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26日,共有519家中小板和243家創業板發布半年報
本報記者 鄧圩
作為中小企業和高新產業的重要融資渠道,中小板和創業板對中小企業發展壯大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深交所絕大多數中小板和創業板公司已經公布了半年報。通過對已公布半年報的整體分析,可以了解到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公司的整體經營情況,進而從中窺見我國中小企業的經營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
截至2011年8月26日,深交所上市公司中共有1156家公布半年報,其中中小板519家,創業板243家,包括超過85%的中小板上市公司和95%的創業板上市公司。
中小板創業板個股一直以來被視為A股市場中成長股的代表,被各路資金看好。半年報公布接近尾聲,中小板、創業板半年來成績如何?
上半年數據顯示,在深圳市場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三大市場中,創業板盈利能力第一,板塊整體成長表現明顯;中小板平均每股收益領跑市場,細分行業龍頭涌現。與此同時,宏觀經濟環境變化對上市公司影響充分體現,產業結構調整倒逼機制逐漸顯現。
創業板業績繼續呈現分化態勢
2011年上半年,創業板上市公司扣除非經常損益后凈利潤占當期凈利潤的比例為93.66%。同期創業板平均毛利率遠高于中小板和主板公司,展現出較強的盈利能力。
上半年,主板市場凈利潤增長率24.01%,高于中小板(20.6%)和創業板(22.3%);但另一方面,扣除非經常損益后凈利潤增長率(剔除金融行業)后,主板市場降為14.22%,創業板為22.05%,高出主板7.95個百分點,居于三個市場之首。證實創業板公司整體成長表現明顯的特點。
數據顯示,上半年創業板公司毛利率達到17.1%,遠高于中小板公司的10.17%,和主板市場公司的8.15%,顯示創業板公司以行業細分為主,主營業務突出,具有較強的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從半年報也可以看出,創業板涌現出一批高成長公司的同時,業績繼續呈現分化態勢。據了解,上半年凈利潤增長超過50%的公司有46家,占比18.9%,其中匯川技術、大富科技、向日葵、奧克股份、新大新材等新能源、新技術類型公司凈利潤規模均已跨越1億元。而另一邊,卻有60家公司上半年盈利出現負增長。
截至目前,在創業板上市企業257家中,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37家,占比為92.58%,一大批具有較強自主創新能力和較高成長性的創業企業在創業板上市,對于推動經濟結構轉型、落實國家自主創新戰略正在發揮重要的推動和引導作用。
一批細分行業龍頭脫穎而出
上半年,中小板以平均每股0.262元的收益領先三大市場。中小板的毛利率高于主板兩個百分點;中小板扣除非經常損益后的凈利潤增長率(剔除金融行業)高于主板4.28個百分點。
2011年上半年,中小板公司數量穩步增加,一批細分行業領先企業脫穎而出,美邦服飾、中泰化學、佰利聯、海寧皮城、羅萊家紡等凈利潤增幅超過70%。新和成、?低暋蘇寧電器、洋河股份、科倫藥業、雙鷺藥業等公司盈利規模在中小板居前,其中蘇寧電器、洋河股份等公司,經過持續快速發展,市值已跨入深交所前列。中小板細分行業龍頭已經涌現。
規模相對較小,經濟環境變化加劇業績波動
2010年以來我國連續出臺的多項宏觀調控政策,以及外圍歐美債務問題、經濟乏力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在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公司群體中也得到充分體現。
由于多數中小板、創業板公司規模相對較小、主營集中于單一行業,風險抵抗力相對較弱,對宏觀環境和行業政策與周期變化表現出更高的敏感性。業績分化是資本市場優勝劣汰和選拔高成長企業的內在機制,但是經濟環境變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劇了部分行業及公司的業績波動和業績分化。剔除上年同期虧損及凈利潤小于200萬元的公司,上半年主板凈利潤較上年同期增減幅度超過一倍的公司比例為4.29%,而中小板和創業板凈利潤變動超過一倍的公司比例分別達到10.66%和6.61%。
信貸資金趨緊,部分行業經營現金流大幅下降
同時,貨幣緊縮政策導致企業信貸資金趨緊,企業商業信用占款顯著上升,加上存貨水平上升、員工相關現金支出增加,導致中小板、創業板部分行業經營現金流大幅下降。據了解,上半年深交所上市公司整體經營現金流為正,但中小板、創業板經營現金均處于凈流出狀態,并且與上年同期相比經營現金流由正轉負。尤其是電子、信息技術、紡織服裝、機械設備等競爭激烈的行業,現金流較上年均出現大幅下降。
市場倒逼產業結構調整,投資活動現金支出猛增
從上半年整個市場情況來看,產業結構調整倒逼機制逐漸顯現。勞動力、原材料成本上升直接沖擊勞動密集、資源密集行業內企業的生存。半年報數據顯示,職工相關現金支出增幅最高的5個行業依次是建筑業、制造業—其他制造業、房地產業、信息技術業、制造業—電子。為應對成本上升,加大投入、提高競爭力是必然選擇。以深交所電子行業上市公司為例,2011年上半年投資活動現金支出同比增加286%,投資活動現金凈支出同比增加322%。
目前,創業板上市公司中,信息技術、電子行業占了31.69%。信息技術、電子行業在全部行業中的毛利率僅處于中等水平,應對成本上升的邊際空間并不大,對創業板上市公司下一步經營提出挑戰。
長遠來看,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正迫使上市公司將生存壓力轉換為主動調整的動力,通過技術創新、新產品研發提升產品層次、謀得發展空間,產業結構調整的倒逼機制逐漸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