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謀求制裁蘇丹為石油 是否威脅中國利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10日 17:25 格林集團 | |||||||||
記者 王沖 本報北京8月9日電 達爾富爾,非洲北部國家蘇丹的一個地區,因為造成百萬人流離失所的內亂而躍上國際媒體的頭條。美國、歐盟提議對蘇丹進行制裁,中國投了棄權票,許多阿拉伯國家也反對
達爾富爾危機、美國、中國,3個原本不相干的事情,因為石油連在了一起。記者在就相關問題采訪中國商務部之后發現,達爾富爾危機其實離中國并不遙遠,中國在那里有巨大的利益,核心利益在于石油。外交部則向本報證實,中國在蘇丹有大約3000人,是公司代表和承包工程的勞務人員。 美國謀求制裁中國棄權 達爾富爾危機從爆發至今,已經有18個月了。西方媒體略有報道,西方國家也一直沉默地站在一邊。進入2004年6月,這個問題忽然躍上了國際媒體的頭條。 6月29日至30日,美國國務卿鮑威爾訪問蘇丹,呼吁蘇丹政府立即采取行動,解決達爾富爾的人道主義危機。6月30日,美國向聯合國安理會提交了一項決議草案,要求對達爾富爾地區的阿拉伯民兵實施武器禁運和旅行禁令等制裁措施。7月22日,美國向安理會提交的另一份決議草案稱,如果蘇丹在未來30天內仍不能平息達爾富爾地區的動亂,國際社會將對其進行制裁。 7月30日,安理會對蘇丹達爾富爾問題決議草案進行表決,結果是13票支持,兩票棄權。中國和巴基斯坦投了棄權票。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臨時代辦張義山大使在發言中表示,中方認為,蘇丹政府對解決達爾富爾問題負有首要責任,對蘇丹政府的有關問題國際社會應努力提供協助。安理會應多聽取非盟的意見,所要采取的行動應有助于爭取蘇丹政府的合作,有助于促進問題的解決,有助于維護蘇丹的和平與穩定。 張義山在發言中就妥善解決達爾富爾問題提出3點建議:一,盡快緩解當地嚴峻的人道主義局勢;二,加緊進行政治談判,在尊重蘇丹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基礎上早日達成全面解決協議;三,國際社會應盡快履行援助承諾,并提供有效后勤支持和增加捐款。他表示,中國也十分關注達爾富爾的人道局勢,并已向蘇丹政府提供500萬元人民幣的物資援助。 2004年7月13日,外交部長李肇星與蘇丹外長穆斯塔法通電話。李肇星說,注意到蘇丹政府為緩解某些地區緊張局勢所作的努力,希望蘇丹政府繼續采取有效措施,同時加強與聯合國及非盟、阿盟的協調,使有關地區局勢盡快穩定下來。雙方表示,愿意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保持和加強磋商與合作。 美國為何對蘇丹感興趣 8月5日,美國總統布什簽署了總額為4162億美元的2005財政年度國防撥款法案。其中特別提到為蘇丹西部地區提供援助的9500萬美元。布什還呼吁人們關注殘暴的民兵組織在蘇丹西部達爾富爾地區所造成的“大規模人間痛苦”。他說,雖然這項法案為達爾富爾地區撥款9500萬美元,但賑濟饑民和救援難民等人道援助無法“取代真正的持久和平”。 美國國務卿鮑威爾也于8月5日在《華爾街日報》撰文談達爾富爾問題。他寫道,早在這一人道危機成為頭條新聞之前,美國就已開始調動國際社會應對在達爾富爾地區蔓延的災難。 但有分析家認為,鮑威爾6月底對蘇丹的訪問是為了轉移公眾視線。當時,伊拉克政權面臨移交,伊國內騷亂不止。也有分析人士毫不客氣地指出,布什對蘇丹的關切是為了在大選年塑造形象,讓伊拉克問題在媒體的視野中淡化。 但在蘇丹官方和西方部分媒體看來,美國的善心只不過是為了石油。 8月8日,蘇丹駐阿爾及利亞大使哈伊達.哈桑召開新聞發布會,指出美國“捏造達爾富爾危機的真實目的是為了非洲大陸的石油”。他說,對于達爾富爾宗教沖突的報道不真實,美國實際上是想給蘇丹施壓,削弱蘇丹政府,為自己的擴張野心做準備。 澳大利亞左翼媒體《留住綠色周刊》認為,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政府主張動用軍隊干涉蘇丹事務,只不過是對蘇丹進行“伊拉克式的入侵”,以取得“政權更迭”,攫取蘇丹潛在的石油儲備。 1997年,美國對蘇丹實施制裁,它的石油公司從而被蘇丹排除在外。從1999年起,中國、馬來西亞、印度、加拿大等國主導了蘇丹的石油業務。對此,美國公司不肯罷休,它們謀求重返蘇丹,獲取蘇丹的石油財富。 為此,美國祭起了慣用的“胡蘿卜加大棒”政策。一方面,用取消經濟制裁引誘蘇丹;另一方面,用加強制裁來迫使蘇丹軟化態度,而后一招在對付利比亞時起到了作用。 對美國的真實目的,社科院西亞非洲所副研究員余國慶有自己的看法。他在接受本報采訪時指出:“美國輿論關注蘇丹,美國的制裁更多是出于人權的考慮,轉移視線、為了石油的說法有些勉強,但這些是美國采取行動原因的組成部分。” 中國在蘇丹有巨大利益 中國是蘇丹最大的貿易伙伴。據商務部提供的信息,1997年以來,在石油開發項目帶動下,雙邊貿易量猛增。2001年,蘇對華貿易占其外貿總額的35%,其中對華出口占其出口總額的55%,從中國進口占其進口總額的14%。2003年1月到12月,中蘇進出口總額達到19.2億美元,其中中國從蘇丹進口14.4億美元。中國從蘇丹進口的商品主要是原油。 1996年11月,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中標獲得蘇丹穆格萊德油田1、2、4區塊開發權,并負責組建作業集團———大尼羅河股份有限公司,中方占最大股份(40%)。該項目由3個區塊和一條原油外輸管線組成,1999年6月完工,8月底出口了第一船原油,目前日產原油25萬桶。該項目自運營以來效益顯著,對促進中蘇兩國關系發揮了積極作用。 另外,中國在蘇丹首都喀土穆還有煉油廠、石油化工廠。中油集團和蘇丹政府各占喀土穆煉油廠50%的股份,項目于2000年5月正式投產,年加工能力為250萬噸原油,目前運行良好。中油集團占喀土穆石油化工廠股份的95%,蘇丹政府占5%。2002年3月5日正式投產,設計年產1.5萬噸聚丙烯。 除了投資,中國早在1981年就開始在蘇丹進行勞務承包。中國在蘇丹的承建項目包括石油化工、港口、電站、房建、路橋等。外交部西亞非洲司對本報記者說,中國在蘇丹大約有3000人。據了解,中方人員主要是公司代表和承包工程的勞務人員,但中國公司主要集中在蘇丹中南部地區,而達爾富爾地區位于蘇丹西部。 鏈接:蘇丹達爾富爾危機 蘇丹位于非洲東北部,總人口3400多萬,阿拉伯人約占39%,其余為黑人。70%以上的國民信奉伊斯蘭教,主要居住在北方,南方人則多信奉原始宗教或基督教。從1991年開始,蘇丹在全國(南方部分省除外)實行伊斯蘭法,以《古蘭經》和《圣訓》作為制定各方面政策的準則。由于南北方在民族、宗教、文化等方面存在巨大差異,蘇丹爆發過兩次大規模內戰。長期以來,政府軍與反政府武裝時有交火,雙方一直在打打談談。 達爾富爾位于蘇丹西部,與乍得接壤,那里混居著黑人與不同信仰的阿拉伯人。 2003年2月,達爾富爾地區由黑人居民組成的“蘇丹解放軍”和“正義與公平運動”以政府未能保護他們免遭阿拉伯民兵襲擊為由,發動了反政府武裝斗爭。阿拉伯人隨即組織反擊。西方國家認為,蘇丹政府偏袒阿拉伯人,黑人有被種族滅絕的危險。 在非洲聯盟的調解下,蘇丹政府同反政府武裝于今年4月8日達成停火協議。但協議并未得到認真執行。據聯合國公布的數字,達爾富爾戰亂已造成3萬多人死亡,100多萬人流離失所,需要人道主義援助的人口達200多萬。聯合國已經將達爾富爾地區列為目前世界上人道主義危機最嚴重的地區。 達爾富爾危機引發世界關注。美國、歐盟表示,要推動聯合國安理會對蘇丹進行制裁。英國、德國、澳大利亞等國日前表示,有可能向蘇丹派遣軍隊以執行維和任務。 巴西、巴基斯坦、俄羅斯、阿爾及利亞和中國等國,則對制裁表示反對,認為應給蘇丹政府足夠的時間以解決達爾富爾危機,并尊重非盟的主導作用,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問題。 8月8日,為期一天的阿拉伯國家外長緊急會議在阿拉伯國家聯盟(阿盟)總部開羅閉幕。會議發表聲明,反對在解決達爾富爾危機問題上對蘇丹政府威脅實施制裁或進行軍事干預。(來源:新浪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