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傅梓琨、通訊員龔新報道:工商銀行從今年7月起,對個人消費貸款實施新的風險撥備制度,嚴格按國際通行的五級分類標準提取和使用風險撥備,最高將按100%的比例提取呆賬準備金。業內人士認為,這是國內商業銀行在提高資產質量、防范信貸風險方面的一次突破。
撥備是國際銀行界對呆賬準備金的一種通稱。工商銀行此次借鑒國際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經驗實行的個人消費貸款風險撥備制度,其核心內容是按國際通行的五級分類標準,將個人消費貸款按質量劃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五類,然后根據貸款質量形態的劃分標準,分別按1%、2%、20%、50%、100%的比例足額提取呆賬準備金并專門用于個人消費貸款損失的核銷。同此前按“一逾兩呆”標準鑒定貸款風險,按全部貸款余額的1%實行差額提取呆賬準備金相比,新實施的個人消費貸款風險撥備制度能夠更真實地反映個人消費貸款的質量狀況,通過提取足夠的風險撥備,從而使貸款呆賬損失能夠得到及時處置。
事實上,這也是商業銀行在信貸資產管理范疇內,按照先優后劣、先品種后地區的方式,逐步使所有資產業務都按國際標準提取風險撥備,是國內商業銀行增強抗風險能力的一次重大探索和突破。個人消費貸款實施風險撥備制度,對商業銀行的效益真實性、經營穩健性、財務透明化能形成一種機制性的有效約束,將促使銀行在經營管理中兼顧效益與質量、加快發展與防范風險、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的關系。
不過,工商銀行有關負責人強調,實施新的風險撥備制度不會過多增加工商銀行的財務負擔。至今年6月末,該行的個人消費貸款余額已達1630多億元,其中個人住房貸款余額1430多億元,其它品種的個人消費貸款余額200億元。個人消費貸款的不良貸款率為0.36%,接近國際銀行業的先進質量水平,貸款收息率達到99%以上。
這位負責人表示,個人消費信貸業務目前已進入快速成長期,具有客戶眾多、群體效應大的特點,在我國個人信用體系尚未建立的情況下,按國際銀行業通行標準建立風險撥備制度,提足風險撥備,及時處置貸款呆賬損失,更加真實準確地反映個人消費貸款質量和經營效益,將促進銀行加強對個人消費貸款業務的風險管理,提高資產質量,防范化解金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