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5月14日電 新華社記者趙承 陳雅妮 李榮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國的鋼鐵產量迅速增加。中國百萬鋼鐵大軍以百折不撓的精神,鍛造出“鋼鐵大國”的身軀。目前,中國正在從鋼鐵大國向鋼鐵強國邁進。
曾幾何時,連一根鐵釘都要靠外國的輪船運來,因此國人把普通的鐵釘稱為“洋釘”。作為最先使用鑄鐵和用生鐵煉鋼的文明古國,近代以來冶金工業極度落后。從1880年張之洞興建漢陽鐵廠之始,中國鋼鐵生產由手工業轉向機械化生產。然而舊中國外擾內亂使得鋼鐵工業停滯不前,生產能力低下。直到1949年,我國鋼產量只有15.8萬噸,尚不足現在一天的產量。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的鋼鐵工業迅速崛起,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特別是改革開放的20多年間,我國鋼鐵工業迎來了飛速發展的“黃金季節”。從上世紀50年代恢復時期鞍鋼“三大工程”的建設,到上世紀80年代上海寶鋼、天津鋼管公司等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現代化大型鋼鐵企業的建成投產,我國年鋼產量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十幾萬噸,到1996年至今連年突破1億噸大關,由世界產鋼排名第26位躍居世界首位。
但是,由于鋼鐵工業規模分散,產品檔次低,技術含量不高,競爭力并不強。我國1億噸鋼分散在1000多家企業生產,年產500萬噸以上的冶金企業僅有4家。每年國內無法生產、需要進口的鋼材總量高達1000萬噸。在摘取“鋼鐵大國”桂冠的同時,我國開始了向鋼鐵強國邁進的步伐。鋼鐵工業在“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和資金、開發國內外兩個市場”的戰略方針指導下,發展道路逐步由外延式發展轉向內涵式發展,由過去主要為規模擴張轉到優化工業裝備和產品結構、提高質量、降低成本、增強競爭力上來。
“九五”以來,以寶鋼為代表的現代化鋼鐵企業,在不斷引進、消化和吸收當今國際鋼鐵前沿技術、管理經驗的同時,銳意進取,不斷創新,開發了大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技術,并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已躋身世界先進鋼鐵企業行列。高起點、大規模的技術改造,使目前我國鋼鐵工業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裝備提高到20%左右,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的裝備提高到50%以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