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正文內容

建行董事長郭樹清:汽車產業發展必須有所制約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16日 07:01  人民網-人民日報

  編者按:2011年夏季達沃斯論壇的主題是“關注增長質量,掌控經濟格局”。什么樣的增長才是有質量的增長?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全球經濟復蘇面臨哪些挑戰?在遼寧大連的達沃斯論壇會場內外,與會代表各抒己見。本版摘編部分專家發言,以饗讀者。

國務院參事 石定寰國務院參事 石定寰

  要依靠科技創新促發展

  國務院參事  石定寰

  中國跟世界其他國家一樣,面臨著資源嚴重短缺的制約。由于人口不斷增長和城市化進程加快,中國對水資源、能源資源、各種礦物資源等的需求有很大增長。在這樣情況下,中國政府推行了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政策。在能源資源方面,我們提出節能減排,把這個作為經濟發展非常重要的目標和任務。在水和其他各種資源方面,也出臺了節約資源的各項政策和措施,包括實施目標和制約手段。

  我們未來要轉變發展方式,就是從過去更多依靠資源、依靠廉價的勞動力、依靠大量消耗各種物質資源轉向更多地依靠科技創新來促進國家的發展。中國確定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目標,也在科技創新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包括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等。這十年來中國的創新有很大發展。但是和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在這方面差距還很大,所以我們要在開放的環境下,在加強國際合作的條件之下來加強創新。

美國鋁業公司董事長兼CEO 克勞斯·克萊因菲爾德美國鋁業公司董事長兼CEO 克勞斯·克萊因菲爾德

  政府應鼓勵扶持低碳增長

  美國鋁業公司董事長兼CEO 克勞斯·克萊因菲爾德

  我認為低碳增長應當建立一個“從搖籃到搖籃”的發展模式,也就是注重整條價值鏈上的可再生利用。比如,如果汽車底盤能循環使用,那可以節省40%的鋁材料,而且這相當于把碳排放減少10%。

  政府在鼓勵扶持低碳增長方面可以發揮很大作用。比如立法。丹麥在上世紀80年代通過立法鼓勵人們生產可再生能源,這個政策激勵了人們積極投資風能。再如稅收。德國對汽油征收重稅,也促進了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對企業來說,選擇低碳戰略首先意味著經濟上的收益,其次是消費者更青睞低碳產品,最后,如今年輕人更愿意為從事綠色、可持續生產的公司工作。

英國電信集團董事長 利萬基英國電信集團董事長 利萬基

  中小企業是整個經濟的引擎

  英國電信集團董事長  利萬基

  當前國際市場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波動幅度很大。要重塑信心,最重要的是要創造就業,特別為年輕人創造就業。在中東和西班牙等地方,年輕人失業率高達40%,這是資本主義體系的一個癌癥,人們不再相信企業家和政治家。這種信任的缺失,政府、監管者、評級機構、媒體等都要承擔責任。

  要重塑信任,我們需要做出鄭重承諾。一方面我們需要有公平競爭的市場,我們應有很好的金融政策、金融監管,需要加強風險管理和公司治理。我們要向中小企業發放更多貸款,因為中小企業是整個經濟的引擎。另外一點不能忘掉在世界貿易保護主義還有多哈回合,在多哈回合要完成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這樣我們才能夠創造財富,才能夠創造就業,才能使人們擺脫貧困。

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 郭樹清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 郭樹清

  汽車產業發展必須有所制約

  中國建設銀行(微博)董事長  郭樹清

  住房和汽車是中國的支柱產業,而且今后長期還會是支柱產業。考慮到生態和環境這兩個制約因素,我們對這些支柱產業必須有所制約、有所約束。但是,要是約束和制約采取行政性的辦法,只能是權宜之計,臨時之策。我認為,更有效辦法是通過價格和稅收來調節。中國不可能再重復美國和歐洲這樣的汽車補貼,那是死定的政策,不僅在中國是死定的,對全球來講也是死定的。但是現在這是一個難點,因為繼續保持增長,繼續無限制發展,消耗石油、排放尾氣量的增長就難以想象。這個問題是非常嚴重的。

  對中國在世界經濟的地位評價有一些不準確的地方。過去幾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復蘇確實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不能把中國的作用估計過高,不可能靠中國一家就能把整個世界從蕭條和危機當中拽出去。因為體量更大的有美國和歐洲,歐盟加在一起還是最大的經濟體。即使使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購買力評價這個指標來算,中國占世界的比重也就是16%—17%的水平。

  (本報記者  管克江、王莉、王金海整理) 

分享到: 歡迎發表評論  我要評論

> 相關專題: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