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崔烜 馬歡 發自北京
十年,對外援助1700億元人民幣,這是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12月11日的“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十周年高層論壇”上講話透露的數字。
除此之外,中國還免除了50個重債窮國和最不發達國家近300億元人民幣到期債務,為173個發展中國家和13個地區性國際組織培訓各類人員6萬多名,增強了受援國自主發展能力。
相對2011年4萬億元的財政預算收入,十年1700億元并非一個較大的數字,但這已超過了“入世”前中國所有援外資金的總和。根據國務院新聞辦在今年4月公布的《中國的對外援助》白皮書,截至2009年底,中國累計對外提供援助金額為2562.9億元人民幣,其中無償援助1062億元,無息貸款765.4億元,優惠貸款735.5億元。其中,2004年至2009年對外援助資金的平均年增長率為29.4%,遠高于GDP的增長數字。
每省醫療隊援助兩個非洲國家
位于非洲東部的坦桑尼亞,也許是中國對外援助最具代表性的一個國家之一。早在1964年,中國就曾投入20億元人民幣的無息貸款、5萬多名自己的工人和專家修建坦坦贊鐵路。迄今為止,1860.5公里的坦贊鐵路仍是中國對外援助的最大工程。
除了醫療援助方面,中國對坦桑尼亞也是不遺余力。來自北京的醫生李博,于2008年來到坦桑尼亞,參與了這個項目。
“我所在的地方是中坦傳統診療中心,”李醫生介紹,“在坦桑尼亞,中方主要負責在中醫方面對坦方進行艾滋病援助,西醫方面的艾滋病援助則主要由美國方面負責。”
李博所在的醫療項目是由中國中醫研究院與坦桑尼亞國立莫西比利醫院合作開展中醫藥治療艾滋病項目。1987年,在鄧小平指示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坦桑尼亞衛生部簽署了該項目的協議。
和參加這個項目的大部分中方醫生一樣,李博醫生的主要工作,就是負責對當地的艾滋病患者進行中醫治療,近幾年來,也開始負責一些其他疾病的治療。
“在這邊,所有的艾滋病人是全部免費治療的,艾滋病治療其他疾病治療也是免費的,如果是其他患者來我們這邊看病,一般會象征性地收取2萬先令(坦桑尼亞貨幣),也就是相當于100元人民幣的診療費,至于醫藥費用會相對少些,差不多相當于人民幣幾十塊吧。”李醫生還透露,對于那些特殊的無法支付醫藥費用的患者,經中方醫療隊討論,將會減免大部分費用。
除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這個項目以外,自1968年開始,山東省開始向坦桑尼亞派遣援外醫療隊。據李醫生透露,中國每個省將派駐醫療隊負責援助大約“兩個非洲國家”。
2010年,李博醫生返回北京,目前在一家醫院任職。不過,在坦桑尼亞的經歷,仍然讓他記憶猶新,尤其是當地的醫療制度對醫生的尊重。“那邊雖然落后,但是醫療制度是按照英聯邦的體制發展的,我覺得在尊重病患和醫生方面,有很多合理的地方。”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援助都能像在坦桑尼亞那樣受到友好的待遇,有時候,一些援助看起來更像是,難結的政治賬。不久前中國向馬其頓捐贈小車事件讓老一輩的人們想起了其鄰國阿爾巴尼亞。
“(當時)給阿的經濟、軍事援助將近90億元人民幣,阿總人口才200萬,平均每人達4000多元,這是個不小的數字。我們援阿的化肥廠,年產20萬噸,平均一公頃地達400公斤,遠遠超過我國農村耕地使用的化肥數量。”曾擔任阿爾巴尼亞大使的外交家耿飚后來在回憶錄寫道。
這只是那個瘋狂年代的一個縮影。在最高峰的1973年,中國援外支出56億元,占當年財政支出6.9%。據曾在財政部從事中國對外援助的經費管理工作的傅道鵬的博士論文統計,1949-1978年,中國對外援助主要流向國是越南、朝鮮、阿爾巴尼亞,其中最多的越南,占總金額的37.48%。
“我們都知道,過去的這種援助方式完全從政治出發,但效果是很差的,巨額援助一斷,兩國就開始交惡,越南、阿爾巴尼亞在1978年后都是如此。”廈門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系教授黃梅波對時代周報記者說道,“所以1978年之后,中國的對外援助金額就顯著降下來了。”
援助方式以優惠貸款為主
自從上世紀90年代之后,中國在對外援助上再度大幅提升,但側重點已經有所偏移。細細數來,中國的對外援助可以分為成套項目、一般物資、技術合作、人力資源開發合作、援外醫療隊、緊急人道主義援助、援外志愿者和債務減免等8項,而援外的企業在其中起了較為主要的作用。
朱曉銘,中資企業的法語翻譯,現居阿爾及利亞,他所在的國資委下屬央企,是最早進行海外援建的企業之一。“我們是最早相應國家號召的。不過,相對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如今的援建已經大為不同了,”他表示,“以前很多是政治和外交方面的需要,現在更多的,是經濟發展和擴展海外市場的需要了。”
“對外援助再次增長很難說跟入世直接相關,因為其實從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就開始大幅提升了,一方面當然是經濟好轉,能有余力去幫助其他國家,另一方面,也找到了新的援助方式,比如優惠貸款。”商務部研究院發展援助室研究員周寶根介紹。
1995年,中國啟動了對外援助機制改革,提出今后以優惠貸款作為主要的援助方式。根據《中國對外援助》白皮書介紹,優惠貸款本金由中國進出口銀行通過市場籌措,貸款利率低于人民銀行的基準利率,產生的息差由國家財政補貼,期限一般為15—20年。
這等于說,與過往通過巨額的直接財政支出不同,優惠貸款的援助方式只需要財政承擔很小部分的利息,但卻能撬動大量的資金通過對外援助。
“除非是領導人定下來的項目,優惠貸款項目跟一般的貸款沒有很大不同,進出口銀行必須要詳細考察項目的還貸能力。”一位中國進出口銀行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朱曉銘所在的企業,就曾經在喀麥隆、阿爾及利亞等地投資建設過基礎設施。“醫院、公路都有,”朱曉銘表示,“某種程度,國家就是我們的擔保人,沒有國家在政治方面的努力,我們也不可能競標到這么多的項目。”
援助司不少官員來自外交系統
中國實施對外援助項目,通常是由受援國向中國駐外使館經參處提出要求, 然后在中國可能提供援助的領域里進行政府間商談,以互利雙贏為原則,根據可行性的研究結果,簽訂政府間經濟技術援助協議,作為兩國合作的法律依據。如果是采取優惠貸款形式,則貸款協議中需規定中國提供貸款的金額、用途、使用期限、償還期限及償還方法等。
“優惠貸款援助可以向中方企業轉貸,這就是說,參與項目建設的企業也能夠從貼息獲益,這是鼓勵企業走出去的一種方式。”周寶根說。
作為一名法語翻譯,朱曉銘每天要負責和當地的官員打交道,并處理合同方面的事宜。“這里(阿爾及利亞)是阿拉伯國家,在法律條款上要求非常嚴格,當地人比較講究法治,不過我們中國人做生意更喜歡人治,所以在溝通上存在很多問題。”他表示,中國駐外使館經參處,在協調當地政府與中資企業當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目前,在中國外經50強企業中,有2/3是由援外企業發展起來的。可以說,在非洲,凡有援外項目的地方,我國企業開展承包工程等互利合作業務相對來說都比較順利,也容易得到當地政府和人民的認可。”前商務部對外援助司司長王世春曾在商務部網站的訪談中介紹。
以拓展貿易為主的援助思路似乎跟具體負責的商務部有某種聯系。盡管在新中國成立后相當長時間內對外援助事務由中央領導人直接決定,但在1982年成立對外貿易經濟部(商務部前身)之后,便由該部體系化管理。
“商務部雖然實際操作援外項目,但一個項目做不做并非商務部一個部門決定的,外交部、財政部、進出口銀行都參與審批的過程。商務部這邊主要是由對外援助司和經濟合作局對口管理,對外援助司主要是制定對外援助法規、項目審批、監督,項目的管理則由經濟合作局負責。對外援助的項目,特別是像非洲聯盟會議中心這樣的項目都是政治任務,不是一個部門的事情。”12月20日,記者致電商務部對外援助司時,一位不愿署名的人士介紹,“援助司也有不少官員來自外交系統。”
6成優惠貸款用于經濟基礎設施
不過,中國所采取的優惠貸款援助并不被旁觀者所認可。“國際社會對中國政府對外優惠貸款的詬病在于,中國優惠貸款的贈與成分較低,不承認其為對外援助而應作為商業貸款看待。既然是商業貸款,中國政府又對其存在財政貼息, 使其可以較低利率流入其他發展中國家,擠占了其他國際商業貸款的市場, 存在資本補貼之嫌。”黃梅波說。
“西方國家對中國對外援助一直都有非議,特別是非洲,各種標簽都有,新殖民主義、資源掠奪、加劇腐敗等,但實際上,最大的分歧還在于中國的援助沒有附加的政治條件,與西方的做法大相徑庭,才會引起不滿。”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主任賀文萍接受時代周報采訪時說道。
2008 年4 月, 歐洲議會曾出臺關于中國非洲政策決議, 指責中國對非政策的目標是掠奪非洲資源并無視環境和社會標準,對非貸款威脅非洲的債務償還能力, 不附加條件的援助抵消了歐盟在非洲良政領域內的努力。
據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研究員金玲介紹,歐美日等國家一直是非洲的主要援助方,一般都會對受援國附加政治條件。
在援助項目方面,歐盟更為傾向于將援助資金投向教育、衛生等民生領域。而根據國務院新聞辦在今年4月公布的《中國的對外援助》白皮書,2009年中國對外援助資金45.7%投向非洲,其中優惠貸款61.0%用于經濟基礎設施建設,僅有3.2%用于社會公共設施的建設。
“中國當然是從自身的經驗出發,著眼于援助項目對非洲經濟發展的價值,而歐美則往往要求當地民主化、改善腐敗,這對于目前階段的非洲各國而言是很為難的,所以中國的援助往往更受歡迎。”賀文萍說。
兩種援助方式競爭的結果是,中國在非洲的援助額快速增長,其中尤以對非援助的“安哥拉模式”最為著名。有統計數據表明,到2006年底為止,中國進出口銀行向安哥拉政府發放的貸款累計已有大約45億美元,用于安哥拉30年內戰后的基礎設施建設。
按照貸款原則,援建合同中至少50%以上的采購和供應必須來自中國, 包括設備、材料、技術和服務。目前中國政府已經預批了35家中國公司參加安哥拉援建項目投標,這意味著貸款的一大部分資金都回流到中國國內市場,與此同時也緩解了中國自身市場容量的壓力。作為回報,中國從安哥拉每天可得到1萬桶原油, 原油的價格按當天的市場價計算。
“援助不能等同于賜予,中國現在追求的是互惠互利的援助,尋求回報是正常的,一個國家的發展不能單單寄希望于援助,援助可以起鋪路架橋的效果,更重要的是促進雙方貿易,只有各取所需的貿易才能讓雙方真正地共贏。”周寶根認為,中國的援助方式反而更符合非洲國家的需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