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鄧紅輝,通訊員丁憲、宋社和) 中小企業已成為我省國民經濟發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農村經濟的主體。然而,其存在問題亦不能忽視。
省企業調查隊的最新調查指出,去年前三季度,我省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下的中小企業工業總產值為3120.48億元,占全社會工業總產值的26.5%。但這些企業大多為傳統產業,結構趨同、缺乏高科技支撐。對全省107302家規模以下工業的抽樣調查資料顯示,這些中小企業的行業分布前5名為金屬制品業、服裝及其他纖維制品制造業、塑料制品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和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這些行業易受需求限制,加上缺乏高科技支撐,發展空間有限,很難擴大規模;企業結構的集中和趨同性,也加劇了其發展的波動性,一旦處于供過于求的狀況,就會首先受到沖擊;同時,不少中小企業是為大型企業做配套產品的,依賴性很強,很容易使不同區域的企業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此外,我省的中小企業還存在產權關系不清、產業結構不合理、融資能力差等問題,使發展受到很大障礙。這主要表現在以下4個方面:一是機制問題,政企不分,產權關系不清。特別是縣以下的鄉鎮企業政企職責不明,使企業缺乏動力機制,制約了中小企業的發展;同時,分灶吃飯的財政體制和稅收體制造成了地方保護主義,致使不少低效率的中小企業劣而不汰,高效率的企業得不到優勢,妨礙了中小企業的發展。二是產業結構不合理。我省中小企業傳統產業比重偏大,普遍存在投入大、高消耗、低產出、污染嚴重等問題。三是融資渠道窄、能力差。一些中小企業規模小、效益不好,信用觀念差,無論在直接或間接融資市場都很難籌集到所需要資金,企業資金嚴重不足,負債高利息支出大,使中小企業發展艱難。其四,中小企業缺少具有駕馭市場能力、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高素質的企業家和專業技術人才,職工整體素質不高,經營管理不規范,也制約了中小企業的發展。
針對這些問題,有關專家對中小企業的發展提出了幾條建議和對策。其一,理順企業產權關系,轉換企業經營機制,使企業真正走向市場;其二,調整、完善產業結構,優化區域布局。其三,擴寬融資服務渠道,解決中小企業資金困難。包括加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鼓勵民間資金進入中小企業等;其四,加快信息渠道和網絡建設,學習外地利用互聯網產品行銷世界各地的經驗。其五,加強對中小工業企業的人才培養,建立一支優秀的企業家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