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高學歷就可以高枕無憂?深圳大學生失業比比皆是

2001年07月12日 11:06  光明日報 

  以為高學歷就可以高枕無憂、捧穩“鐵飯碗”的時代可能一去不復返了。至少在深圳是如此。

  如今,深圳高學歷失業者比比皆是。揣著大學文憑在人才市場上屢屢碰壁者更不稀罕。

  記者認識的一位畢業于藝術學院的小王,已經在家里閑坐了近一年。這位學聲樂的小伙子,幾年前在深圳的歌舞廳還蠻活躍的,但現在去歌舞廳消費的深圳人越來越少了,歌舞廳的演出很不景氣,歌手的競爭也十分激烈,小王除了會唱歌又沒有別的專長,他有心改行也很困難。“以后我想去做做生意,看能不能走得通。”這位剛剛30歲的小伙子,談起自己的未來,臉上寫滿了困惑和迷茫。

  據來自深圳市勞動局失業科的統計數據顯示:2000年12月31日,深圳大專以上學歷登記失業人數為2869人,研究生僅2人。但到了2001年5月9日,全市城鎮登記失業人員中,大專以上學歷的失業人員總數達到3157人,占失業人員總數的12.34%。這些數字還未包括那些沒有在勞動部門登記失業、自己正在找工作又長時間未找到的“隱性失業者”。

  更發人深省的是,深圳近年來一方面是大學生失業呈現增多趨勢,另一方面中級工以上的技能型人才卻基本沒有失業現象。中級工失業后一般很快就能找到工作,而大學生失業后,有的很長一段時間都找不到工作。據統計,大學文憑的失業人員的再就業率僅有20%,而其他人員的再就業率達到了75%。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反差呢?有關專業人士分析認為,這與許多大學生眼高手低,再就業時對工作挑三揀四,對待遇比較挑剔有關。

  高學歷人群在我國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還不是很大,為什么高學歷者的失業人數在深圳會逐年增多呢?

  深圳市勞動局余暉鴻局長和其他有關專業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在市場經濟環境日趨成熟的情況下,高學歷人群失業率增加是一種必然趨勢。因為市場經濟講究要以最小的成本換取最大的價值。而高學歷者一般對工資待遇、工作環境都要求比較高,他們當中許多人往往缺少實際操作技能,有些專業又不對口。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用人單位將會逐漸拋棄過去重學歷、輕能力的觀念,而將考察和錄取人才的重點放在人才可以為本單位創造什么樣的價值上。

  余暉鴻認為,高學歷人群失業率逐年增多,提出了許多值得社會各界人士深思的問題。其中一個問題就是高等教育的教材和教學內容必須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盡快改革。據了解,目前有些大學生和研究生的教材還停留在70年代的水平,知識陳舊老化,灌輸概念和原理多,實際操作能力的課程幾乎是空白。這種教育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到企業工作后,企業最初往往對他們寄予了很高期望,過了一段時間后,由于很難適應環境,往往還不如一些技校畢業的中級技能型人才實用,因此這些人被淘汰下崗就不奇怪了。

  深圳市勞動局就業處的李應強副處長舉了一個例子,他的一位朋友在深圳一家單位的辦公室工作,這個辦公室總共7人中就有5人是本科畢業,2名打字員中還有一位是大專生。這些人專業都不對口,學歷雖然高,但并不適應辦公室的工作。辦公室的日常工作都比較瑣碎,由于都認為自己是“高級人才”,這些瑣碎工作主動去干的人很少。單位領導解決問題的最終辦法就是不要讓“高級人才”太密集,讓他們其中的一部分走人,以便使人才結構趨于合理。李應強說,最近這位朋友已經悄悄地來找過他,打聽失業后重新找工作要辦哪些手續。

  余暉鴻認為,大學生不等于就是人才。就學歷和技能比,技能對企業的作用更重要。深圳需求量最大的就是高級技能型人才。而這個問題恰恰在深圳最突出。深圳高級技能型人才的比例只占5%,低于北京的5.5%,上海的5.7%,而美國則高達35%。余局長還向記者透露了一個信息:深圳每年到內地招聘高級技能工越來越困難。

  有關專業人士還分析指出:隨著中國這些年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容,尤其是高校招生考試不受年齡限制的措施的出臺,我國高學歷人群失業率增加的問題,會越來越突出。因為高校擴招了,并不意味著就業市場也擴大了。2000年我國的高等教育招生規模是460多萬,2001年還要繼續擴招。而就業市場的容納量并沒有水漲船高。所以從長遠來看,我國高學歷人群的失業率上升將是一種必然趨勢。(完)

本文涉及到的板塊個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
猜你喜歡

看過本文的人還看過

  • 新聞國防部:日方若擊落我無人機屬戰爭行為
  • 體育總決賽-李娜遭小威逆轉無緣冠軍 視頻
  • 娛樂馮小剛幽默聊春晚:辦太好剝奪吐槽快感
  • 財經養老金并軌試點被疑不改公務員利益
  • 科技中關村e世界拖欠超200萬電費將斷電
  • 博客七萬低價房會調低全國房價嗎
  • 讀書張玉鳳究竟守住了毛澤東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學生高學歷環衛工每晚敷面膜(圖)
  • 曹鳳岐:新型城鎮化框架下的金融創新
  • 陶冬:聯儲動作再延后 匯率又爭先
  • 張明:上海自貿區熱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報大敗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經濟學家騙
  • 尹中立:從京七條看房地產調控新思路
  • 陳季冰:誰是美國最大的債主
  • 章玉貴:中國下個黃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謝百三:七萬低價房會調低全國房價嗎
  • 林采宜:監管創新是自貿區成功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