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國內財經 > WTO裁定中國出口政策違規 > 正文
本報記者 崔鵬
保護環境,規范出口已刻不容緩
有一個事實,中國的稀土很便宜。據統計,1990年至2005年,中國稀土出口量增長了近10倍,但價格卻下降了50%。雖然從1998年開始,國家啟動稀土產品出口配額制度,但中國稀土低價出口的局面并沒有得到根本扭轉,當前出口平均價格僅為1990年的六成左右——稀土原本比黃金還珍貴,最終卻賣了個土豆價。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主任趙玉敏認為,在中國,開采稀土的勞動力成本和環保成本比較低,再加上長期過度無序開采,導致產品供過于求,國內企業相互壓價、惡性競爭,使我國淪為發達國家廉價的初級產品供應商。“規范出口經營秩序,已經刻不容緩。”趙玉敏說。
“中國加強和完善稀土出口管理,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主要出于環境保護的需要。”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專欄)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報告顯示,在分離稀土的某項工藝中,每開采1噸稀土會破壞200平方米的地表植被,剝離300平方米表土,造成2000立方米的尾砂。正是出于對環境的保護,稀土儲量同樣很大的美國、俄羅斯和澳大利亞等國至今沒有大規模開采稀土。
中國面臨的現實則要嚴峻得多。據了解,國內很多稀土產區“大干快上”,對稀土資源粗放式開采,導致環境嚴重破壞。目前,國內數十家稀土分離廠的排放絕大多數都超過國家“三廢”排放標準,多年的濫采亂挖已經形成許多對人極具傷害性的“稀土湖”。專家認為,從保護環境角度來看,中國限制稀土開采、出口非常有必要。
由于過度開采、利用率低,中國的稀土擁有量正急劇萎縮。據統計,上世紀70年代之前,中國稀土儲量占世界儲量超過90%;1996年則下降到43%;而據美國國家地質調查局最新統計,2009年中國稀土儲量占世界比重已下降到31%。如再不進行有效控制,未來中國將面臨稀土枯竭的風險。
因此,嚴把行業和環境準入標準,合理確定年度稀土開采總量和出口配額,堅決打擊非法開采和超控制指標開采等各類違法違規行為,提高產業集中度,加快稀土關鍵應用技術研發和產業化。這些措施的出臺,可謂恰逢其時。
限制出口,符合國際規則和國內法
2011年中國第一批稀土出口配額為14446噸,較2010年第一批配額減少11.4%。2010年,中國稀土出口配額同比下降39%,同時增加了15%—25%的關稅。正是這一系列數字上的變化,被輿論解讀為中國正通過減少配額、增加關稅限制稀土出口,并引起西方強烈關注,指責中國的做法不符合國際規則。這是否有道理?
根據聯合國《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宣言》第四條第5款,“每個國家對自己的自然資源和一切經濟活動擁有充分的永久主權。為了保衛這些資源,每個國家都有權采取適合于自己情況的手段,對本國資源及其開發實行有效控制。任何一國都不應遭受經濟、政治或其它任何形勢的脅迫,以至不能自由地和充分地行使這一不容剝奪的權利。”
“顯然,依據聯合國的規定,中國對稀土出口的限制無可厚非。” 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說,保護包括稀土在內的資源是一個國家應有的經濟主權。 據了解,西方國家會援引一些世貿組織相關條款來指責中國,例如《關貿總協定》第十一條規定的“普遍取消數量限制”等。但周世儉認為,世貿組織的條款都有例外規定,例如,《關貿總協定》第二十條“一般例外”明文規定:“締約方可以為某些特定目的而限制進口或出口。”
中國的做法既沒有違背國際規則,也沒有違背入世承諾。實際上,中國采取的管理措施并非僅針對稀土出口,而是在開采、生產和出口三個環節并行實施,并且將對稀土初級產品的國內生產消費和出口實施同步管理。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表示,中國所采取的稀土出口配額限制措施,是按照世貿組織規則而制定的,也有充分的國內法依據,即《礦產資源法》和《對外貿易法》。
據了解,幾乎是所有WTO成員都存在限制資源性產品出口的行為,許多發達國家對本國具有戰略意義的資源更是倍加珍惜。一些國家擁有極其豐富的石油資源,但從不輕易開采,同時還對其國內的稀土礦、木材限制出口;為保護資源,一些國家關閉了國內所有生產型煤礦,并限制可再生木材出口;有些國家甚至連綠寶石也限制出口。“很多事實表明,一些國家采取多種手段保護自身利益,卻要求別國放棄應有的自主權,完全沒道理。”周世儉說。
加強合作,各國應共同開發稀土
對西方個別企業和媒體大肆炒作中國稀土出口,陳德銘表示非常遺憾。
“與一些同樣擁有豐富稀土資源卻不開采的國家相比,中國現在是以31%的儲量提供了全球90%以上的稀土供應,為世界稀土市場的供應和穩定作出了巨大貢獻。那些稀土儲量豐富但不開采的國家,有什么理由指責中國稀土的出口管制呢?”陳德銘說。
此言可謂一語中的。西方國家抱怨中國限制稀土出口,一個理由就是此舉會使其許多產業受到影響,并進而威脅其經濟和國家安全。但實際上,這種論斷完全站不住腳。其他國家不是沒有稀土資源,只不過“雪藏”罷了。據周世儉介紹,1986年以前,美國稀土產量居世界首位,其次是法國。后來中國的稀土產量上來了,價格又便宜,這些發達國家就關閉了自己的礦山。
“中國稀土以高產量、低價格滿足了全球稀土市場。”美國稀土資源研究權威、杰克·利夫頓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杰克·利夫頓說:“如此低價的稀土幾乎讓所有外國礦商停產,并讓中國成為過去十年間世界唯一的稀土供應國。”
隨著中國加強和完善稀土出口措施的出臺,情況悄悄發生著變化。據美國《洛杉磯時報》報道,為彌補中國稀土出口減少帶來的缺口,美國鉬礦公司正投入5億多美元對其2200英畝的礦區設施進行重建和翻新,計劃生產出滿足需要的稀土。周世儉認為,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世界稀土供應應由各國共同承擔,而不應由中國獨力支撐。
“中國希望與各國開展稀土開采、加工中的環保技術合作,歡迎向中國提供相關技術支持,提高稀土資源利用效率。”陳德銘說,同時,從保持世界市場穩定的角度考慮,其他擁有稀土資源的國家要允許國內開發,共同承擔全球稀土供應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