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自塑化劑風波爆發以來,臺灣引以為豪的食品安全形象一落千丈。隨著塑化劑污染影響面愈來愈廣,已演變成全球性的食品安全事件。國家質檢總局表示,截至6月16日,受臺灣塑化劑污染影響暫停進口產品名單新增至1002種,問題企業增至302家。塑化劑影響力不止中國內地,日本、菲律賓等其他國家均被波及,也引發人們思考:如何有效管控食品產業鏈,才能將食品安全風險降至最低?
動向:大企業上游自建原料基地下游自建銷售渠道
據了解,近年來,國內外食品安全事件頻發,其中原因之一是食品產業鏈長,作為生產制造環節的食品企業,對于上游原材料、下游流通領域的安全缺乏管控力,同時也無力管控。
“食品安全管理的難度在于目前全球化的生產鏈條太長,由無數地區和無數環節拼合而成,這無疑大大增加了管理風險和監督成本”,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教授郭巍青指出。目前,不少食品企業均表示,隨著社會分工越來越細,食品產業鏈變得越來越長,食品生產企業管控產業鏈的難度也隨之加大。如何系統地對食品產業鏈進行有效管理是擺在每個食品企業面前的一項嚴峻挑戰。
據悉,目前有部分大型食品企業為了整個鏈條安全,管控的“手掌”已從食品生產制造環節延伸到上游。日前,中糧集團總裁于旭波表示,在產業鏈的源頭,該集團重點加強種植養殖、建設項目管理、新品研發與上市前的風險管理;在生產過程中,推行現代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和標準規范,確保生產過程得到有效控制;在產品出口端,建立了標準化的產品放行、冷鏈物流等環節的食品安全標準和管理流程,把好到餐桌前的最后一道關。“以大米產業鏈為例,通過建立、收購大米加工廠增強了產品的自我供應能力,同時以加工廠為核心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形成了上下游密切配合的供應鏈和銷售渠道,體現了從田間到餐桌的全價值鏈競爭優勢。”
漏洞:中小企業無力掌控上下游
不過,在食品制造行業里,占據半壁江山的是中小型企業,它們并沒有實力掌控到整個產業鏈。“食品安全事故一旦發生,消費者和監管部門第一時間追責的是食品生產企業,然而對于企業來說,上游原材料種植養殖、加工制作環節如何,我們不是各領域的專業人士,很難掌控,也難以把控”,一家廣東本地食品生產企業坦言,盡管該公司在采購原材料時,要求供應商提供質量保證的承諾書、檢測報告,進貨時也有自己把關的環節,但由于產業鏈長,對于上游原材料的安全性仍然是忐忑不安。
有業內人士指出,要食品企業打造或管理整個產業鏈很不現實,也不符合現代工業發展規律。他舉例稱,匯源果汁就是打造整條產業鏈,從種植果園,到研發、生產制造、營銷,然而匯源果汁這樣需要的資金、技術和其他資源很多。比如,當初匯源果汁掌門人要將匯源賣給可口可樂,原因就在于此,他無法也沒有能力再掌控整條產業鏈。
疑問:塑化劑為何逃過層層監管?
令公眾疑惑的是,這個原本就不該出現在食品中的塑化劑,如何成為臺灣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的漏網之魚?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詹長權看來,塑化劑之所以釀成一次重大的公共衛生事件,關鍵是臺灣管制架構的失效,“政府沒有辦法管理最新出現的一些化學品”。
目前,臺灣市面上的化學物質有10萬種左右,大部分都有毒性,而被臺灣環保署列為毒性化學物質的只有271種,其中只有78種屬于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塑化劑就屬于第四類毒性物質,其管理采用“事后報備”,這意味著廠商在使用之前是不需要向監管部門進行備案說明的,“潛臺詞是相信廠商不會隨便使用”,而所謂的事后報備往往就成了不報備。
成功大學環境醫學研究所李俊璋教授說,事實上塑化劑早就該被列入第一、二類毒害物質了,這樣對其使用、買賣的管理都將更為嚴格,該物質的使用、流向,都須在管理部門嚴格登記,一旦使用到食品企業,就會很容易被發現,今天的悲劇或許就能避免了。
中國大陸三聚氰胺事件以后,國務院辦公廳所要求的從三聚氰胺的生產到銷售到流通環節的全程實名登記制度,就是為了防止三聚氰胺產品及其廢料流向食品和飼料加工企業。詹長權還建議,對于添加到食品里的化學品應實行分類管理制度。“我們竟然允許食品工廠買化學品,這是不對的。如果化學品要放在食品里,就必須另開一個工廠,專門針對食品添加的化工廠。”
不過,再縝密、嚴格的監管,黑心的商家總還是有辦法突破防線,此時檢測體系就顯得更為重要。
專家建議:政府重典治亂才是根本
上游原材料安全,是生產制造環節安全的有效保障之一。如何有效管控食品產業鏈各環節的安全,將風險降到最低?
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認為,食品產業鏈里面的每個企業,應依靠現代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和標準規范,識別產業鏈存在的各種食品安全風險,形成風險控制方案,管理好從田間到餐桌的每一個環節,使食品安全在產業鏈的各環節間實現無縫對接。
要解決好食品安全問題,政府的嚴格監管,重典治亂固然是重要的抓手,但企業的自律也必不可少。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何計國認為,要保證企業自律,行業內必須建立完整的食品安全可追溯體系。企業只有建立起完善的食品安全風險控制機制,把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做好了,才能有效地降低食品安全風險。
也有人提出,消費者應改變自己口味,減少過分追求“色、香、味”俱全食物,“現代人對食品的口味要求越來越多是造成食品工業無限膨脹之源,廠家一邊不斷增加添加劑一邊不斷壓縮成本”。
(綜合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