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幾年的蟄伏之后,從三月下旬開始,中國郵市再現井噴行情,一時間黑馬狂奔、票幣卡行情此伏彼起,郵市上人頭攢動,郵商們笑逐顏開,“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在春天鮮花浪漫的季節,郵市在上演財富的故事。但在火爆的背后,“炒作”的陰影已經隱現端倪,郵市尊崇“炒”的投資理念會不會將郵市引入一些郵商們自拉自唱的孤家寡人市?
郵市的財富神話
如果從3月中下旬開始算起,到4月中旬,也就是短短的一個月時間,郵市行情絢麗多彩,讓股市也自愧不如。
作為這輪行情啟動的三駕馬車之一,生肖《蛇》小版張本來是郵政部門拿來兌獎獲獎名信片的,2月份的時候,在一些郵政網點門前或郵市上以30、50元就可買到,然而,啟動后一路上行,從幾十元到170元短暫盤整后再度串升,最高達到270元,短短的30幾天,價格升幅達到500%。據說始作俑者是東北一“強莊”,公然喊出“通吃”。另兩架馬車《君子蘭》小全張、《奧運》雙連張也一鳴驚人,《君子蘭》屢刷新高,從最低時的不足10元最高升至35元,《奧運》雙連張更是神龍見首不見尾,最高達到290元。
如果3架馬車的上漲還只是馬速、車速的話,那么這輪行情的超級黑馬《神州》大版張的上漲則近似于“光速”了,不僅沒有人預測得到而且也沒有人能追得上,3天時間從230元跳升達到1000元,累計升幅達到10倍,大有登高一覽眾山小的味道。《神州》是新中國的第一枚三角票,不僅發行數量少,而且在形式上也是一個創新,難怪會受到追捧。
新近發行的發行量只有556萬的《水鄉古鎮》發行前被行家公認不會超過30元,可是由于生逢牛市,現在已經爬上48元的高位。與此相類似發行量只有360萬的小本票《小鯉魚跳龍門》在左鄰右舍的烘云托月下也升至55元新高。
不僅新票漲,老票也有20%左右的升幅。特別是90年代后期因發行量過大而“遭人唾棄”的品種也有了不俗的升幅。《馬王堆》、《壽山石雕》、《太源》、《浦東》等過去的傷心一族,現在也變得人見人愛。
郵票如此,錢幣卡、郵資名信片等衍生收藏品亦如此,記者粗略統計,一些熱門的紀念郵資片大多有150%以上的漲幅,像《少數民族傳統會》、《空軍》、《記者節》等都有200%以上的升幅。
炒作跡象嚴重
這輪郵市行情既有政策的因素,也有人為的因素。1996、1997年郵市火爆時,郵市炒風日盛,引起社會輿論、管理部門的責難,干預政策隨之出臺,郵市進入長達4年的漫漫“熊途”,1999年、2000年甚至出現新郵打折零售的現象。2000年下半年,郵政部門開始采取一些有利于市場的“利好”措施,如發行新郵提前公布發行量、銷毀庫存郵票、減少發行量等,因而刺激了郵市的活躍。
然而,現在的郵市也呈現出許多耐人尋味的新特點。
首先,市場化、商業化的味道異常濃厚。北京的宜美嘉、上海的盧工郵市不僅是郵市的風向標,而且成為批發的高地,據說,北京宜美嘉郵幣卡市場日交易最高已達到10億元,在這兩地隨時可看到印刷廠原包的郵品在交易。這種傾向不僅助長了郵市的市場化、商業化,而且也使其遠離真正的廣大集郵者,使炒作和收藏產生矛盾,如果沒有廣大集郵者的參與,完全是主力及幾個品種的自拉自唱,行情能走多遠令人懷疑。
其次是郵市上資本的力量不容忽視。郵市從集郵者兌換有無的閑情逸致之地演變成大起大落,資本的因素不可忽視。目前有一部分資金扮演股市、郵市“兩棲炒手”,使郵市上股市的影子隨處可見。既有股市的手法、思維,也盛行股市語言,如套牢、踏空、解套、莊家、、黑馬、做莊、開盤價等等。
因此,一個個新的課題擺了出來:炒新不炒舊的現象如何理解?郵市是投資還是投機?郵票是收藏品還是商品?也許,證券市場市場化初期的命題正擺在郵政部門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