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的總需求增長率提高了4.3個百分點,其中固定投資零貢獻,凈出口負貢獻,消費貢獻了1/3多一些
根據國家統計局3月初公布的200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去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名義額比上年增長9.2%。這一增長率在1998年為5.2%,1999年為4.6%,兩年平均為4.9%。從4.9%上升到9.2%,增加了4.3個百分點。其中,真實GDP的增長率1998~1999年平均為7.5%,去年達到8.0%,僅僅提高了0.5個百分點。由此,價格由跌變升使名義GDP的增長率比前兩年平均提高了3.8個百分點。
----從需求方面看,名義GDP的增長率就是總需求的增長率。如果9.2%的總需求增長率是可以穩定持續的,則可以肯定,連續數年的總需求疲軟的情況已經結束。考慮總需求增長率回升能否穩定持續,首先要看它是怎樣下跌和回升的。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經歷了比較大的波動,1998年為13.9%,1999年下降到5.1%,兩年平均為9.4%。2000年的固定投資增長率達9.3%,雖然比1999年高不少,但比1998年和1999年的平均值還略差一點。
----貨物貿易順差的情況為:1998年436億美元,1999年292億美元,2000年241億美元,是連年大幅度下降(這里說的是名義值,真實量的變化不全是這樣)。這樣,固定投資和貨物貿易順差兩項合計的增長率比前兩年還低。
---根據已知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居民消費價格等情況,估計全社會消費的增長率2000年可能達到9.0%,比前兩年的平均增長率6.3%提高了2.7個百分點。這樣,消費、固定投資和凈出口三大項加起來,增長率在1998~1999年平均為6.6%,2000年達到了8.4%,提高了1.8個百分點。這三項合計的增長率的上升只占GDP增長率上升的1/3稍強。就是說,以1998~1999年兩年的平均增長率為基礎進行比較,2000年的總需求增長率提高了4.3個百分點,其中固定投資零貢獻,凈出口負貢獻,消費貢獻了1/3多一些。
----從國家統計局的家庭情況調查資料看,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率(均為名義增長率)1998~1999年平均為6.5%,去年上升到7.3%弱,提高了0.8個百分點弱;農民純收入增長率從前兩年的2.8%強下降到去年的2.0%弱,下降了近0.9個百分點。考慮到人口數和人均收入基數的差別,可以認為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率在去年與此前兩年持平,沒有變化。不過家庭調查數據通常有低估個人收入的傾向,再加上城市居民灰色收入和部分人非法收入的比例比農村高,不排除全國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率在去年比此前兩年略有提高的可能,但提高的幅度可能是相當小的。
----一個比較流行的說法是,由于去年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提高職工工資,引起居民收入的增加,因此推動了個人消費的增長。從上面分析可以看出,這樣的說法沒有根據。盡管居民收入可能因提高部分職工的工資而增加,但也因為其他一些情況而減少,其中也包括由財政政策引起的下降。例如在個人收入增長的過程中,所得稅起征點不變,就相當于提高了平均所得稅稅率。
----由此就出現了一個需要回答的問題:為什么在居民收入增長率沒有多大變化的情況下,消費的增長率能夠提高2.7個百分點(估計數)?----首先需要考慮的是股票價格上升的財富效應。在2000年,國內股票價格上升了約50%,由此使個人財富增加了不到4000億元(估計數)。根據許多研究者對美國情況的計量分析結果,個人財富增加1元,可以導致年度個人消費增加3~7分錢。按5%的年財富效應估計,不到4000億元的財富引起的消費增加不到200億元;按200億元算,約占全年個人消費的0.5%弱,占GDP即總需求的0.2%強。從2.7個百分點的消費增長率提高中減去這0.5個百分點,還有2.2個百分點的剩余。這部分只能歸因于利率降低了。
----到此為止,在總需求增長率增加的4.3個百分點中,還有2/3弱沒有得到解釋,而剩下的GDP成分就一個存貨投資。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存貨投資1998年比1997年下降42.0%,下降部分占當年GDP1.9%,1999年又比1998年下降46.7%。不過由于基數已經大幅度縮小,1999年存貨投資下降的部分占當年GDP的1.1%。1999年和1997年相比,存貨投資下降了69.1%,下降部分占當年GDP的2.8%。根據上面的統計數據和估計的全社會消費增長率,估計2000年的存貨投資比1999年增加約80%(這個增長率的誤差可能很大,一則因為基數很小,而則將其他的估計誤差也放在一起),增加部分約占當年GDP的1個百分點。正是存貨投資從大減到大增的變化,引起了名義GDP增長率近2/3的變化。
----這樣說來,總需求從1997年下半年的比較疲軟發展到1999年上半年的嚴重疲軟和2000年的恢復,主要是存貨投資變化引起的。在1998~1999年的許多宏觀經濟分析中,分析者說到了許多情況,但是最重要的事情被漏掉了。(宋國青/文 作者為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