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肯德基[微博]連鎖店的“土豆泥”斷檔了。聽起來,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最多讓愛吃“土豆泥”的顧客有點掃興。但是,在上周,這消息卻成了熱點新聞。原因是,“土豆泥斷檔”事件讓人發現了一個被隱藏了的巨大的“土豆泥商機”。
目前,國內450間肯德基連鎖店所用的土豆大都來自美國。據說,由于運輸環節上的問題,最近有點接不上貨。而一家媒體調查的結果是,這3元錢一盒的“土豆泥”,一年的銷售額大約在3億元。
3億元!中國的企業為何沒有抓住這一機會?有農業專家說,如果國產土豆符合要求,肯德基當然不會舍近求遠。肯德基對土豆的外形和內在質量要求很嚴,土豆外觀必須長條形,方便炸薯條,而國內的土豆大都為農家品種,呈圓形;肯德基要的土豆表面光滑芽眼少,而國內的土豆芽眼多且深;此外,國內的大部分土豆淀粉含量也達不到要求。顯然,是品種質量使中國土豆無緣肯德基。
但再仔細想想,這板子似乎還不該打在中國土豆和生產土豆的農民身上。依照目前的技術,要讓土豆長成長方形,應該不是個難題。至于表面光滑芽眼少這一關,應該也是可以攻克的。問題是,誰來了解的土豆需求標準?誰來發現“土豆泥商機”?
靠農民自己嗎?農民和市場之間的關系應該是最緊密的。每年的收成,要到市場上換成貨幣,再用貨幣買回生活用品和生產資料,市場讓農民的生產和生活得以一年一年地延續。但是,農民與真正的市場之間,又是隔得最遠的。許多農民很難了解到市場有多大,有多深,有多少變化。比如他們不知道肯德基在中國開了多少家店,肯德基有一種炸土豆條很惹人喜愛;他們不知道,土豆絞成泥,澆上醬汁可以變成美味;他們當中有的甚至不知道肯德基的存在。農民與肯德基的“土豆泥市場”之間是需要橋梁的,而橋梁的搭建者應當是政府。
“市場經濟,政府在某些方面應當有為。”上周,經濟學家吳敬璉曾對媒體說,“如營造環境,維護信用……對政府而言,應當有為的地方無為,應當無為的地方有為,是不妥的。”而營造環境,就包括建立信息暢通渠道、培養穩定而健康的經紀隊伍。
據聞,肯德基也有意在國內開發新的供貨商。這個信息,不知有多少土豆生產者能夠獲悉,也不知獲得信息的土豆生產者們,能否在短時期內順利地完成他們的土豆品種改良。但愿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能吃到國產的肯德基“土豆泥”。(郝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