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中旬全國糧油市場價格出現全面上漲,引發了人們對國內糧食市場的關注。在上一次全世界范圍內進行的關于中國糧食問題討論中所提出的各種問題,又開始被人們再次提出。各方面的專家、學者,從
當前國內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未來中國糧食供給安全、糧食進口占國內消費量的比重、糧食價格可能的上漲程度以及對社會生活的影響、糧食流通政策等多個方面,進行了積極的討論。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上一次中國糧食問題大討論的布郎先生也參加了討論,他在接受記者專訪時稱,1994年提出的“誰來養活中國”的問題依然存在,而且更加明顯,未來兩年內,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他認為數字最能說明問題,中國的糧食產量在過去5年中直線下降,減少了7000萬噸,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超過了加拿大全年的糧食產量。
這一次狼真的來了嗎﹖中國的糧食供給格局真的要發生大的變化﹖中國真的要在大豆進口量超過2000萬噸之后,也將大量進口小麥、玉米和稻谷﹖
問題的焦點集中在對中國糧食供給能力的擔心上,尤其是對現在和未來中國的糧食自給能力的擔心。擔心是必要的,但沒有必要驚慌。中國的糧食安全是有保證的。
一、盡管去年糧食產量降至8600億斤的水平,但當前國內的糧食供給能力還很強;糧食價格出現大幅度上漲并不表明市場已經“供不應求”。
1.從數量上分析,當前中國的糧食供給依然大于需求。
盡管國內糧食產量已經連續幾年下降,大部分省份的糧食庫存數量較前些年大為緩解,但是在重要的糧食主產區,庫存壓力仍然存在,或者說依然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中央儲備糧管理體系建立之后,國家糧食儲備數量可靠,質量良好,調度能力很強。各地又建立了地方糧食儲備,增強了對本地區糧食市場的調控能力。
2.由于國內糧食市場出現較大變化,市場參與者正處于適應新的市場形勢的過程之中,他們的心理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使價格波動幅度加大。
1996年以來,糧食市場供過于求,使加工企業可以等客上門,先收貨后給錢,現在不行了,要先給錢,才能拿到貨,還要上門求購。糧食購銷企業從上門推銷到顧客盈門,糧食庫存從“包袱”變為“財富”,在心理上也需要有一個適應過程。在市場變化的適應期內,眾多參與者的心理是不穩定的,各方面對于市場的分析也只能是初步的。目前有些人對于庫存減少導致的價格上升現象,認識得并不十分清楚。在他們看來,價格上漲就是市場已經供不應求了。他們將價格上漲與供不應求理解為同一概念,認為只有供不應求才會引起價格上漲。
3.糧食價格出現較大幅度的回升,有著其深層的原因,不能簡單地得出市場已經供不應求的結論。
2003年10月全國糧食價格大幅度上漲情況的出現,有著兩大背景:
一是多年來在供給的壓力下,由于巨大的庫存壓力和財政負擔,保護價的保護作用不斷下降,糧食市場價格過于低迷。糧食價格長期徘徊在較低的水平,農民種植收益過低,嚴重影響了農民種植糧食的積極性。長期低迷的糧食價格,積蓄了要求價格上漲的動力。
二是國際糧食市場已經處于價格的上升期。除去中國因素,世界小麥庫存由1999年的19494萬噸降至8498萬噸,玉米庫存由1999年的6425萬噸降至4750萬噸,大米庫存由1999年的4840萬噸降至3775萬噸。世界三大谷物的庫存與消費比降到了很低的水平,小麥由10年中的最高值26.1%降至17.3%,玉米由14.5%降至9.3%,大米由43.8%降至13.3%。隨著中國糧食市場開放程度的提高,國際市場糧價對國內市場糧價產生明顯拉動作用。
4.由于國內糧食流通市場程度的提高,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糧食庫存水平,已經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反映社會的總體供給能力。
以玉米為例,在黃淮海地區,玉米收購市場放開后,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收購玉米的數量大大減少,玉米的多渠道已經形成氣候。以個體商販為主體的玉米收購市場和與汽車運輸為主要方式的物流系統,形成了具有較高效率的玉米流通體系。個體商販常年收購,隨購隨銷,滿足了農民出售玉米的需要,也保障了玉米使用單位的原料供應。在市場流通格局發生變化之后,仍以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玉米庫存水平,來分析判斷市場的供給能力,肯定會出現大的偏差。
再以大米為例,在北京、天津等許多市場,大米的流通已經完全市場化了。從產區稻谷的收購,大米加工,到大米的運銷,基本上是由多渠道的經濟組織完成的,原有的國有糧食流通和加工部門已經基本退出了經營。如果仍以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大米庫存數量,來判斷市場供求情況,應該不會得出正確的結論。
二、在國內糧食價格水平回升之后,糧食生產重新受到重視,中國國內糧食供給能力將得到恢復。
l.這些年來糧食產量不斷減少,在很大程度上是政策的預期目標。
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國內糧食生產出現了過快增長的情況,農業生產部門提前完成了糧食增產的計劃。隨后,出現了長達數年的糧食供過于求。為實現中國農業的持續發展,并減輕糧食庫存壓力,國家提出了進行戰備性生產結構調整的農業方針。隨著糧食播種面積的減少,全國糧食產量連續幾年下降,供給壓力緩解。
由于政策執行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對基本農田的保護不利,也由于自然災害的影響,2003年糧食產量下降過多,總產量只有8613億斤,下降幅度達到了5.8%,大大超出了原來的預計。在新增產量減少的情況下,糧食購銷體制改革也在加快步伐,一些放開地區,加大了糧食銷售力度,糧食收購數量大幅度減少,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糧食庫存數量出現了快速下降。
2.盡快恢復和增加糧食產量,已經成為當前的重要工作任務。
隨著國內糧食市場的變化,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下降的問題,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關注。針對糧食生產中存在的問題,黨中央、國務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積極促進糧食生產能力的恢復。這些措施包括,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擴大良種補貼范圍、制定最低收購價格、減免農業稅、加大糧食生產基地建設投入、對農民購買大型農機具給予補貼、限制并降低化肥價格和成本,加強農業科技服務等等。減免農業稅是一個非常大的政策舉動,可以說這是1978年農村聯產承包制度推行后,中國農村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在糧食價格全面回升的同時,充分利用各項政策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采取促進糧食生產的各項措施,已經改變了過去幾年來糧食生產收益過低的問題。拋荒棄耕應該不會成為農民的選擇。預計在新一輪的糧食生產周期中,經過兩三年的努力,中國的糧食產量將會得到恢復并會增加,雖然工作任務十分艱巨。
3.從目前的情況分析,在未來一段時期,在谷物進口方面,中國還不會更多地依賴于國際市場。
中國是人口大國,在經濟轉軌的過程中,保持了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糧食消費量不斷增長。可以肯定,未來中國的糧食消費量,還將隨著人口的增長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增加,這將是一個不可改變的事實。人多地少,水資源困乏,是中國必須長期面臨的問題,中國國內糧食供求平衡,將會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推進,更好地利用兩個市場。但是分析目前中國的谷物市場供給情況,并沒有嚴重到立即要從國際市場大量進口的地步。
關于玉米。2003年中國玉米出口量達到了1639萬噸,是世界上第二大玉米出口國。在國內市場供給數量減少和需求增長之后,原來供應出口的玉米,可以用于國內市場的供應。1600萬噸是一個很大的數量,使宏觀調控的余地很大。根據總量供求平衡分析,目前國內的玉米消費水平還沒有超過1.2億噸的水平。近年來的國內玉米生產,更多地表現出波動性變化,只要玉米產量稍有增加,國內就可以實現基本的平衡。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在2003年四季度提交的《中國玉米供求長期趨勢報告》表明,隨著國內玉米消費數量的不斷增長,未來玉米出口數量會下降,玉米進口數量會增加,但在預期內不會出現大規模進口玉米的情況。
關于小麥。2002年和2003年中國歷史性地成為了小麥凈出口國。根據海關統計,2003年中國小麥凈出口量達到了181.3萬噸。這種情況的出現表明,一是國際市場存在需求,二是國內有出口的積極性。小麥主產區在積極擴大國內銷售的同時,努力實現小麥的出口,以減輕小麥庫存壓力。但是到目前為止,庫存壓力在主要的小麥主產區仍然存在。2003年10月以來,小麥價格已經出現了三次波動,但每次波動都出現了一個明顯的回調過程。在國家沒有對小麥價格變化進行干預的情況下,小麥價格在上漲的過程中遇到了來自市場供給的阻力。最近一次波動,在稻米價格出現大幅度上漲的拉動下,全國小麥價格在3月份出現大幅度上揚,山東地區出現了全國的最高價格,部分地區小麥價格達到了0.87元/500克。在共同的看漲心理作用下,面粉經營商加大了采購數量,面粉加工企業開足馬力生產,小麥購進價格被不斷拉高,但由于最終的消費市場保持穩定,當面粉經營商存貨數量達到一定的程度之后,要貨數量減少,面粉加工企業不得不采取限產措施,對小麥的需求下降,這就導致了從3月底開始,特別是進入4月份之后,全國小麥市場價格出現回落行情。在小麥供給數量仍然很多的情況下,在供求規律的作用下,小麥價格的上揚會遇到很大的來自市場的阻力。
根據全國小麥供求平衡分析,2003年全國小麥產量預計為8700萬噸,而國內小麥消費量為10500萬噸左右,當年供需之間存在著1800萬~2000萬噸的缺口,需要動用庫存和進口來彌補。考慮到2003年冬小麥秋種面積下降,目前預計2004年夏收小麥增產難度很大;在價格的刺激下,春小麥播種面積繼續減少的趨勢將改變,但由于春小麥產量占全國小麥產量的比重已經降至不到6%,春小麥產量即使有較大的增加,全年小麥產量仍然難有大的變化。因此預計2004/2005年度國內當年小麥新增供給與需求之間將繼續存在較大缺口,仍然需要動用庫存和進口來彌補。
小麥供求缺口存在,但通過動用小麥庫存將可以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目前在國內三大谷物品種中,小麥的庫存與消費比是最高的。根據對最近一段時間市場的深入觀察,農戶存小麥數量不少,農戶集中售糧行為,對市場價格的影響還很大。在小麥主產區存在著大量的面粉加工企業,很多企業常年生產所需的小麥直接來自于農民。我國的面粉加工企業主體,現在已經不再是國有糧食企業,它們的庫存也不再反映在國家的統計庫存之內,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國家的小麥庫存數據已經不能全面反映社會小麥庫存的情況。
通過適量進口小麥,有利于未來一段時間內實現國內小麥市場平衡。但根據目前的情況分析,在國內小麥價格仍然低于進口小麥價格的情況下,進口小麥還不能直接進入國內消費市場。只要由國內供求關系決定的國內小麥價格相對進口小麥具有競爭力,大規模進口的情況就不會是市場做出的反映。今年以來,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進口企業對外簽訂了大量的進口小麥合同,但這確實不表明,目前國內小麥市場已經需要進口小麥來參與平衡。當前基本沒有受國家干預的小麥價格水平和走勢,就在很大程度上說明了這一情況。
在三大谷物品種中,小麥的生產受價格上漲的刺激最小,2003年10月中旬出現的全國范圍糧油價格上漲之前,幾乎所有的冬小麥已經種植完畢。目前國家采取的力度很大的促進糧食生產措施,以及實行最低收購價的政策,應該對2004年的冬小麥種植產生很大的作用。這兩年在黃淮海冬麥區占用基本農田種植樹木的情況十分嚴重,對小麥生產的影響很大。現在國務院已經發出了《關于堅決制止占用基本農田進行植樹等行為的緊急通知》,要求對已經違法違規占用和破壞的基本農田,要盡快采取恢復耕種措施,種植速生豐產林的要限期恢復耕種。預計隨著播種面積的增加,2005/2006年度全國小麥產量將有一個大幅度的恢復性增長。根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分析研究,由于國內口糧消費水平的下降,國內小麥消費總量在上世紀90年代末已經表現出平穩減少的趨勢。預計未來這種趨勢將繼續存在并有擴大的可能。預計在國內小麥庫存減少到一定的水平之后,國內小麥產量將得到明顯的恢復,當年小麥供求缺口將縮小,今后幾年里,國內市場對國際小麥市場的依存程度,肯定不會擴大到需要每年進口上千萬噸小麥的水平。
關于稻谷。全國稻米價格在2003年10月出現上漲之后,保持了3個月的平穩態勢。春節過后,價格再一次大幅度上漲,引起各方的高度關注。2月份的稻米價格上漲起源于江浙地區。2003年江蘇、浙江、安徽等省稻米在面積減少和自然災害的影響下,產量大幅度下降,特別是江蘇粳稻的減少,導致了該區域的粳米需求轉向東北地區。去年和今年以來,出現了從來沒有過的現象,南方客商云集東北稻米產區,大量采購東北稻米,在東北新產稻米供應數量快速減少之后,稻谷價格出現大幅度上漲。由于鐵路運輸全面緊張,江浙地區運回所需的東北稻米,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市場正常流通的稻米,受運輸緊張和成本提高影響,價格上漲幅度很大。江浙地區粳米市場形勢的改變,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全國米價的上漲。長期以來,市場都在擔心廣東地區的稻米供應出現問題,而這一次問題出現在江浙地區;擔心秈米市場價格大幅度上漲帶動全國糧食價格,而這一次是粳米市場價格首先上漲,帶動了秈米價格和小麥價格上漲。在東北稻米產區加大稻谷出庫數量之后,目前全國稻米價格已經平穩回落。
從可利用國際市場的程度分析,中國的稻米供應要立足于國內市場。全世界稻米的貿易量只有2500萬噸左右,其中主要是秈米。如果中國的粳米供應不能滿足國內的消費需求,想通過進口來彌補國內市場的缺口,幾乎是不可能的。大量進口秈米的可能性也很小。
中國只能自己解決稻米的供應問題。針對稻米生產下降的問題,國家已經采取了強有力的措施,努力促進稻米產量的恢復和增長。根據了解到的有關情況,這些年來拋荒棄耕的現象在稻谷產區較小麥和玉米產區嚴重得多。國家加大對糧食生產的扶持力度,各級政府認真解決拋荒問題,預計稻谷生產面積將增加。在市場稻米價格大幅度上漲之后,雙季稻種植面積也將擴大,預計全國稻米產量在2004年會有大幅度的增長。
中國稻米增產的科研工作一直受到高度重視,未來稻米的增產潛力很大。農業部在1996年啟動的超級稻育種計劃,水稻大面積示范畝產1600斤的第二階段目標,2004年有望實現。這個目標實現后,水稻每畝至少增產300斤以上。如果每年能推廣2億畝,全國每年將增產600億斤稻谷。中國稻米市場的長期安全有著強大的科技保證。
三、根據以上的分析,筆者認為:
——中國糧食市場在連續七年多的供過于求之后,供給壓力開始減輕,在市場規律的作用下,低迷的糧食價格出現回升,這是市場的必然反映;
——隨著供過于求情況的改變,國內市場糧食價格回升,糧食生產受到了高度重視,未來供給將明顯增長,在目前糧食庫存數量仍然很多的情況下,價格的上漲將會在合理范圍之內;
——糧食生產和流通正進入新一輪的發展周期,國內糧食產量將由連續下降轉向回升并增長,實現國內糧食市場供求新平衡的過程已經開始;
——在中國糧食市場不斷開放的過程中,中國會進口越來越多的國內市場需要的大豆等糧油品種,但中國的谷物自給率會繼續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中國市場會給國際市場帶來更多的機會,而不會給世界市場造成災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