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若木雞作為一句成語,是用來形容一個人辦事呆頭呆腦,但實際上這句成語從其起源考究,意思正好相反。話說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一個國王酷愛斗雞。一天,國王聽說有一個馴雞師能把任何雞都調教成百戰百勝,于是命令他馴養一只雞:三個月后,這只雞每逢斗雞都羽毛倒豎,瘋狂上攻,有敗有勝,國王欲治馴雞師欺君之罪,馴雞師請求寬限三月;再三個月后,這只雞見了其它雞立即就溜,幾經周旋,在別的雞筋疲力盡之際發動反攻,結果勝多敗少,國王非常滿意,并打算嘉獎馴雞師,但馴雞師仍舊請求寬限三月,說還有 奇跡發生;又三個月后,只見被馴的雞出籠以后,傲然獨立,對周圍事物不聞不問,如木頭一般,而其它雞見它以后,立刻就逃之夭夭了。無獨有偶,美國的巴菲特談到自己能夠在多變的股市面前不斷使資產增值的秘訣時,提出了“打棒球”理論。即投球手會拋過來無數個各種各樣的球,但作為擊球手要非常安靜地觀察每一個球,不同的球總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陷,但只有當你看到各方面都非常完美的一球時才能揮動棒子,才能打出高質量的全壘打。當然為了等這樣完美一球,在股票市場上有時需要一年甚至兩年的等待,但巴菲特認為這樣的等待值得。這樣看來,股神巴菲特簡直就是呆若木雞了。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有機會接觸很多各種各樣的投資者,失敗的投資者的一個共同問題,不是因為他們缺乏證券專業知識,而完全在于心理承受力太差,長時間為股市哪怕1%的漲跌所困擾,最常問的一句話是“明天股市漲還是跌?”;而另一方面,成功投資者往往以超常的冷靜心態觀察外界變化。需要指出的是,冷靜并不是自我麻痹,也不應成為臨陣脫逃的借口。如果因為長期的冷靜喪失了敏銳的頭腦,在完美一擊的機會出現時反應遲鈍,不愿或不敢付諸投資行動,則根本不是冷靜,而是怯懦。
短信圣誕站送大獎:數碼相機、CD/VCD…好機會別錯過!
送祝福的話,給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語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