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紙條碼,讓棉包從此有了身份證,它記錄了棉包生產、質量、收購、銷售、庫存等準確信息;一臺HVI(大容量快速檢驗儀)檢測儀器,結束了中國檢驗棉花質量靠目測手扯時代;227公斤的棉包,使中國棉花物流進入了國際現代化行列……9月1日起,將有10家棉花加工企業、8家棉花公證檢驗機構正式進入中國棉花質量檢驗體制改革試點階段,成為第一批吃螃蟹的先驅者。7月23日,記者來到河南,采訪了部分試點企業和檢驗機構,現場感受棉花質量檢驗體制改革帶來的清新之風。緊盯回潮率雖然新棉花收購旺季還未到,可是河南省夏
邑華鵬棉業有限公司的加工車間內已經是機聲轟鳴。在車間的一個小凳上擺放著兩小堆籽棉,順手一摸:一干?一濕?該公司董事長宋惠鵬告訴記者,這堆濕的是加工前的棉花,干的是經過幾秒鐘的烘干后的棉花。他說,棉花回潮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棉花的質量,過濕會使棉花發霉。過去我們收購上來的棉花只是簡單地晾晾曬曬就打包,不太注重回潮率,基本在12%左右,所以,售出的產品經常會因發霉變質產生質量糾紛,有的甚至還要給人家經濟賠償。小包變大包隨著機器的轟鳴聲,記者來到打包車間,車間里只有兩三個人在巡視設備。一臺兩層樓高的巨大打包機在工作,機器頂上一根垂立的大鐵棒不斷地錘壓著傳送到大鐵箱內已經加工好的棉花,設備監控室內一名操作員在嚴密地監視著顯示屏上出現的一條條數據。幾十分鐘后,顯示屏上“重量”一欄出現了“227kg”,此刻車間內響起一陣清脆的鈴聲。只見大鐵箱慢慢被打開,一個巨大的方方正正的棉包緩緩地被傳送到套包平臺。平臺上,操作人員迅速地從棉包中抓出一把棉花,一分為二分成兩份。這時8根鉛絲自動將棉包捆好,機器手自動地將棉包傳送到早已放在傳送帶上的一個1400×530×700mm大小的塑料袋中,整個過程只有三四分鐘。為什么要227公斤?為什么要1400×530×700mm?操作人員看出記者的好奇,解釋說,這是國際通行包重。我國現行棉包包型是85公斤,適合人工搬運。棉包實現機械化裝卸是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227公斤重量、1400×530×700mm的體積是現在國際上通行的標準棉包包型,它與汽車集裝箱箱型和火車車型相適應。現在我國高速公路網已初具規模,推廣集裝箱運輸,實現棉包機械化裝卸,已成為企業發展現代物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迫切需求。曾有人測算過,從小包改成大包后,每年加工生產棉包將由現在的6000萬個,減為2000萬個,因此而節約的包裝費、人工費、運輸費十分可觀,其中僅材料費就可節省10億元。包包都檢驗操作人員說,剛才從棉包中抓出的那把棉花叫做扦樣。這份扦樣將被一分為二,一份貼在棉包上,企業存樣;另一份送到纖檢機構通過檢驗儀器進行質量檢驗的檢驗樣。這份樣品代表了這包棉包的質量狀況。宋惠鵬告訴記者,過去我們靠有經驗的技術人員,用眼觀手摸來判斷棉花質量,全憑經驗感覺,誤差大。改革后機械化程度高了,科學性強了,棉花加工的質量全可以通過科學的儀器,及時地確定,非常的科學。另外過去是檢驗機構抽查,現在是逐包取樣、包包檢驗,這樣才能保證公證檢驗的科學性、權威性和公信度。檢驗儀器化改革中人們提到最多的就是“HVI”。它完成了目測手扯向儀器化檢測的轉變,完成了6小時向1分鐘的飛躍。在高丘市纖檢所,記者見到了這臺神奇的紅灰兩色的儀器。操作人員從企業送來的樣品袋里取出部分棉花,放進檢測口中,不到1分鐘的時間,回潮率、雜質面積、反射率等16個指標就從微機中打印出來。纖檢所副所長李福平說,過去檢測這16項指標需要半天的功夫,現在只用1分鐘。他說,按照改革的要求,我們投資360萬元新建了這個實驗室,新實驗室分為幾個功能不同的檢測室,企業送來的樣品首先進入周轉間,在模擬晝光下進行人工檢驗,在這里分出好中差3級,并輸入微機。然后樣品進入平衡間,棉樣進行回潮率平衡,24小時以后,再轉入HVI檢測室。在實驗室微機間的電腦里,時刻記錄著所有棉樣的檔案,大小指標54個。李福平說,這臺計算機起著上傳下達的作用,它既要接受人工儀器傳來的數據,同時也起著傳輸作用,可以及時將棉樣的數據傳送到中纖局的中央數據庫中,實現信息資源共享。一碼貫全程從籽棉收購到打包,整個過程中的主要數據都收錄在微機中,并形成條碼,集中在一張小小的紙條中。當棉包打好后,打碼機會自動打印出4張條形碼,放置在棉樣和棉包上。這張條碼貫穿整個棉花收購、加工、出售全過程。棉包出廠時,條碼中已記錄了棉包的企業名稱、產地、生產日期、凈重、回潮率等基本信息。扦樣進入纖檢機構后將對每包棉花統一編碼,經過檢驗后條碼繼續增加反映棉包質量狀況的幾十條信息,然后與公證檢驗后的棉花質量結果一同自動錄入全國棉花質量信息管理系統,成為每包棉花的身份證,便于購銷雙方查詢,有利于國家有關部門及時、準確地掌握棉花數量和質量數據。倉儲高要求檢驗后的棉花保存十分重要,它將被送交到指定的專業監管倉庫儲存保管。棉花出售后,在指定專業監管倉庫交貨。棉花在指定倉庫保管的作用:一是確保檢驗后的棉包不會出現假冒、調換等行為;二是便于銀行對作為貸款抵押物的棉花實施監管;三是倉庫可以根據買方的需求,對所儲棉花分選組批;四是有利于發展網上交易,降低物流成本。指定的監管倉庫應該主要具備以下條件:倉儲能力不低于1萬噸;注冊資本金不低于200萬元;有較好的儲運條件和完備的硬件設施;有較強的大型棉包中轉、進出庫裝卸能力;能與交易市場實現數據實時交換;監管倉庫有義務對儲存在庫的公檢棉花資源信息保密等。在棉花入庫、出庫和保管中,信息全部實行電子管理,監管倉庫的濕度、溫度都有嚴格的規定,進庫棉花在庫中實行分類碼放、嚴格保管。
美國棉花改革的經驗歷史上各國都經歷了棉包由人工搬運到機械化裝卸、質量由感官檢驗到儀器檢驗的變革。美國在上世紀30年代開始為農民提供棉花普遍性公證檢驗服務,那時有棉花加工廠2萬多家。上世紀70年代以前也是采用小包型棉包,依靠目測手扯的感官檢驗方法。上世紀70年代,美國把棉包由小包型改為大包型,那時的棉花加工廠已減少到3500家。上世紀80年代開始,美國將棉花檢驗由感官檢驗改為儀器檢驗,促進了棉花加工的規模化經營,到上世紀90年代,棉花加工企業已減少到1500家,而現在是900家。我國棉花質量檢驗體制改革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2003棉花年度結束前做好各項改革試點準備工作。第二階段:2004棉花年度開始組織新體制運行試點(2004年9月~2005年8月)。各有關部門對改革試點進行全程跟蹤,及時總結經驗,完善改革方案。第三階段:2005棉花年度起逐步推行新體制(2005年9月~2010年8月)。主要是制定相應的配套政策,研制開發出異性纖維定量識別裝置等。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按照國務院推行棉花質量檢驗新體制的決定,全面組織實施,力爭用5年左右的時間有計劃地過渡到棉花質量檢驗新體制。在推行新體制的過程中,為避免出現質量控制真空,現行公證檢驗體制應保持一定的連續性,新標準、新包型、新體制逐步取代老標準、老包型、老體制。專家觀點體制改革挑戰中國棉花業寇杰(美國國際棉花協會東南亞及中國地區總監):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棉花消費國和進口國,與國際棉花市場的融合不斷加深,中國棉花市場在國際市場中的地位正不斷提高,因此中國棉業與國際接軌十分重要。此次中國的棉花質量檢驗體制改革要比幾年前的紡織行業改革難度大得多。無論從標準還是設備都會作相應改變,這次改革對中國棉花行業是一次挑戰,它適應了棉花流通體制市場化改革的要求。我相信經過幾年的努力,中國的棉花質量檢驗體制改革一定會成功。經過改革,棉花加工企業將實現規范經營,棉花加工市場秩序將得到規范。但是也應該看到改革的難度。首先是棉花的標準、定級、檢驗等方面改革。美國產棉主要集中分布在十幾個地區,因此我們確立了11個棉花定級檢驗站,這些檢驗站都是經歷了數十年努力建成的。中國棉花種植面廣,道路等基礎建設較差,檢驗站可能會多一些。由于氣候不同,各地的棉花品質有差異,因此在棉花標準制定及定級、檢驗上難度會很大。美國也曾經歷過棉包由人工搬運到機械化裝卸、質量由感官檢驗到儀器檢驗的變革,這個過程經歷了十幾年的演變,現在全部實現了包包檢驗,美國農業部每年要檢驗1800萬包。檢測儀器全部是高速的自動監測儀,檢驗方法、核定級方式都采用世界最先進的方法。中國也在設備上加大了投入,很多儀器都是從美國等先進國家引進的,這讓我們看到了中國政府改革的決心和希望。待到5年后中國改革成功了,到那時中美兩國在棉花貿易方面將會更加易于溝通。棉花檢驗從經驗到儀器馬道林(河南省纖維檢驗局副局長):棉花質量檢驗體制改革使檢驗機構實現了從手工檢測到快速儀器化檢驗。它充分利用現代化科技手段,由公檢機構在棉花加工環節采用快速檢驗儀器化包包檢驗,可以普及公證檢驗,提高檢驗水平,強化質量責任,節約社會資源,提高工作效率,增強我國棉花和棉花紡織品的國際競爭力。河南省既是中國的產棉大省,也是用棉大省。棉花質量檢驗體制改革給河南省棉花產業發展帶來了極好機遇。河南省現有棉花加工企業1130家,加工能力嚴重過剩,出現爭搶資源現象,嚴重影響了棉花質量的提高。按照改革要求,河南省具備改革條件的棉花加工企業為900家,其余的五分之一企業或兼并重組重新做大,或在競爭中被淘汰。再加之公證檢驗科學性的不斷提高,會使河南棉花質量有明顯提高。但是也要看到改革的艱巨性,看到檢驗人員及設備狀況與改革要求相差甚遠的現實。目前河南省有17個檢驗機構,230名檢驗人員,改革后人員將增加到1000多人、10個實驗室、30臺設備,人員培訓、實驗室改造、設備購買等問題都需要我們在一兩年內努力解決,任務無疑是艱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