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一月九日電(記者王以超) 國家計委副主任、國務院西部開發辦副主任李子彬在此間舉行的“新世紀企業清華大學高峰會”上指出,過去二十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主要是改革的動力機制所致。而從現在到新世紀中葉,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他指出,中國已經到了必須以經濟結構調整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階段。不調整就無法提高國民經濟的綜合素質和經濟效益,無法提高國際競爭力,不調整就無法繼續前進。
對于現階段的結構調整,李子彬認為,應該實現三個轉變:
第一,調整思路應從適應性為主轉變為戰略性為主。要加快技術進步和人才培養,以信息技術革命和正在逐步興起的生物技術革命等一系列新的技術革命帶動國民經濟全局的戰略性調整。
第二,調整方式應從增量調整為主轉到存量調整為主。現在的結構矛盾主要產生于需求的約束和質量、品種的不足,在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公共事業和國民教育等方面,由于供給仍然明顯不足,只能采用增量調整的方式。而在生產能力過剩和需求相對不足的競爭性生產領域,則主要靠優化資源配置和提高效益,進行存量調整。
第三,調整機制應從政府控制為主轉變為政府引導、以市場調節為主,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推進國有經濟布局的調整和所有制結構的調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