落實,無非是起始成本高些,而最終利潤率是基本一樣的。但若錢緊,時間又緊(這是由今年獨特的基本面決定的),加上媒體、股評家先知先覺地把散戶的投資注意力也聚焦到那么幾個板塊、甚至若干只股票上,那么,尚未建倉完畢的機構,只好選擇趴著不動,甚至稍稍向下打壓。當然,不敢太用力,因為怕打下的籌碼被別人搶去。而往年那種財大氣粗的拉高建倉手法,如今又有幾家用得起?
這便是有別于單邊上揚的牛市的一道新風景———大家認為該漲了的個股反而橫盤不動,等你看別的板塊漲的實在誘人,撲過去之后,那邊的又被你撲“綠”了,這邊的則突然崛起……
個股如此,大盤大概也不會起伏得那么有規律可循。無論是洗盤的,搶籌的,還是建倉的,都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所謂“利空”的舉措,乃至傳聞來為己所用。比如巨盤新股的發行;比如國有股減持,新股全流通等各種未決議案的新思路,甚至某些為股市更健康發展的監管措施,都可能被視為一次次上佳的震蕩機會,可見“猴市”的“群眾基礎”十分雄厚。人民幣減息之后,短期能維持股指震蕩盤上的內在動力,全仰仗離眾多套牢盤解套的價位尚遠,拋壓不重。這也正是不少業內人士不敢對此反彈看得太高的原因。
當然,“猴市”對專業型的短線高手是個展現才華的機會。如果踩準節拍,幾乎每天都能實現一次出師凱旋,可對絕大多數投資者來說,馬年如果真是“猴市”,炒股可累。
短信點歌,帶去你真摯的祝福! 3500條閃電傳情,讓她想不看都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