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業內人士認為:不公布外幣存款利率下調消息是無視公眾知情權
【記者張春輝北京8日報道】小額外幣存款利率調整消息公布方式再次遭到質疑。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我國自5月1日起下調部分小額外幣存款利率,普通百姓又一次沒能在第一時間得知此消息。這已經是今年以來的第二次,同時也是我國實行外幣利率市場化后的第三次。
去年12月23日下調部分幣種小額外幣存款利率的消息,只刊登在《金融時報》頭版右下角而中國人民銀行是這份報紙的主管機構,其發行對象主要是各家金融機構。其后,本報就接到許多讀者的電話。他們都對有關機構披露外幣利率調整的方式提出質疑,希望能通過更多的渠道在第一時間得知相關的信息。今年3月29日的下調消息,同樣沒在其它媒體上發布。或許是因為公眾假期,本次下調部分外幣存款利率的消息,甚至連《金融時報》也未刊登。
去年9月21日,我國改革外幣管理體制。其后很長一段時間里,小額外幣存款利率一律由銀行業協會確定。據悉,按照該協會的工作程序,在協會所屬的利率工作委員會決定對利率進行調整后,會報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對經批準的利率,銀行業協會傳達到各家商業銀行,同時通知媒體。
但最近幾次下調小額外幣存款利率的消息卻來自于央行。央行也好,銀行業協會也好,人們想知道的是,老百姓怎么就數次無法在第一時間得知消息。
“我國的政府和相關機構應該著眼于長遠發展,從現在起就應該在處理問題的時候體現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的宗良博士說,“在這件事情上,普通百姓的知情權需要大力維護。”
在最近一年多的時間里,我國老百姓的外匯存款迅速增長。據中國人民銀行統計,截至2001年3月末,我國境內中資金融機構外匯各項存款余額達1292.51億美元,其中,居民外匯儲蓄存款余額達更是高達740.04億美元。有外匯儲蓄的百姓在增加,關心小額外幣存款利率的人自然日漸增多。
但也有不同的聲音。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國剛相信,利率在進行了市場化改革后,其調整的頻率會遠高于過去。在他看來,市場化的利率不通過媒體告知百姓和商品的調價一樣正常,因為除了商家的炒作外,商品的調價不會通過媒體告知普通消費者。(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