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專家、學者日前在北京的一次聚會上指出,連續的財政擴張,不但效應遞減,而且負作用也已顯現,它擴大了政府集中配置資源的份額和能力,不利于市場化的推進。
今年是中國經濟關鍵的一年,是繼續復蘇,在周期波動的上升軌道運行,還是再次走低,甚至陷入衰退,取決于中國高層對形勢的判斷,以及據此在體制上進行的調整和政策上做出的選擇。
過去的一年,中國經濟工作的指導思想開始從追求規模擴張向重技術創新和環境保護轉變,但是經濟復蘇基礎不穩的問題進一步顯露,GDP的實際增長率仍低于潛在增長率,城鄉差別繼續擴大,貨幣流動速度持續低迷,金融流程梗阻相當嚴重,消費物價雖有微弱回升,而通貨緊縮壓力還未完全消除,經濟的持續復蘇還需努力。
今年,中國政府將保持上年財政投資的力度,擬繼續增發一千五百億元人民幣的國債,以帶動社會需求。一些專家、學者認為,此舉雖有必要,但是連續的財政擴張,不但效應遞減,而且負作用也已顯現,它擴大了政府集中配置資源的份額和能力,不利于市場化的推進。一些經濟學家已經多次提出轉換財政擴張的思路,從擴張政府支出變為減輕企業稅負,但是去年的實踐卻與此相悖,稅收收入高速增長,幾乎相當于經濟增長的三倍,增收部分比上年將近翻了一番,結果財政報喜,企業擔憂。不論是正當的征繳,還是打擊偷漏稅,都來自企業,財政增收意味著企業利潤的減少。
據了解,中國稅收改革今年將在五個方面進行。一是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作為普遍實行國民待遇的第一步。二是適當擴大消費稅征收品目。三是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四是清理到期的稅收優惠政策。五是加快農村稅費改革和交通、車輛稅費改革。一些專家、學者說,這些雖然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但目標主要是加強征繳,為什么不能盡快推出增值稅從生產型到收入型和消費型的改革呢?
中國財政改革和財政政策操作的另一個問題是,今年要擴大社會保障的覆蓋面和加大社會保障資金的征繳力度。專家們認為,這也是需要的。但是,如果不增加用于這方面的財政支出,而是將負擔推給企業,必將增大企業的勞動成本,其后果是削弱和損害經濟繼續復蘇的微觀基礎。
專家們指出,今年,中國金融改革和貨幣改革值得特別關注。加強金融監管十分必要。但目的在于放活,而不是管死。是監管者適應市場去改善監管辦法,而不是削足適履,讓市場適應僵化的監管。在這一點上今年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盡管美國納斯達克[微博]指數去年大幅下挫,新經濟的發展仍然是過去一年的重大事件,中國經濟也受到新經濟的明顯影響。專家們說,為了鼓勵發展新經濟,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建立了國家創新體系,實施了一系列創新工程和開發項目,力圖在發揮比較優勢的同時,在一些方面實現跨越式發展。這個戰略方向是值得肯定的。但應該看到,中國目前最缺乏的是一套能夠激勵創新的制度規則和環境。一要審批,二要掛靠,三由政府出資,國有部門唱獨腳戲的做法,肯定是搞不好的。
今年,國家計委預測中國經濟增長目標為百分之七,而一些國際組織和國際金融機構卻看好中國,人們普遍調低對世界經濟增長的預期,但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卻在百分之七點五左右。專家、學者們認為,只要中國能夠恰當而有效地推進改革和調整政策,穩定金融,進一步啟動內需,促進經濟穩定復蘇,今年的經濟情況有可能稍好于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