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2月15日消息:英國新一期《經濟學家》周刊刊登了題為《日本開始同中國過不去》的文章,指出日本經濟衰退和失業率居高不下加劇了國內盲目的愛國主義情緒。日本人譴責中國在貿易和外交政策方面咄咄逼人,然而造成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可能在日本自身。
文章說,人們過去總是說:如果中日兩國上年紀的領導人宣稱兩國關系是好的,那么就是好的。但最近,又有了更為精確的說法:盡管官方對兩國關系給予了肯定,但兩國關系并不好,而且越來越糟。日本人譴責中國人在貿易和外交政策方面咄咄逼人。然而造成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可能在日本自身。日本過去奉行的同中國“接觸”的政策不斷受到日本自負的新一代政治家、學者和記者的抨擊。這甚至開始引起了外省官員的注意。官方對華政策突然變得強硬起來。
文章指出,在中國問題上日本鷹派極有市場:同世界上其它國家一樣,日本衰退的經濟和居高不下的失業率加劇了盲目的愛國主義情緒。種族暴力活動雖然仍很少見,但以較緩和形式出現的偏見正在滋長。鷹派因此指責說,中國移民充斥建筑業,并因價格低廉而搶走了日本工人的飯碗。中國犯罪團伙正在給秩序井然的日本社會帶來混亂。中國的竊賊準備在日本大顯身手。
日本當局對此非常重視。警方有關“外國人”(主要指中國人)犯罪案件的統計數字已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警方在東京張貼告示說,由于最近發生了多起“中國人和其它國家的人”入室行竊的案件,因此“如果你發現有人在講中文,請報告警察”。直到引起強烈抗議,這些告示才被匆忙揭去。
貿易摩擦不斷影響兩國的關系。自1988年以來,中國對日本的貿易每年都呈順差,但這個問題直到最近才引起了日本人的很大憂慮。畢竟,從中國進口的大部分產品都產自日本設在中國的制造廠,從而突出了日本作為向中國提供資本與技術的國家的優越地位:作為回報,它可以使用中國廉價的勞動力和自然資源。
但是這種模式開始發生變化,特別是在永遠敏感的農業部門。新的制冷技術的運用,批發環節的改善和——在目前這種困難時期——日本店主更加看重價格,因此有大量中國的西紅柿、茄子、洋蔥和大蒜頭擺在了日本超市的貨架上。而日本農民不但效率低,而且往往都上了年紀,因此根本無法與之競爭。例如,在東京的批發市場,中國的蘑菇的價格不足日本蘑菇的1/3,因此很快占據了40%的市場份額。
與此同時,日本形形色色的民族主義者開始要求對中國采取更加果斷的外交政策。像自由黨黨首小澤一郎和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這樣的鷹派越來越有市場,特別是在年輕人中。沒有戰爭負罪感的較年輕的日本選民對日本在國際上低調的形象和防務仍需依靠美軍感到失望與屈辱。
外務省官員已成功地頂住了自民黨有影響的政調會長龜井靜香這樣的政治家有關將日本海外援助預算削減30%的要求。這一要求顯然針對中國。盡管如此,經過去年的正式審議之后,對中國的援助即將減少。
對日本的敵意,中國并不是充耳不聞。但無論是中國人還是日本政府似乎都沒有完全跟上正在日本起作用的那股力量的步伐。正如東京大學的佐佐木說的那樣,自二戰以來,日本的經濟改革運動在很大程度上使日本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朝著好的方向發展。但是,自90年代初的那場經濟衰退之后,經年萎靡不振和金融危機已破壞了這種脆弱的調和。日本變得越來越憤怒了。這種情緒不可能在發泄了對中國蘑菇的不滿之后就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