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上海召開的兩大國際性紡織工業展會,出現“爆棚”場面——
展區面積創下新紀錄
將于明天開幕的上海國際紡織工業展覽會、上海國際產業用紡織品/非織造布展覽會,所租用的上海四大展館居然無法滿足展商需要,主辦者只好在館外廣場搭建臨時展棚,展
區面積達到了創紀錄的4.3萬平方米。
如此“爆棚”場面,在歷屆紡織展會中尚屬首次。此次共有22個國家和地區的900余家廠商參展,其中海外展商超過400家,法國、德國、意大利、瑞士、英國等都組織了規模龐大的國家展團,意大利展團的展臺面積達到1900平方米,我國太平洋機電(集團)公司更達到2500平方米。
據主辦單位上海紡織控股(集團)公司和中國貿促會上海分會負責人介紹,此次展會具有較強的專業性,世界著名紡織機械廠都帶來了各自的最新設備。
半個多月前,上海舉辦了國際服裝文化節。如果說服裝節展示的是紡織業的今天,是讓業外人士看紡織;那么,今天的紡織展會則是業內人士的一次盛會,他們在為紡織業未來的競爭作準備。
“朝陽技術”提升傳統產業
說起展會“爆棚”的原因,上海紡織控股(集團)公司副總裁杜雙信說,這與我國紡織業對技術創新的需求密切相關。
在經過“九五”大調整后,我國紡織業走出了困境,去年實現利潤290多億元,創下歷史最好紀錄。紡織品服裝出口額超52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1%,占全國外貿出口總額的20.9%、全球紡織品貿易總額的13.6%———紡織業在我國出口創匯中的作用非但沒有消失,反而有所增強。
紡織業從遭遇“寒冬”到步入“春天”,原因固然多樣,但兩大“撒手锏”功不可沒:一是壓錠,二是技改。前者,在悲壯地淘汰了940萬落后棉紡錠后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后者,用一個數字便可見一斑:去年我國進口紡織機械達到19.13億美元,同比增長52.7%。
產業調整、技術革新,終于使我國紡織業有了質的飛躍。
上海毛紡業大膽從德國引進國內首套代表國際一流水平的“KROY”后整理設備和測試設備,還從瑞士引進40臺劍桿織機……技改的結果是:每年設計新產品500種以上,外銷產品中50%以上為國際名牌服裝所采用,銷售額、利潤、出口創匯均大幅上揚。山東紡織業近兩年投資上百億元,實施了320個高新技術改造項目。如今,50%以上的裝備已達到國際和國內先進水平,生產深精加工產品的比重達60%以上,新品數量超過品種總量的1/3,大多出口海外。
類似的例子在各地還有。這說明:紡織業并沒有淪落為“夕陽產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同意這樣的觀點:產業無所謂“朝陽”、“夕陽”,只有技術上的“朝夕”之分。注入了“朝陽技術”的傳統產業,同樣會重煥生機。
伴隨著一批大型企業集團脫穎而出,一批新紡織基地涌現,紡織業的“火車頭”迫切需要獲得國際最新信息,來參與世界競爭。
在更高平臺上與世界對話
紡織業眼下正面臨一個最大機遇:中國即將加入WTO。
早有專家指出:中國加入WTO,紡織業將是最大的受益者。樂觀的預測是:一旦“入世”,紡織品服裝出口將在現有基礎上增長131%。
機遇來臨,得看能否抓住。盡管我國紡織行業開始復蘇,但仍未擺脫內憂外患的局面:
“內”———品種開發和設計創新能力薄弱;
“外”———一些新興的發展中國家和傳統紡織品生產國,正逐漸趕超我國。
調整工藝、設備和采購新的紡織化學品,以適應國際貿易的新要求,顯得尤其重要。今后5年中,上海毛紡行業將投資4.3億元用于技術改造,瞄準的全部是國際先進水平;而傳統基地紹興,將在3年內安排8000萬元資金,貼息扶持高新技術和重大技改項目,創建中國的“紡織谷”,使生產基地變成出口基地。
紡織業期盼在更高技術平臺上與世界對話。(本報記者 吳焰)
點擊此處發送手機短信將此條新聞推薦給朋友 訂手機短信頂級新聞重大時事世界焦點早知道 訂手機短信接收滬深股票實時行情股價預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