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光認為, 對通縮不可估計過重
http://whmsebhyy.com 1999年10月14日 14:52 經濟參考報
○基本判斷:我國目前的通貨緊縮尚屬輕度
○辦法措施:短期擴大需求,中長期注重改善供給
中國社科院特邀顧問、著名經濟學家劉國光在近日召開的“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秋季座談會”上指出,對當前我
國經濟中存在的通貨緊縮現象,既不可不以為意,也不可估計過重。應從實際情況出發,采取切實措施解決好改革和經濟發展
中的問題。
通縮目前尚屬輕度
劉國光在分析近年來我國宏觀經濟的運行狀況時指出,我國目前存在的通貨緊縮還是比較輕度的。對于這種判斷,劉
國光強調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其一,物價總水平下降的持續時間尚不過兩年,而且下降的程度也僅僅限于負百分之二或百分
之三的范圍,這與歷史上幾十年的長通縮和百分之十幾、幾十的通縮幅度的案例相比,還是“小巫見大巫”。其二,這次物價
總水平的下降有其合理的方面,它是對前期高通貨膨脹的一種矯正,前期通脹率曾經高達百分之二十幾,現在的通縮率也不能
相比。同時這次物價下降是對前期盲目投資、重復建設形成的傳統產品供給過剩和供給結構扭曲的一種反應,也是由于我國經
濟已經深深融入國際經濟,國內價格受到國際價格水平抑制的一種表現。其三,從伴隨著通貨緊縮的實體經濟態勢來看,這兩
年我國經濟增長率雖然仍處于連續數年來的下滑趨勢之中,但仍然保持較高的位勢,這是出現嚴重通貨緊縮的其他國家和地區
的案例所未見的。對此,劉國光指出,對目前出現的通縮現象不可估計得過于嚴重,估計過重,就會亂下猛藥,諸如用強通貨
膨脹的辦法來治理通縮,下藥過猛,必然帶來更難治愈的后遺癥,如可能出現的較長時期的滯脹,等等。但劉國光同時指出,
我們不能因為目前的通貨緊縮還是輕度的而予以輕視,不以為意。因為目前通縮的持續和加深,不利于經濟預期的改善,并將
加重企業經營、經濟發展和勞動就業的困難,從而影響社會穩定的大局,必須認真對待,妥善解決。
治理通縮應“雙管齊下”
在分析通縮成因時,劉國光指出,學術界大體存在兩種主要觀點即“貨幣供應不足”論和“實體經濟對貨幣資金的需
求不旺”論,這兩種觀點各有其道理也存在缺陷。劉國光認為,“真理還是在兩個極端之間”,就是說,通貨緊縮既有貨幣經
濟方面的原因,也有實體經濟方面的原因,而且這兩方面是密切相關相互連動的。所以,治理通貨緊縮必須“雙管齊下”,既
要繼續抓好財政貨幣政策,又要切實解決實體經濟中的相關問題。劉國光提出,從實體經濟的角度看來,影響物價總水平持續
下降的直接原因在于社會總供給超過總需求,那么引致這種供需總量不平衡的原因究竟在需求方還是供給方呢?對此人們的看
法是有分歧的。他指出,前些時候人們更多強調需求不足,更多考慮如何解決需求不足方面的問題,從短期調控來說這是必要
。但造成供需總量不平衡不只源于需求不足的原因,也還有供給過剩、供給剛性方面的原因。因此從中長期調控的前景來說,
有必要重視供給方面的問題。擴大需求仍需努力
劉國光對需求的三大部分內容作了詳細的分析。他指出,90年代中期我國經濟向買方市場的過渡尚在潛行中,過剩
能力的累積尚在形成之際,出口外需連續幾年強勁的增長推遲了內需不足矛盾的顯現。東南亞金融危機的爆發引致了出口外需
下降,向我們提出了擴大內需的任務,并且把擴大內需上升為一個長期的戰略方針,這對于我們這個人口眾多的大國來說是很
必要的。但對增加出口外需我們仍需千方百計爭取,主觀上的努力加上國際經濟形勢的好轉,使我們有可能從出口外需的回升
上緩解內需不足和經濟增長遇到的困難,最近幾個月出口勢頭的回升了證明了這一點。
關于國內需求方面。劉國光認為,實行積極財政政策的初始階段比較著重投資需求的推動,今年起則進一步同時注意
推動消費需求,這是一個正確的舉措。因為沒有最終消費需求的拉動,投資需求最終也會受阻。相比而言,國內兩大需求中,
消費需求的增長相對穩定,不易發生急劇的變動,而投資需求則上下擺幅很大,其振動幅度的影響也大。正如去年下半年財政
投資上去了促進了經濟的止降回升后,今年三四月份因出現了投資增長的斷層,帶來了經濟增速下滑的結果,這要等新一輪國
債投資的投入后,才有望得到緩解。對此劉國光提出,針對投資需求易變的特點,對投資要有一個較長時期延續均衡的安排考
慮,這是今后宏觀調控中必須注意把握的一件要事。
劉國光進一步分析認為,投資需求本身近年來遇到的問題是中央集中包攬的政府投資沒有能夠帶動地方、企業和民間
投資,投資領域局限于產業鏈條比較短的基礎設施部門。今年進一步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對此偏向做出了調整,更加重視帶動和
啟動民間投資,并將投資拓寬到技術改造、裝備制造等更寬闊的領域,這一調整措施不僅對于擴大內需,而且對于改善供給結
構都有積極意義,應該從各方面努力落實,堅持下去。
在消費需求方面,劉國光指出,今年政府對提高城鎮居民收入采取了多項措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影響居民消費
需要的不僅僅是收入水平,更重要的是收入和支出的預期。在這方面還要考慮其他新的配套措施,以緩解居民對增支減收或支
大于收的預期顧慮。他提出一個可以考慮的有效措施是,增加城鎮居民收入可以從每回一次性行政性的漲工資增補貼的辦法,
改為明確宣布按經濟增長的一定比例連年增加的辦法。另外,妥善地實施社會保障和福利體制的改革,對居民因改革而增加的
支出進行貨幣補償,這對于穩定居民的收支預期來說是很重要的。這方面需要的資金我們要廣辟財源,其中一條可靠的財源是
國有資產存量的處置和國有股份的出售,這是一個很大的財源,這也是進行國企改革繞不過去的問題。
劉國光強調指出,無論內需還是外需,僅靠積極的宏觀調控政策來啟動是不夠的,因為它們還受到現存體制和環境的
制約,處處遇到市場機制和微觀基礎不完善的障礙,沒有配套的深化改革是不行的。
改善供給事關重要
談到供給方面的問題時,劉國光指出,我國經濟生活中存在供給剛性,一個顯見的事實是,多年來在粗放式增長方式
下低水平重復建設形成的過剩生產能力、無效供給和結構扭曲,由于市場缺乏淘汰機制、企業缺乏開發創新能力而得不到及時
有效地矯正。這樣形成的供給剛性限制了需求對供給的導向作用,也限制了供給本身創造需求的空間。近年來對于紡織、煤炭
等行業過剩和落后的生產能力進行的行政性壓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克服供給不能適應市場需求變動的剛性,建立靈活
而健全的供給自調節機制方面,還需要在微觀基礎的塑造和市場機制的完善上做出艱辛的努力。劉國光說,最近黨的十五屆四
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為塑造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微觀基礎,制定了一系列政
策措施。這些政策措施的貫徹實施,將會大大提高企業的開發、創新和競爭能力,這不僅有益于改善供給,而且有助于促進需
求,如“三大包袱”的消解,資本市場的開拓,等等。所以按照四中全會精神抓緊落實國企改革和發展的各項措施,是至關重
要的。
劉國光指出,與改善供給有關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是結構調整問題。當然經濟結構調整的意義也不僅僅限于完善供給方
面,它越來越成為影響經濟全局的突出問題,因為經濟生活中的一些深層次的矛盾都與結構問題有關。劉國光提出,調整結構
要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進步為動力,要敏銳地把握世界科技進步加快和國際經濟結構重組加速的新趨勢,著眼于提高國民經
濟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能力,促使企業經營適應國內外需求的變化,促進產業、產品結構不斷優化,并妥善處理解決技術進步
、結構調整同勞動就業的矛盾。為此要繼續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改造和提高傳統產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尤其要加快發展
那些能夠吸納更多勞動力就業的第三產業、民間中小企業、勞動密集型技術以及以工代賑的城鄉公共工程,等等。劉國光特別
強調地指出,這對于目前下崗問題日趨嚴重,勞動就業壓力不斷增大的中國來說,是關系人民生活和社會穩定的一個重大問題
,千萬大意不得,在結構調整中一定要放到十分、百分、千分、萬分重要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