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報訊:不久前,招商銀行和華夏銀行分別在當地媒體上刊登“關于擬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的公告”,另有消息稱光大、交通、中信實業、福建興業等商業銀行也已向證監會提交上市申報材料。于是,有人便據此稱2001年將成為中國各大銀行的上市之年。但是,來自金融高層管理部門的信息卻表明,國有商業銀行的上市路仍然遙遙,至少在3年以后。
根據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經營業績,可以對它們的上市作樂觀估計。但對國有商業銀行還不能持樂觀的態度,因為它們的現狀距離上市標準還有很大差距。據財經時報報道,北京市一家國有商業銀行的基層行長說,如果有30%的儲蓄存款發生集中擠兌,銀行就可能難以承受,但這種情況不太可能發生,因為老百姓對國有商業銀行還有信心,而這信心很大程度是建立在政府信用基礎上的,但銀行不可能只靠政府信用過日子,必須走商業化道路。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日前表示,今后幾年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比例要逐步下降,3年后4家銀行的平均不良貸款比例由目前的30%下降到20%。工行要每年下降3個百分點,農行每年下降3-4個百分點,中行每年下降3個百分點,建行每年下降2個百分點。戴相龍要求,要嚴格監管盈虧的真實性,用3年左右時間化解過去因各種原因形成的虛盈實虧,同時要提高資本充足率,工行、中行和建行力爭今年資本充足率達到8%,農行核心資本提高到5%,明年再把資本充足率提高到8%。
戴的講話透露,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比例還有30%之多。同時,戴稱用3年左右的時間來提高國有商業銀行的“素質”,也就等于表明了國有商業銀行的上市極大可能在3年以后。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中,“年紀比較輕”的中國建設銀行行長王雪冰就曾在去年對媒體明確表示,3年內不考慮建行上市的問題。有業內人士認為,國有商業銀行目前的經營風險還比較大。如果把一個不健康的金融機構扔到股市上去,希望靠股民們的錢提高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結果可能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