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1999年11月國家恢復征收儲蓄存款利息個人所得稅及去年4月實行個人存款賬戶實名制以來,關于即將征收遺產稅的議論就開始多起來。
征收遺產稅社會意義大于經濟意義
目前,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和我國的香港、臺灣都征收遺產稅。我國在解放前曾征收過幾年的遺產稅,但所征寥寥;解放后,在政務院頒發的《全國稅政實施要則》上也有遺產稅的稅種,但由于實行計劃經濟而實際上不需要實施。50年后的今天再次提出征收遺產稅,這與我國改革開放后經濟快速發展是分不開的。由于社會分配形式的多樣化,社會上有一批人已聚集了一定量的財富,客觀上存在分配不均、收入差距拉大的現象,征收遺產稅無疑成為緩解這一矛盾的有效措施。同時,征收遺產稅也體現了國際間的對等原則,可以進一步完善稅制。
遺產稅主要是針對少數高收入階層的人在去世之時遺留的財產征稅,所課收入占財政收入的比例非常小,但它的社會意義遠遠大于其經濟意義,屬于良稅。一方面,它鼓勵人們不要靠上輩的遺產不勞而獲、坐享其成,而要通過自身的努力和勞動創造財富,杜絕奢侈浪費;另一方面也可刺激高收入者即期消費,多向社會捐贈,支持社會公益福利事業的發展。應該看到,個人巨額財富的積累常常有賴于社會的因素,因此也有必要返還給社會,這有利于緩解社會分配中的矛盾。
據了解,我國遺產稅條例的出臺要經過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才能發布實施,具體何時實施還沒確定。有關政府部門對征收遺產稅表示支持,但也有的專家學者對是否具備條件,如公民是否具有名正言順的私有財產、財產的登記公證制度、收稅是否會促使財產轉移到國外等有疑問。根據有關調查,大多數居民對開征遺產稅沒有顧慮,但也有部分居民對稅率和起征點的多少表示關注,并對財產是否會被了解而擔憂。
根據國情可能采取總稅制
來自有關部門的消息說,在有關遺產稅的總遺產稅制、分遺產稅制和混合稅制這三種稅制模式中,我國根據國情可能采取總稅制,即人死后,先按數目交稅,然后再履行繼承。而且是對扣除被繼承人所欠債務、稅款、喪葬費用和生前所負擔贍養人的生計費用后的所剩遺產課稅。稅率上,我國會實行累進稅,遺產越多,征得越多,多的多交,少的少交,沒有達到起征點的則可不交。普通的工薪階層不在被征之列。
有人說,既然遺產稅是死亡稅,那生前把財產分出去不就可以避免交稅了嗎?需要說明的是,有的國家將遺產稅明確為“遺產—贈予稅”,即在征收遺產稅之外又輔以征收贈予稅,其目的就是為了防止遺產在死者生前發生轉移逃稅。據悉,鑒于我國人口多、親戚關系較復雜的國情,在報人大討論的遺產稅條例上并未將贈予稅劃分在內,只規定在人死若干年前發生的財產轉移將視為遺產,須交遺產稅。專家稱,這種做法雖不能做到對遺產的數量全部掌握,但像房子、土地、汽車等必須在有關部門公證、過戶的財產卻能得到控制。
營造良好的征稅環境
“征收遺產稅的關鍵在于納稅人要有自覺的依法納稅意識和社會有關方面的大力支持配合。”國家稅務總局地方稅務司司長馬振遷說,“如果沒有形成一定的征稅環境,那么對于我們稅務部門來說,操作起來將會非常困難。”
首先,被繼承人的死亡信息難以及時獲得,從而無法確保被繼承人的遺產在計征遺產稅前不被分割或轉移。我國現行的戶籍管理制度規定:一個人死亡后,其親屬應在3天之內辦理死者的戶口和身份證注銷手續。但現實情況是一些人并未在規定的時間內辦理這些手續,戶籍管理部門也未實行任何處罰措施。這樣,當一個人死亡后,其親屬完全可以憑死者的證件進行存款的提取、轉存,股票、債券的出售及其他流動資產的轉移活動。按照現行規定,金融機構對此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其次,被繼承人遺留的財產數量難以確認。目前,我國尚未建立比較嚴格健全的個人財產登記和收入申報制度,存款雖然實行了實名制,但各銀行間的計算機沒有聯網,不能進行互查,因而個人的財產也難以查實。我國傳統的風俗習慣,財產在夫妻、父子等家庭成員之間不嚴格劃分產權,許多財產為家庭成員共有。如何及時、準確掌握被繼承人的財產情況是稅收征管理中的一個難點。
同時,被繼承人的財產在社會中的形態多種多樣,涉及到土地、房屋、車輛、船舶、工商、銀行、證券、保險等多個部門,有關部門出于保密或部門工作需要的考慮,往往不愿或不能提供財產所有人的財產情況。然而遺產稅如果沒有相關部門的配合,在實際工作中就可能造成大量的稅款流失,使該稅形同虛設。而且目前我國的財產評估還不盡完善,對個人的財產評估缺乏相應的機構,尤其是對無形資產、股票、金銀珠寶等難以評估,使稅務部門很難確定遺產的準確價值。
此外,由于目前我國的民法和繼承法中都沒有公民或個人繳納遺產稅的相關規定,因而有必要盡快制訂有關法律,對公民不得對未繳納遺產稅的遺產進行分割等措施形成文字,作出說明。
看來,開征遺產稅還有一系列具體問題要解決,來保障開征后達到調節社會收入分配、平衡收入差距的目的。(本報記者溫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