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春節還有20多天,對于所有的商家來說,這是一年中最最黃金的出貨季節,聽到有不少商品打折降價的消息,唯獨沒有聽到整整降了幾年價的彩電又傳出什么降價的消息。的確,2000年的彩電業已經是傷筋動骨、大傷元氣。近日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記者石世侖獨家專訪了5大彩電巨頭,看看這場慘烈的價格大戰,打到現在戰果又如何呢?
近日,“彩電業首次出現全行業虧損”這條備受關注的大標題出現在很多媒體上。一時間,嘆息、指責、評論、反思,各種聲音不絕于耳。有人認為自從1985年彩電業形成氣候以來,15年沒有出現全行業虧損,正是2000年的價格戰,讓彩電業這個民族工業的旗幟傷透了元氣。
記者注意到,得出“彩電業全行業虧損”這一結論,媒體都是引用信息產業部2000年10月的一組數字:“全國彩電企業2000年1月至10月生產彩電2771萬臺,銷售2902萬臺,分別比99年同期下降10.6%和5%,數年累積庫存600萬臺。”
當記者就此詢問信息產業部時,信息產業部稱這組數字是有,但絕對不存在“全行業虧損”。
1月9日,記者在北京采訪了正巧來開會的TCL[微博]總裁李東生[微博],這位國內彩電業巨頭之一的總裁坦言,2000年的價格戰打得太累了,但還不致于到全行業虧損的地步。
TCL集團總裁李東生說:“全行業虧損的說法是不確切的,至今我們TCL沒有虧損。去年我們整個集團的銷售收入比上一年增長40%,其中彩電業務比上一年有所增長。估計利潤能夠接近前年的水平,而前年我們的利潤是6億多一點。所以整個行業都虧損的說法是不確切的。
TCL的彩電部分是在香港上市的,“全行業虧損”的說法一出來,TCL在港的股價就大受影響。李東生認為“全行業虧損”的說法對彩電業傷害太大,實際情況應該是“全行業利潤大幅下滑”。
就在“全行業虧損”的說法剛一出來,海信[微博]就給本欄目打來電話,稱絕對沒虧。海信集團銷售公司總經理楊云鐸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海信從今年銷售的臺數和銷售額的增長幅度都是很大的,臺數估計增長50%左右,銷售額估計增長40%左右,當然利潤的增長比例比其他廠家是要小的。”楊云鐸透露的利潤增幅達到了兩位數。
康佳是2000年價格大戰的主角。8月11日康佳全面降價20%,從而引發出2000年的降價狂潮,11月又狂降20%,要說虧損,康佳的嫌疑最大,但1月9日康佳財務總監楊國彬的回答卻大大出乎記者的預料。
康佳集團財務總監楊國彬說:“康佳總體來講還是保持盈利,我們在銷售量方面還是有增長的,由于價格的原因,肯定銷售收入和利潤都比去年有所下滑。”
長虹[微博],作為多次價格大戰的發起者,2000年的戰果又如何呢?當記者提出采訪時,長虹稱,作為上市公司現在不便透露贏虧的消息。讓記者感到意外的是長虹在發給他的一份傳真里,反復強調:長虹日后將放棄價格戰,改打技術戰。
至此在彩電5大企業中,明確宣稱虧損的只有廈華。2000年的最后一天,在廈華總部召開的股東大會上,總裁郭則理向股東們宣布了預虧公告。郭則理稱彩電企業大多在每年的6到9月淡季時突擊生產,到11、12月旺季時再突擊銷售,但2000年的價格大戰,徹底打破了這條規律。
廈華集團總裁郭則理說:“每年都是重演這場戲,但是今年這場戲演不下去了。今年十一月份降價了10%左右,十二月份降價了30%。這么大的虧損幅度,基本上沒有其它的原因,主要是劇烈的降價產生的,降價損失我們無法彌補得上。在這剩下的一個月里,廈華公司也回天無力。”
在對彩電5大巨頭的采訪中,讓記者感受到變化最大的就是:5家都參與了價格大戰,但對價格戰說好的沒有一家。海信集團銷售公司總經理楊云鐸坦言:“生產企業迫于一些庫存的壓力或者是出于某一種市場的需要,而犧牲自己的利潤。”TCL總裁李東生的話耐人尋味:“很多企業的作法是非理性的,有的是放血經營到了盡頭。我覺得技術創新才是今后企業要競爭的焦點。”
從1996年起,大規模的價格大戰就有6次。前5次要么是將洋品牌的市場份額打壓到了16%,要么是發動價格戰,徹底打掉了企業利潤,透支了企業的未來,是一場沒有贏家的非理性降價。
海信和TCL都認為正是因為技術創新,沒有盲目跟進價格大戰,才是2000年他們利潤增加的根本原因。五大品牌的老總們都表示:2001年絕不打價格戰,要打就打技術戰。
在長虹發給記者的傳真中,長虹強調:準備拿出“精密顯像”技術與洋品牌打一場技術大戰。廈華確定自己的主攻方向是高清晰度電視、用互聯網改造銷售系統。海信繼續主打膠片彩電,TCL將主推的是上網彩電、音響彩電及數字化技術。
如果不打拼盡血本的價格戰,企業就能留出利潤用來作研究開發。洋品牌的研發費用平均是我們的2倍,這就是為什么彩電的數次重大技術創新都來自洋品牌。最早開發出純平彩電的索尼,剛上市的純平彩電售價是成本的3倍,等到半年后其他廠家的純平彩電上市,索尼更新技術的彩電依然比其它牌子貴大約50%。但愿今年我們能聽到更多國產彩電技術大戰的消息。信息產業部稱近日將召開新聞發布會,對2000年的彩電業進行一次總盤點,到時,記者將為您作最新的報道。
此外,我們《經濟半小時》的記者還于近日在彩電市場進行了一些采訪調查。
被采訪的何先生說:“對普通老百姓和工薪階層來說,買彩電圖個經濟實惠,價格低一點,比較實在一點。”何先生最近想添置一臺彩電,比較了一下價格,他覺得國產彩電還是經濟實惠。
但也有人并不認為便宜就是實惠,許先生就一直看好進口彩電。許先生說:“便宜歸便宜,但國產彩電把好多功能給取消了,尤其是那種低價彩電,有點像小馬拉大車似的。”
記者在京城三大電器商城對消費者進行了調查采訪:有70%的人青睞國產彩電,價格便宜對他們最具吸引力;有20%的被訪者只認洋品牌,他們認為洋彩電在聲音和畫面上都優于國產品牌;另有10%的人表示洋品牌中的一些新機型對他們極具誘惑力,如果經濟允許他們會選購洋品牌。
記者在某電器商城的電視區發現,幾個月前這里幾乎被降價的國產彩電一統天下,現在已經被一些洋品牌占據了中心區域。
最新的一份統計資料顯示:近來洋彩電銷售額和利潤呈反彈趨勢,市場占有率從過去的10%左右躍升到2000年的30%以上。
一位被訪消費者說:“長期一直比較信賴進口的東西,洋東西好,所以現在國內東西的價位始終不高,一賣高了就沒人問了。”
彩電降價,幾個月前還是人們排隊搶購的理由,如今已不再能夠刺激人們購買的欲望。2000年9月份國家技術監督局對降價和低價彩電進行了質量抽查,結果顯示:降價和低價的大屏幕彩電多數屬于技術含量比較低的基本型彩電,附加功能少,使用的彩管也是廉價的。
權威的統計資料顯示:一、部分彩電的電路程式是十年前的設計,有的沒有S輸入接口,很難與DVD和未來的數字電視機頂盒連接等;二、部分降價彩電所使用的彩電顯像管為廉價彩管;三、部分降價彩電的機芯采用技術水平較落后的早期單片機芯。
而兩個月后,也就是從2000年的最后幾天開始,寂寞了多年的洋彩電似乎要卷土重來,他們的敲門磚不是低價格而是高技術。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淮[微博]說:“我們注意到,現在的洋彩電進入中國,不是普通檔次的彩電,它要么在技術上比你先進,要么在技術創新上有獨到之處。”
另一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任興洲認為:“我們的結構是同構化的。什么叫同構呢?看我們現在彩電的技術水平,產品設計和產品的功能,大體上都差不多。技術上沒有特別的推陳出新或者技術創新。”
2000年12月份,索尼和飛利浦分別推出了DRC、瑩彩系列彩電,松下也將它的最新款彩電在中國提前面市。雖然一些國產彩電廠商也開發出了新機型,如數字彩電、膠片彩電、精顯彩電等,但這些新機型在市場上也難覓蹤跡。于是如今北京電器城的電視專賣區有了這樣的景象:四周是國產彩電,價格低,機型老,中心是洋彩電,高價位下是讓人眼花繚亂的新款式、新機型。
幾個月前,就有專家提醒,靠降低技術含量來降低價格,靠降低價格來占領市場,終究不是長久之計,更何況價格戰雖然打出了銷量卻沒有打出銷售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