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正文內容

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15日 13:22  深圳商報
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

圖為市民在超市選購蔬菜。(資料圖片)深圳商報記者 甘躍飛 攝

  5月份我國CPI同比上漲5.5%,其中,食品價格上漲11.7%。

  ●蔬菜價格全月回落,但生豬和鮮蛋漲幅較大;

  ●通脹或將在三季度回落;

  ●經濟運行仍在平穩較快增長區間;

  ●關鍵不是經濟速度和規模的變化, 而是質量和結構的變化。

  【深圳商報北京6月14日電】(駐京記者 宋華)國家統計局14日公布,5月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5.5%,創下34個月來新高,環比上漲0.1%。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上漲6.8%,漲幅與4月持平。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表示,盡管5月份經濟運行部分指標出現了回落,但是國民經濟總體上仍運行在一個平穩較快增長的區間,繼續向著宏觀調控預期方向發展;有關專家認為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

  5月份食品價格上漲11.7%

  統計數據顯示,5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5.5%。其中,食品價格上漲11.7%,非食品價格上漲2.9%。分類別看,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1.7%,煙酒及用品類價格同比上漲2.6%,衣著類價格同比上漲1.8%,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價格同比上漲2.5%,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類價格同比上漲3.2%,交通和通信類價格同比上漲0.7%,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價格同比上漲0.6%,居住價格同比上漲6.1%。1~5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5.2%。

  數據還顯示,5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6.8%,漲幅與4月份持平。5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環比上漲0.3%。1~5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7.0%。

  蔬菜價格回落

  肉蛋漲幅較大

  對于創新高的5月份CPI增速,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分析,從結構來看,5月份食品價格上漲11.7%,影響CPI上漲是3.5個百分點,占CPI同比漲幅的63.6%,非食品價格上漲對CPI的影響是34.6%。在食品價格中,生豬和鮮蛋漲幅較大,蔬菜價格全月回落,但由于大部分地區受旱災及部分地區受澇災影響,蔬菜價格在5月下旬出現了較快上漲。

  盛來運表示,5月份CPI和PPI的數據,顯示出價格上漲勢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5月份大宗商品價格在高位運行,國內遭遇罕見特大自然災害,通脹預期有所上升。在此背景下,物價上漲勢頭得到一定遏制實屬不易。

  同時發布的重要數據還包括,5月份,工業增加值13.3%,比4月份回落0.1個百分點。1~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0%,增速比1~4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從環比看,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3%。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697億元,同比增長16.9%,增速比4月回落0.2個百分點。1~5月固定資產投資90255億元,同比增長25.8%,比前4月加快0.4個百分點。1~5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8737億元,同比增長34.6%。

  實體經濟仍然保持平穩增長

  從數據上看,5月份工業增加值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環比均出現了回落,此前市場也擔憂中國經濟增速出現放緩。對此,盛來運表示,中國經濟總體運行不錯。他分析,工業增加值回落幅度不大,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增長速度基本上在13%~14.8%之間,增速比較平穩。同時,5月份發電量、貨運量以及鋼材、鋁材、水泥等產量方面的數據均處在高位。綜合判斷,工業實體經濟仍然保持著比較好的平穩增長狀態。

  同時,“由于汽車以及跟住房消費相關的產品銷售受經濟刺激政策回歸常態的影響,出現了正常的調整。但是從消費增長的基本概念來看,比如城市化、消費結構升級、居民收入增長這些基本的支撐力量并沒有發生變化”。積極因素還包括,5月份投資增速依然比較快,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較強。

  統計局工作人員涉泄密正接受調查

  對于經濟增速放緩,盛來運表示,盡管有些指標放緩,但當前國民經濟運行仍在一個平穩較快增長的區間;這種放緩也有主動調控結果的影響;經濟增速適當放緩,對于我們國家調整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控制物價過快上漲,都會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

  數據提前泄露仍是媒體關注焦點,盛來運坦言,國家統計局辦公室工作人員因涉嫌泄密正在接受司法調查,任何觸犯法律的行為都會按照法律依法處理。國家統計局正在征求相關部門,進一步考慮改進數據發布工作,盡可能縮短數據生產到發布的時間。他同時“提醒大家注意一個事實”——“我發現有些機構確實預測得挺準的”。

  通脹將在三季度回落

  對于CPI創新高,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專欄)認為,5月CPI數值符合預期,但物價指數尚未見頂,6月見頂的可能性很大。她表示,CPI繼續創新高有基數的原因,因為原來基數比較高。基于當前行政手段調控物價,以及食品價格仍在繼續攀升,故5月物價指數仍將被6月數據超過,預計CPI指數在7月后會有所回落。

  中金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專欄)也表示,5月份CPI基本符合預期,但同比增幅已經處于2008年7月以來的最高位,說明短期內的通脹壓力依然吃緊。他分析認為,從食品價格趨勢看,預計食品CPI同比漲幅6月份仍會在同比11.5%左右的高位徘徊,但三季度開始下降,四季度降幅將更加明顯。同時非食品價格的超常規增長態勢依然持續。

  5月份PPI同比上升6.8%,環比上升0.3%,也顯示上游行業對非食品和整體CPI的傳導壓力的減輕不及市場事先所預期的來得快。

  彭文生也認為,由于較高的翹尾因素作用,6月份CPI同比增長將達到5.8%~6.0%,很有可能成為本輪通脹的高點。他預計從三季度開始,通脹同比水平將開始回落,四季度有望明顯放緩,全年通脹平均為4.8%左右。

  貨幣政策將維持現有緊縮態勢

  專家普遍認為,由于通脹壓力仍較大,控制通脹仍是當前政策核心。

  汪濤表示,今后幾個月政府不太可能放松政策收緊的基調。預計央行會在6月、7月各加息一次。同時,由于今后幾個月內央票的到期規模減少,因而央行很快將重啟發行三年期央票,并采用央票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相結合的方式,來對沖外匯流入。央行在2011年剩余時間內存款準備金率的上調將不會像前4個月那么頻繁。

  彭文生也認為,對應于當前的宏觀經濟環境,目前的貨幣政策緊縮力度是合適的。對于控通脹的目標而言,貨幣緊縮效果已經在貨幣條件和經濟增長方面開始發揮作用,政策面接下來將維持現有的緊縮態勢。

  具體包括:年內再加息1~2次。近期內加息一次,三季度視形勢發展可能再加息一次;央行將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或者提高準備金,將全年M2增長速度控制在15%左右;在維持穩健貨幣政策的同時,如果通脹壓力如期在下半年有所緩解,四季度財政政策和產業政策可能適當放松。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金融與證券研究所副所長趙錫軍(微博 專欄)表示,盡管央行在端午節及其后一個周末出手,但央行增加了央票發行。目前情況下,調控政策面臨較大難度,特別是政策工具,存款準備金率已經很高了,存貸比達到了75%,一些銀行的貸款空間越來越小,同時也影響資金使用的效率。

  從微觀看,中小企業貸款難已經顯現出來了。而且負利率對經濟發展不利。價格型工具(加息)在我國不是特別順暢。加息是個間接性工具,這中間要經過很多環節,如果中間傳到不順利,很難調節。如利差加大,將吸引更多熱錢,也會給貨幣政策實施帶來新的難度。

  三季度經濟將逐漸軟著陸

  盡管中國經濟增速有放緩趨勢,但多數經濟學家判斷,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

  汪濤分析,5月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溫和放緩。一部分原因是宏觀調控實施了緊縮政策,一部分原因是去庫存。結合此前發布的PMI數據看,工業庫存在減少,說明工業增速在放緩,但同時數據顯示投資在增加。因此,經濟增速放緩可能持續兩個月,但速度不會特別快,也不會特別深,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將會在三季度逐漸軟著陸。

  彭文生也表示,工業增加值增速繼續放緩,消費增長雖然有所回落但依然保持穩定,名義投資增速繼續表現強勁,目前發布的各項指標顯示,經濟增速處在平穩放緩的軌道。

  他預計,通脹在四季度將得到比較明顯的控制,GDP增長在四季度降低到潛在增長率之下,政策可能將有所放松,增長也將在明年逐步回升,但是全年增長將低于今年。

  趙錫軍也表示,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經濟生產過程和銷售過程逐步走向平穩,包括行業盈利情況也在走穩。此前發布的外貿數據也顯示,盡管有波動,但進出口比較平穩。綜合看,只有價格趨勢在上升。中國經濟結構性矛盾顯現,但整體經濟在走穩。

  他進一步指出,中國經濟增速,按照目前趨勢,未來會略微放緩,但相比全球仍是一個較高的速度,微觀層面也體現了這一特點。這里最重要的不是速度和規模的變化,而是質量和結構的變化。

  趙錫軍認為,未來中國經濟走勢還看政策走向。如果政策波動較大,就很難保證經濟逐漸走穩。

  從目前看,調控政策在逐步收緊,配合經濟逐漸走穩之勢,調控政策也逐步走穩,這樣才能達到軟著陸的目的。他還提到,中國經濟融入全球經濟之后受到國際環境影響越來越大,但進出口調節還有空間,匯率機制改革也給政策調整帶來了空間,這些因素可以過濾掉部分國際影響。但中國經濟不能徹底避免國際因素影響,如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及制成品價格影響。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分享到:
留言板電話: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圖片 含視頻 含投票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