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今年以來多家銀行在營業大廳推出“個人理財工作室”服務。但是記者采訪時發現,銀行本身對于此項服務的態度含糊,而問津的顧客也是寥寥無幾。
個人理財,是指確定階段性生活和投資目標,審視個人的資產分配狀況和承受能力,根據自己的資產賬戶和相關信息,及時調整資產配置與投資,以達到個人收益的最大化。銀行提供的個人理財服務應該是,客戶依靠銀行金融人才的投資才能,實現自身資產的保值和
增值。銀行根據客戶資產保值和增值情況收取相應的費用。
但是目前銀行的“個人理財工作室”卻大多數只是銀行原有存貸業務的一種組合,僅僅在服務上多一些便利而已。一位銀行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個人理財工作室”時這樣描述,客戶資金進入理財工作室后,一部分做活定期儲蓄,一部分購買銀行推薦的保險,如果有國債發行會及時通知客戶,由客戶決定是否購買。如果客戶要做住房、汽車貸款,工作室將提供相應的手續服務。有位姓李的客戶談到自己對工作室的看法時說,現在的個人理財只能說是一種技術服務,而不是讓客戶真正獲得效益的智能服務。
據記者了解,一些銀行也為客戶提供組合資金,集體向在證券一級市場申購的個人理財服務。但銀行在談這些業務時卻諱莫如深,因為一些銀行私下違反人民銀行規定,幫助企業和個人將信貸資金流入證券市場,他們非常擔心自己的做法有此類嫌疑。一位資深銀行人士說,雖然個人理財的服務目前還不能讓客戶滿意,但是技術服務的完善畢竟給客戶帶來了更多的便利。另外,銀行也在一直致力于形成“差異性”業務,提供智能含量高的理財服務,相信在國家政策允許的范圍內,今年下半年一些銀行會推出真正具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個人理財服務,但具體業務和開辦的銀行名稱他不能透露。(記者黃海京)
點擊此處發送手機短信將此條新聞推薦給朋友 短信發送,浪漫搞笑言語傳情
訂手機短信接收滬深股票實時行情股價預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