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胡健 李玉敏 發自北京
可樂雞翅、魚香肉絲、蒜薹炒肉、番茄雞蛋,為圖便宜,上周末,北京白領王翟(化名)親自下廚招待他的3位朋友。餐后,小王算賬才發現,這一頓DIY晚餐僅食材的成本就達到70元。
今年的中國,有無數個“王翟們”正在為高物價而犯愁,但沒有最高,只有更高。昨日(8月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7月CPI同比增長6.5%,再次刷新年內新高,并站上3年內最高點。
通脹拐點是否已經臨近?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表示,7月份的CPI數據再創新高符合預期,預計在8月份會開始回落,趨緊的貨幣政策還會延續。
不過,決策層不僅要顧及王翟們的感受,還要考慮到中國經濟健康運行以及世界經濟近日出現的放緩跡象,央行年內是否還會加息成為最大懸念。
物價上漲是否見頂?
7月CPI八大類項目全線上漲,同比環比均呈升勢,但CPI年內頂點已經若隱若現。
在6.5%的CPI數據中,城市上漲6.2%,農村上漲超過城市,達到7.1%。食品價格仍然是CPI上漲的主要推手,此次上漲幅度為14.8%,其中豬肉價格同比上漲56.7%,為7月CPI上漲貢獻了約1.46個百分點,而非食品價格上漲2.9%。
環比態勢也是如此,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環比上漲0.5%。食品價格上漲1.2%,非食品價格上漲0.1%;消費品價格上漲0.5%,服務項目價格上漲0.4%。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微博)表示,現在這輪通脹的一個特點就是,按同比來看,CPI的八大項一起抬頭向上,而且全部是正值。這種情況在過去并不多見。
“7月CPI高于市場預期,但我們認為這是強弩之末。”西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王劍輝認為,因國際能源價格一直在下跌,豬肉價格也逐步趨穩回落,8月CPI再創新高的可能性不大。
不過,據新華社統計監測,目前雞蛋、羊肉等價格仍處于上升通道。王劍輝也稱,10月之前CPI仍將一直維持高位,11月以后才可能出現顯著回落。
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實驗研究室主任、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也表示,下半年數據出現回落是統計規律,回落的幅度能不能符合市場的預期才是重要的。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是,這個高點是不是一個拐點,若是拐點,對政策才會有實質性意義;若僅是階段性波動,政策的尺度要出現較大放松是比較困難的。
在劉煜輝看來,7月的CPI高點成為流動性退潮拐點的可能性非常小。通脹無論從哪方面看,都是中國未來面臨的長期壓力。這輪通脹起來,貨幣的因素是累積的因素,貨幣累積傳遞到今天的物價,經歷了一個比較長的過程。現在這個階段是資產泡沫向物價的各個領域蔓延的階段,未來政策的治理時間也比較長,正所謂“病退如抽絲”。
7月PPI持平上月
國家統計局數據還顯示,7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價格(PPI)與上月持平,比去年同月上漲7.5%,依舊處于高位,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比上月上漲0.1%,比去年同月上漲11.0%。
鑒于PPI與工業生產聯系緊密,且本月PPI并未繼續上升,分析人士認為,我國經濟增速基本處于平穩狀態,已經逐步回歸正常發展速度。
值得關注的是,在PPI分項指數中,生產資料出廠價格同比上漲8.4%,其中,采掘工業價格上漲速度尤其迅猛,達到18.1%,原料工業價格上漲則排名第二,達到12.1%。在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中,有色金屬材料類價格上漲幅度也特別值得關注,環比上漲1.3%、同比上漲18.9%。
華融證券宏觀分析師肖波稱,PPI雖然超預期,但由于上游原材料價格,特別是石油、煤炭、有色金屬、糧食等價格的回落,8月PPI也應是回落狀態。
法興銀行分析師姚煒也認為,最近全球市場的拋售將進一步緩解上游和輸入型通脹的壓力。但他稱,由于國內僵化的價格機制和不透明的定價方式,下游的消費者可能不會很快受益。“國家發改委剛剛否認了近期下調國內燃油零售價格的可能性,盡管過去幾周,全球原油價格下降了15%。”姚煒表示。
通脹與增長邁入“膠著期”
“如果用一個詞形容(目前)增長與通脹之間的關系,那便是膠著。市場上對增長和通脹的觀點莫衷一是,這印證了保增長與控通脹這一調控目標并不是空話,而是需要高超的調控藝術才能完成。”一位基金經理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在CPI數據公布前一天,統計局網站刊發了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謝鴻光的署名文章《經濟增速在一定范圍波動是正常現象》。謝鴻光在文中指出,從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看,經濟增長的動力仍然強勁,經濟增速快速回落的風險比較小。
在經濟增長無需太過擔心之際,昨天又傳來了一個好消息。此前一直唱空中國的國外評級機構穆迪,風向大轉,對中國經濟充滿溢美之詞。
其最新報告稱,盡管7月食品價格繼續上漲,但近幾周來主要食品價格已經趨穩,未來回落可期。豬肉價格上漲有所減緩,核心通脹程度有所減輕,表明前期執行一系列緊縮措施開始發揮效應,來自需求方的價格上漲壓力得到控制。
報告并稱,中國的通脹在年底將回落,這是由于決策層已成功抑制了貨幣信貸的增長,貨幣緊縮措施也在減輕來自于資產與房地產市場上價格上漲的壓力。
但對增長與通脹的樂觀聲音還不足以掩蓋悲觀情緒。魯政委就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大宗商品價格雖然出現了下跌,但無法判斷這種下跌是否會持續。“CPI可能于10月才能到達頂點。”他認為,現在西方主要經濟體都在進一步實施寬松貨幣政策,這亦會加大中國控制通脹的壓力。
全球二次探底憂慮或阻撓加息
手里掌管著十幾億的資金,前述基金經理坦言,目前中國經濟與通脹的走勢分歧較大,而美國又來添亂,他只關心下一步政策的調控方向。
伴隨美國債務上限提高和信用評級下調,整個世界經濟處于不安與波動中。對中國來講,多家機構均表示,中國的貨幣政策未來存在松動可能,央行也可能不會因為7月的物價高點而有所動作,加息將被束之高閣。
輸入型通脹壓力包袱卸下,是加息可能擱淺的原因之一,更主要的原因還在于,世界經濟未來很可能疲軟的走勢。
穆迪報告認為,由于歐盟與美國為中國兩個最大的出口目的地,除非全球金融市場安然度過這輪動蕩,且歐洲與美國的經濟復蘇得到支撐,中國的緊縮措施才有進一步加強的空間。
摩根大通甚至認為中國的決策者將展現出更加靈活的立場。如果全球經濟形勢持續疲弱,在未來數月,中國或將有選擇性地放寬信貸政策。
對于這一點,國內學者與外國機構的結論也十分類似。農業銀行總行戰略規劃部總經理胡新智認為:“如果沒有出現歐債危機和美債評級被下調的情況,近期加息的必要性肯定是大幅上升。但是有了外部的沖擊,尤其是美國方面的,我們可能會謹慎地、冷靜地觀察一段時間才會加息。”
“央行要等8月CPI數據出來后,才會考慮是否加息。”王劍輝解釋稱,一方面外部經濟形勢比較復雜,另一方面也要考慮國內企業對資金成本不斷上升的承受能力。
而胡新智認為,由于通脹仍高企,負利率狀態難解,因此最近或還有一次加息。而相對于加息,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的空間和可能性就很小了,“要動用的話,下半年最多只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