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7月19日電 日前,新聞集團旗下的英國小報《世界新聞報》因竊聽丑聞而?,引起廣泛關注。部分京滬專家認為,這一事件直接暴露出當今西方媒體逐利的本質,以及其長期以來所標榜的所謂“自由”“公正”“人權”理念的虛偽。隨著事件的進一步發展,勢將對西方新聞監管模式產生重大沖擊。
“竊聽門”將對西方國家新聞觀產生震撼
專家認為,一直以來,西方媒體及西方國家總是高舉“自由”“人權”旗幟對他國進行指責,但此次“竊聽門”事件的發生,無疑是對西方國家新聞觀和優越感的一次重大沖擊。
“竊聽門”事件充分暴露出西方媒體逐利的本質。中國傳媒大學傳媒經濟學副教授凌昊瑩認為,《世界新聞報》竊聽丑聞表明,包括《世界新聞報》《太陽報》在內的大多數西方媒體是以逐利為目的,這種逐利性使其難以做到所謂的“真實客觀”。在西方既有市場體制和新聞體制下,媒體的逐利性導致其新聞報道不可能做到其標榜的“純粹、獨立和客觀公正”,其實現進行自我約束非常困難。
博聯社總裁馬曉霖認為,竊聽丑聞源于西方媒體內的利益和競爭驅動,尤其是當前紙媒已是夕陽產業,為了擴大發行,增加影響力,西方小報采取竊聽的方式來獲得消息,直至打破社會道德底線、觸犯法律。
此外,這一事件的出現與默多克新聞集團內部管理不善和外部缺乏制約,也有著很大關系。默多克新聞集團旗下的新聞國際公司在英國平面媒體中形成了壟斷之勢,自認為能量巨大,一手遮天,從而藐視法律,無視道德底線。
“竊聽門”事件是對西方“自由”“人權”理念的巨大反諷。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陳絢表示,隱私權是人權中最根本的權利之一,是關于人類尊嚴的權利。但一些西方媒體以知情權為借口,偷換概念,大肆破壞他人隱私權。西方媒體打著新聞自由的幌子,卻在“竊聽門”事件中公然冒犯公眾的隱私權,這是對人權侵犯最直接的例證。默多克新聞集團唯一的目的就是盈利,為了擴大發行量和吸引廣告將社會責任拋在一邊,這說明西方媒體在背離人權和道德的路上已經走得很遠了。
清華大學新聞學院教授王君超表示,現在西方動不動就拿“新聞自由”為擋箭牌,以犧牲他人自由為代價實現自己所謂的“自由”,結果必然是對“新聞自由”的濫用。“新聞自由不能成為媒體侵犯個人隱私權自由的保護傘!
天天在線CEO陳湘安說,“竊聽門”事件暴露出西方媒體新聞從業人員職業道德的缺失。這次竊聽事件涉及4000多名受害者,《世界新聞報》這種行為已經突破已有的倫理道德底線,是犯罪行為。
“竊聽門”事件將對英國乃至西方新聞監管產生重大影響。陳絢認為,默多克在世界媒體圈中影響巨大,不少媒體都去效仿他所謂的“成功”,打著新聞自由的旗號粗暴干涉他人權利,進行竊聽等侵犯人權的行為。作為全球性超級媒體集團,新聞集團等西方媒體對其他國家的小媒體具有信風標式的影響。而此次對新聞集團旗下小報的查處,也將對奉行其新聞理念的眾多媒體產生震懾。
王君超表示,英國議會不贊成拿法律限制新聞自由,于是成立了報刊投訴委員會以求實現媒體自律。但在這種模式下,小報窺探隱私的事件卻屢禁不止,這也使得英國民眾對這種自律模式產生質疑。因此,“竊聽門”最大的影響在于英國會不會因此改變報業自律的模式,這不僅會對英國的媒體界產生影響,也會對英聯邦國家的媒體形成影響,乃至影響全球新聞行業管理的制度安排。
“竊聽門”將令新聞集團面臨挑戰
“竊聽門”事件曝光后,默多克新聞集團在英國名譽掃地,其擴張計劃被迫中斷。隨著世界影響的逐步擴大,美國、澳大利亞等新聞集團覆蓋的重要地區開始陸續出現要求“清算”的呼聲。
7月12日,美國參議院重量級人士、商業委員會主席約翰·洛克菲勒稱,新聞集團已經承認在倫敦進行了竊聽活動,而這種竊聽行為可能波及“9·11”恐怖襲擊遇難者或其他美國人。他呼吁對此進行調查。緊接著,澳大利亞也出現要求調查的呼聲,為此新聞集團駐澳大利亞的負責人急忙發表公開信進行反駁。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李良榮表示,這一事件已經在不斷擴大,部分外媒開始擔憂可能會影響《華爾街日報》的聲譽并波及美國。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新聞傳播所所長陳力丹表示,雖然《世界新聞報》已?,《星期日泰晤士報》《華爾街日報》等受到牽連,但從目前情況看,短時間內并不會對默多克新聞集團產生根本性影響。即使放棄對天空廣播公司的全資收購,新聞集團也已經擁有該公司39.1%的股份,損失處于可控范圍內。“對于默多克而言,最大的損失是聲譽上的,而非經濟上的!
對于未來新聞集團面臨的形勢,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喻國明認為,在這場實質為政治勢力博弈的爭斗中,默多克會以守為攻,如果沒有被整垮,會繼續進行版圖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