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
http://whmsebhyy.com 2000年12月26日 14:36 南方網
開篇的話 對于中國經濟來說,即將過去的2000年是激動人心的一年,也是歡笑和淚水都特別多的一年,它所留給我們的思索和啟示將是多方面的。從今天起,本版將以專版或專稿的形式,和讀者一起回顧家電等熱點行業一年來的風雨歷程,探究各種經濟現象背后的真諦,并希望在新世紀的鐘聲敲響之際,我省能以更加成熟和堅實的步伐走向未來。 產品供大于求、產業集中度低的現實未改變價格戰愈演愈烈 不管你如何看待價格戰,在回顧2000年的中國家電市場時,你首先必須面對的仍是這三個字。 的確,今年的一輪輪價格戰中,家電行業參戰產品之多、價格降幅之大、戰斗程度之激烈均居各行業之首。 34寸彩電只賣3000 彩電是家電降價戰中最激烈的領域。從6月份“彩電峰會”上九大品牌信誓旦旦不打價格戰到8月變臉大降價,活脫脫勾劃出彩電市場風云莫測的“戲劇性”變化和彩電巨頭的無奈。 3月初,海信推出“工薪變頻”,引發了一場空前的空調價格戰;5月中旬,曾與海爾、美的聯合宣布不打價格戰的科龍按捺不住,宣布10多款產品價格下調。不過,科龍此次降價埋下了“限時、限量、限地”的伏筆,而且一到初夏,各大廠商便心有靈犀地將價格戰打住,一起操刀,分割市場。因此,上半年的空調價格戰只是一場“有限局部戰爭”,甚至是“口水戰”。但行家斷言,既然有了第一次,很快就會看到第2次、第3次價格戰,且戰況將更為激烈。 冰箱、洗衣機、熱水器價格戰的烽火也已不時燃起,并呈現愈演愈烈之勢。 統計數字顯示,全國過剩的彩電達2000萬臺、空調800萬臺、冰箱1000萬臺、洗衣機1100萬臺。絕大部分家電產品供大于求、產業集中度偏小的現實注定了價格戰在很長時間內仍將是我國家電業的主旋律。 持續不斷的價格戰已使家電企業進入微利時代。上半年,22家家電類上市公司毛利率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0·10%,而素以經營作風穩健著稱的科龍更在最近發出了年度虧損的預警信號。一批弱勢企業則被淘汰出局。據統計,在年銷售總值近3000億元的國內家電產業版圖上,仍具競爭力的品牌目前只剩20家左右了。 商業資本在產業價值鏈中抬頭產業主導權易手 今年夏季的彩電價格戰有個不同以往之處:價格戰的真正策動者是商家。8月,針對彩電峰會公布的最低限價,北京國美推出了一連串特價機,部分家電企業的分公司也拒不執行總部的限價令,最終擊破了九大企業的聯盟,引發了全行業價格戰。國美一改商家作為產品價格被動執行者的地位,而成為價格的主宰者,一時被稱為“商家作了廠家的主”。緊接著的10至12月,國美接連推出千萬元和億元采購大招標,分別與彩電生產廠家簽訂采購合同,按自己的要求定制彩電,掀起了商家定制彩電風潮。 “國美現象”的出現,說明了商業資本在抬頭,在家電產業價值鏈中,廠家的主導權受到嚴重挑戰。隨著國美、蘇寧等強大的家電專業銷售終端的興起,家電企業如何重新整合自己的營銷鏈條,成了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戰略聯盟和資產重組頻頻上演在競爭中求合作 市場供過于求的整體格局形成,競爭白熱化,中小家電企業已面臨生存危機,大家電集團在未來幾年內的生死存亡也還在未知之數。因此,企業戰略聯盟和資本市場里的實質性資產重組也就成了今年家電上市公司必然發展的一個趨勢。 最典型的例子是科龍集團與小天鵝集團宣布結成戰略聯盟,共建電子商務。科龍集團總裁徐鐵峰對此評論道:“我們與大型跨國家電企業還有相當距離,必須及早行動,加強聯合,才有出路。” 一年來,家電上市公司資產重組的消息也頻頻曝光。雖然股市中的虛假資產重組太多了,但證券分析師認為,在眾多企業面臨利潤大幅滑坡的今天,實質性資產重組的案例在增多。 頻繁的強強合作使得同行企業由競爭關系轉化成了競爭合作關系,深刻地改變了企業的生存方式。 早期創業者紛紛退居二線職業經理層崛起 創業者退居二線、職業經理人進入企業領導層是今年家電業的又一焦點。一年來,海信、科龍、創維、長虹、榮事達等家電業巨頭先后對領導班子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變更,新一代職業經理人坐上了公司的頭幾把交椅。 家電巨頭頻繁換將,標志著“能人”型的老一代中國企業家已經完成了他們的歷史使命,但是目前市場、技術、戰略對企業的要求都在變化,無論是從年齡還是從心力上講,創業家們都已到了使命轉移的階段。家電企業換將甚至可以看作它們的第二次創業,可以預言,將來誰能在管理上先走一步,誰就能占領先機。 家電巨子換將的背后還有更深意義,這就是重塑企業機制,實現決策層和管理層的分離。科龍今年發出虧損預警,行內人士認為跟換將過于頻繁、內部震蕩太大有關系,但這應該理解為轉型付出的必要代價,決策層與管理層分離、職業經理人崛起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越來越多企業選擇多元化發展道路集團競爭成趨勢 家電企業多元化拓展,也是2000年中國家電業最富爭議的話題之一。早已認定多元化發展方向的長虹、海信、康佳、海爾、TCL等企業,今年在這條道路上走得更遠。秋冬之際,順德更上演了“三國演義”:歷來恪守“不熟不做”信條的科龍進軍小家電領域,美的要生產微波爐,而格蘭仕則宣布砸進20億元巨款進軍空調業。 和以往的多元化不同的是,近期家電企業多元化是基于社會化配套生產能力極強的基礎之上的。在很多地方,社會上已有成龍配套的家電配件生產鏈,一些配件廠已發展成能生產整機提供貼牌生產的企業,只是缺乏核心技術和營銷能力而已。家電巨子們的多元化擴張,正是要利用自己銷售網絡的優勢和多年積累的品牌影響力,來整合這部分市場資源。 利用品牌影響力去整合行業資源,實現低成本的多元擴張,標志著中國家電業品牌消費、集團競爭時代已經來臨。可以預計,今后幾年,中國家電業的競爭將不是單一產品、單一廠家之間的競爭,而是大集團不同品牌產品之間的競爭了。由于集團內部的傳導,一個具體行業的價格戰將很快引爆其他相關行業的價格戰。 本土化進程基本完成洋品牌全面反攻 今年,沉寂已久的洋家電開始了全面反攻。 冰箱領域表現得最為突出。權威機構市場監測的結果表明:至今年8月份,國內冰箱市場中洋品牌的占有率已達28·1%。這是近年來洋品牌創造的歷史新高點。在彩電市場,索尼、飛利浦在搶占背投等高端市場,三星彩電又重新登陸。在DVD市場,松下最先搶灘并占有絕對優勢,飛利浦、索尼、先鋒的市場占有率也保持在前10名以內。 洋品牌的反撲,得益于其本土化進程的加快。它們剛進入中國市場時,曾在很多領域因水土不服而黯然退出。近幾年,洋品牌韜光養晦,從產品開發、市場營銷到售后服務改學全套“中國功夫”,終于順利地實現了本地化的目標。如今,洋品牌不僅奪回了部分市場,還以核心技術的優勢獲取了高利潤。據了解,商場賣出幾百臺國產彩電的利潤與洋彩電二三十臺的利潤相差不多。 洋品牌的卷土重來,也凸顯出中國家電業和家電市場的重要國際地位。90年代中期以后,中國逐漸成為全球最大的家電生產基地和重要的國際市場。目前,中國國產冰箱已分別占了全球總產量的1/5和1/3。對世界家電巨頭來說,中國市場已成為全球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不能在中國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那么它的全球戰略將會受到嚴重影響。因此,拼命打入中國市場將再次成為許多洋品牌的緊迫任務。 一輪規模空前的結構調整已經展開明年又有好戲看 2001到2005年的5年,事實上就是眾多家電品牌在合縱連橫中救亡圖存的5年。今年出現的幾大發展方向將繼續深化:價格戰仍將繼續,在空調器、冰箱、洗衣機等行業將更趨白熱化;產業集中度繼續提高,業內優勢企業和劣勢企業間的差距日益拉大。多元化進程勢不可阻,由此,一個行業的價格戰將更易擴散到另一個行業。聯盟、重組的事件將更頻繁地發生,家電企業價值鏈上下游間互相滲透的趨勢更加明顯。家電企業向信息企業的轉型、家電業電子商務化的嘗試可能會初步收到成效。家電企業高層人事調整將全面完成。家電產業一輪規模空前的結構調整已迅速展開,明年還有好戲看。(記者鄧紅輝)
|
網站簡介 | 用戶注冊 | 廣告服務 | 招聘信息 | 中文閱讀 | RichWin | 聯系方式 | 幫助信息 | 網站律師 Copyright © 1996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