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4月1日電“十五”:《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已正式公布,中國這艘巨艦開始向新的目標揚帆遠航!毒V要》中提出了未來五年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系列預期目標。透過這些數字,我們可以看到,在新世紀之初中華民族將實現怎樣的新跨越。
綜合國力可望躋身世界五強
根據第三步發展戰略,在新世紀頭10年,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將在2000年的基礎上再翻一番!笆濉逼陂g的經濟增長速度預期為年均7%左右。國內生產總值將由現在的8.9萬億元躍上12.5萬億元的高臺階,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也將由現在的6900元達到9400元。
“九五”期間,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3%。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十五”期間平均經濟增長速度預期目標為7%左右。這個速度雖然比“九五”低一點,但仍然是一個較高的速度。我們的經濟基礎還比較薄弱,人民生活水平還比較低,地區之間的發展還不平衡,要在提高效益的基礎上實現這個目標,必須付出艱苦的努力。
根據世界銀行的相關資料,199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居世界第七位,與第六位的意大利差距已經大大縮小。到2000年末,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萬億美元,與意大利基本處于同一水平。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算,“十五”期間我國將繼續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依然為世界上經濟增長較快的國家之一,綜合國力有望超過意大利和法國進入世界五強。但由于人口基數龐大,我國人均經濟總量仍處于世界中下水平,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仍然相當大。
“一產”降,“三產”升
《綱要》提出,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主要預期目標是:2005年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13%、51%和36%,從業人員占全社會從業人員的比重分別為44%、23%和33%。
那么,現在這個比例是多少呢?來自國家統計局的資料,我國三次產業增加值所占比重分別為15.9%、50.9%和33.2%。1999年,三次產業從業人員所占比重分別為50.1%、23%和26.9%。兩相比較可以看出,未來五年,我國產業結構變動的趨勢是:“一產”降,“三產”升,“二產”基本不動。
目前,我國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的整體水平和生產方式仍很落后,發達國家從事農業的勞動力比重還不到全部勞動力的5%,而我國高達50%。在廣大農村,農民就業不充分現象比較普遍,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做好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轉移是當務之急。
第三產業發展不足,是我國產業結構存在的主要問題!熬盼濉币詠,雖然我國第三產業發展很快,在GDP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但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不僅落后于發達國家60%至80%的水平,而且低于世界低收入國家37%的平均水平。
“十五”計劃突出強調要發展服務業,這不但是擴大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舉措,而且是擴大就業的重要手段。“十五”期間我國就業壓力比較大,第三產業將成為吸納就業的主渠道。
三個“大幅度提高”,夯實科教興國基礎
《綱要》提出,科技、教育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2005年全社會研究與開發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提高到1.5%以上;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成果進一步鞏固,初中毛入學率達到90%以上,高中階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力爭達到60%左右和15%左右。
分析這幾項指標可以看出,“十五”期間,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將突出三個方面:一是大幅度提高科研與開發經費。1999年我國科研與開發經費為678.9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0.83%,為歷年最高水平,但仍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平均2%以上的水平!笆濉逼陂g這一比重將提高到1.5%,提高幅度相當大。二是大幅度提高高中階段教育的毛入學率。
2000年我國高中階段教育的毛入學率為38.2%,“十五”期間將提高到60%左右,高中教育將有大發展。三是大幅度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學率。2000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在校學生數量達到556.09萬,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突破了10%,“十五”期間將達到15%,高等教育將有新的更大發展,青年人享受大學教育的機會將更多。
此外,“十五”期間,還將繼續鞏固九年義務教育的成果,進一步提高初中毛入學率,特別是要大力發展貧困地區的義務教育,為貧困地區適齡兒童提供更多的接受教育的機會。
再造碧水藍天,改善生存環境
《綱要》中明確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這是著眼于未來生存環境的改善而采取的一項重要舉措。
“九五”期間,我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重要進展,森林覆蓋率超過16.6%。環保投入占GDP的比重首次達到1%。但我國的森林覆蓋率與27%的世界平均水平仍有差距,人均森林面積只相當于世界人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全國污染物排放量仍處于比較高的水平。
正因如此,呼喚碧水藍天,成為各界人士的共識!毒V要》中明確提出,生態惡化趨勢要得到遏制,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8.2%,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提高到35%。城鄉環境質量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比2000年減少10%。
人口增長率是可持續發展目標的一個重要方面!熬盼濉逼陂g,我國人口再生產類型實現了從“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長”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的歷史性轉變,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到9.7‰!笆濉逼陂g,我國仍將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保持低生育水平,把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9‰以內,2005年全國總人口控制在13.3億人以內。這樣,就可以為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一個有利的環境。
關注百姓生活,建設小康社會
“十五”計劃有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十分關注人民群眾的生活。這在《綱要》預期目標中可以看出來。
《綱要》首次針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列出了明確的預期目標: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5%左右。2005年城鎮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積增加到22平方米,全國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40%。根據這個預期目標,到“十五”末,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800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接近3000元。
目前我國城鄉居民的收入水平是多少呢?2000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628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2253元。與目標相比,分別有1720元和747元的提升空間。
2000年底,城鎮居民住房人均居住面積達到13.6平方米,“十五”末要提高到22平方米,任務相當艱巨。盡管如此,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居住面積相比仍然有相當大的差距,如美國人均住房居住面積為60平方米,德國為38平方米,日本為31平方米。
《綱要》中還提到,五年后,城鎮新增就業和轉移農業勞動力各達到400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左右。這也是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個重要方面。據了解,近年來,全國從業人員年均增長不到1%,是改革開放以來就業人數增長最慢的一個時期。提高就業率,特別是促進下崗職工再就業任務十分艱巨。(新華社記者 韓振軍 張旭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