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師表示,中國和印度對石油的需求推高國際油價至記錄水準,而這不是暫時的現象.
中國政府對價格的控制使那里的消費者免于受到國際能源價格上漲的沖擊.北京方面也一直在試圖控制需求的激增,同時避免經濟出現硬著陸,進而危及到消費者和破壞市場對石油的正常需求.
驅使需求增長的經濟結構變化--個人財富的增長,汽車銷售上漲以及電力的嚴重不足--不會在近期內結束,彰顯市場對交通和發電燃料的需求.
國際能源署(IEA)首席分析師比羅爾表示,高油價并沒有造成需求的下降.油價在目前的水平至少要維持一年,才會對需求產生任何影響.
但比羅爾指出,相對油價在20多美元時的情況,需求成長在目前的價格水平上會出現減緩.
國際能源署預計中國和印度對石油的日需今年將增加97萬桶--幾乎占全球需求成長的40%.中國的需求成長幅度相對更高,日需求新增84萬桶.
這般消費漲勢將全球石油產能推向極限,并驅使油價多次觸及記錄高點.美國輕質原油期貨今年平均達到每桶38.60美元,較過去五年平均水平高出10多美元.
**汽車銷售大增**
比羅爾指出,限制消費和提高效率的短期措施最有可能在交通運輸行業推行.
中國的汽車銷量漲幅去年幾乎增加一倍,今年由于政府控制貸款漲幅有所減退.但即便如此,預計2004年銷售仍將上漲10-20%.
印度載客車輛的銷售今年7月同比增長超過18%.
北京方面8月要求汽油和柴油零售價格的平均漲幅在6%,即便如此,中國國內的價格水平仍然遠遠低于國際市場的價位.
**信貸緊縮抑制石油需求**
中國政府擔心成長多快將造成經濟硬著陸,因此一直在控制信貸,禁止向水泥和鋼鐵等行業貸款,并嚴格工業項目的審批程序.
法國興業銀行資深分析師懷特表示,價格完全不是降低中國需求的因素,信貸控制才是.
中國石油需求今年7月較上年大幅下降,日需漲幅在77.8萬桶,前三個月日需漲幅按年率計算在110-145萬桶之間.
懷特指出,象水泥等政府控制的產業,能源需求量很大,因此政府的這些措施可以被看作時節能政策.在印度方面,政府為控制通膨8月削減了油品稅,之前該國通膨率達逾8%的三年半高點.上月印度卡車司機進行長達一周的罷工,此事件將有望降低該國第三季石油需求水平.
新德里的能源和資源學會(The Energy and ResourcesInstitute)總管R.KPachauri表示,通膨正引起人們的擔憂,可支配收入將有一定的減少,一年左右後效果會顯現.但我不認為石油需求成長在未來兩三年會有大幅下降.**進口是為消費還是囤積**
有爭論認為今年中國大舉進口原油--較去年同期增加約40%--不一定反映真實的需求.部分分析師猜測政府要求國有石油公司維持庫存.
JP摩根估計,自2003年年初以來,中國可能已儲備最高達2.85億桶的石油.
中國官員表示,建立戰略石油庫存的第一步正在進行,并將于明年開始儲備工作.
西雅圖亞太能源咨詢公司總裁特朗表示,即便沒有正式開始戰略儲備工作,部分煉油廠也被通知要建立庫存.毫無疑問,已經有相當數量的庫存存在.(完)(來源:路透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