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油期貨上市 中國離全球石油定價中心有多遠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30日 13:39 格林集團 | |||||||||
中國將成為一個全球石油定價中心,這是一個令人心跳的斷語和遠景。 8月25日燃料油(資訊 論壇)期貨在上海期貨交易所掛牌交易的事件,再次煽起人們的這一理想。 尤其是在世界油價波動令中國的經濟發展屢受威脅的當下,中國參與制定全球油價的
2003年中國消費了全球7.6%的石油,成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費國,僅次于美國。但是中國還只是一個能源消費大國,仍不能在世界油市上發出自己的聲音。 中國消費的原油中的40%以上是靠進口,而燃料油的進口比例則更是高達60%。中國需要付出多少錢來購買自己需要的油,卻不是中國人自己能夠控制的。 商品價格是由供需關系來決定的,但是中國購買的油的價格,卻與本國市場上的供需沒有關系。“追根溯源,能夠真正對油價產生影響的是美國。”一位不愿具名的能源研究專家向本報指出。 以這次上市交易的燃料油為例,中國以往的燃料油油價是以新加坡市場的油價為參照標準的。但是,“新加坡的油價只是世界兩大石油市唱—紐約和倫敦——上的石油產品的影子價格。”這位專家說。 新加坡油價傳遞的只是紐約和倫敦的價格,而這兩大石油交易所的價格又主要是受了美國國內供需關系的影響。作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費國,中國顯然開始不滿意自己在全球油價上沒有任何發言權。 除此之外,“新加坡的油價還受著國際大油商的控制。”北京金凱訊石化財經資訊的總經理張魁寬對本報說。幾家大的國際油商在某一時段內通過對沖,便可以抬高新加坡市場上的燃料油價格。買單的,自然是中國的用油企業,因為中國只能按照這個價格作為基準來向國際油商購油。 因此,中國渴望建立自己的油價體系的迫切心態可見一斑。 在給上海期貨交易所的賀信中,紐約商品交易所的董事長米切爾.斯坦豪舍也表示,燃料油期貨的掛牌交易有助于促進價值發現和公平定價。 從事石油分析和交易多年的張魁寬相信,上海期貨交易所的燃料油期貨必然會成為全球關注的價格之一。“上海期交所的銅(資訊論壇)和鋁(資訊論壇)的期貨價格就已經做到了這一點。”張舉例說道。 “期貨市場交易量大,就會成為價格中心,對于國際石油價格油發言權。”中央黨校經濟學家周天勇在接受本報采訪時也充滿樂觀。 參與石油定價是中國決策者決定開始燃料油期貨交易的終極目標。但是這一點離變成現實還很遠。 一家跨國能源巨頭向本報指出,中國進行燃料油期貨交易還僅僅是一個嘗試。如果說這是往前邁了一步,那也只是非常小的一步。 目前,在上海期貨交易市場上還只有燃料油期貨這一個品種,相比之下,紐約商品交易所和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的石油期貨產品就豐富得多,從原油到成品油,一應俱全。 觀察家們也分別認為,新加坡市場由于市場化程度高,并且各大油商都比較倚重此處,近期內被上海市場取代的可能性并不大。對上海市場持樂觀態度的張魁寬也同意:“不一定能取代,但至少能弱化新加坡市場的價格影響力。” 此外,盡管中國燃料油市場已完全放開,但中國三大能源公司對原油生產和進口的壟斷——中石油和中石化此次就沒有申請成為交易會員;外匯市場不開放擋住了外國投資者入市,都是上海市場燃料油期貨價格能真正扮演起定價中心的阻礙因素。 事實上,中國政府對燃料油上市的目標也許暫時還不那么高。為國內用油企業提供一個通過套期保值以規避風險的場所,是此番燃料油掛牌交易的最重要、也最現實的目的,這也是所有期貨市場存在的原因。 盡管如此,人民大學黃衛平教授對期貨市場能否真正起到避險的作用保持懷疑。“我們的油價只漲不跌,在國際油價漲的時候,有理由漲,但降的時候,則很難跟著降。”黃衛平對本報說,“目前,中國的定價機制其實有一部分決定因素是中石油、中石化。這樣的定價機制,受益的只是這兩家企業,所有漲價成本終究要由消費者來埋單,什么時候這兩家企業都不會受損失而只有受益。” 因此,參加上市儀式的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也謹慎地表示,“積累經驗,進一步健全石油市場體系,完善市場機制”,是開展燃料油期貨交易的另外一個目的。 但是對前景保持樂觀的張魁寬認為,除了以上幾個或遠或近的目的之外,至少上海市場可以提供一個參考價格,一個能夠真正反映中國國內燃料油供需狀況的價格。“起碼我們在和人談判時有一個基準了。”(來源:中國期貨業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