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5月20日消息,陸家嘴論壇于5月19-21日在上海舉行。保監會主席吳定富(專欄)在全體大會一:“十二五時期中國金融改革與經濟發展”上表示,“十一五”的五年是保險業取得長足進步的五年。2010年,我國保費收入達到14500億,2010年底保險公司總資產超過5萬億元,是2005年的3.3倍。
以下為吳定富的講話實錄:
尊敬的俞正聲(專欄)書記,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很高興參加第四屆陸家嘴金融論壇。陸家嘴金融論壇創辦以來,上海“兩個中心”和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整體布局特別是金融體系的布局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國家“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本屆論壇以“新時期的金融體系及其宏觀管理”為主題,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現在我就保險業的發展與監管談三點看法,與大家交流。
一, “十一五”的五年是保險業取得長足進步的五年。放在歷史的長河中來看,五年的時間是短暫的,但對于年輕的中國保險業來說,“十一五”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來我們抓住中國經濟社會蓬勃發展的歷史機遇,在努力中前行,在風雨中成長,行業面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十一五”時期保險業共實現了四個方面的跨越。
一是整體實力的跨越。2010年,我國保費收入達到14500億,2010年底保險公司總資產超過5萬億元,是2005年的3.3倍。保險公司146家,比2005年增加了53家。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重要的新興保險市場之一。
二是體制、機制的跨越。完成了保險公司股份制改造,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規范保險公司治理結構,提升保險業對外開放的深度和知名度。注重發揮保險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市場化和對外開放的程度較高,已經成為中國保險業的重要特征之一。
三是監管能力的擴大。我們借鑒國際經驗,健全以《保險法》為核心、覆蓋保險經營和保險監管主要領域的監管制度,一個科學有效的保險監管體系初步形成,并不斷地豐富。
四是服務能力的跨越。“十一五”期間保險業各項賠款和給付支出達到13000億,是“十五”期間的三倍,農業保險、養老保險和健康保險等重點領域取得突破性的進展,交強險制度開啟我國法定保險的先河,保險業在應對重大災害事故、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方面的作用日益發揮,保險已經成為全社會風險管理的重要手段。
中國保險業起步較晚,基礎薄弱,是典型的轉軌市場和新興市場。在這樣的條件下,做好保險監管工作既不能簡單地照抄照搬成熟市場的做法,又要兼顧金融市場的規律。我們始終堅持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相信市場的力量。對于中國保險業來說,我們相信市場但不是放任自流,我們注重培育保險主體,促進不同所有制形式和不同國家的保險公平競爭,提高市場運行效率,規范市場秩序,糾正市場失靈,解決單個保險公司無法解決的共性問題。
二是相信制度的力量。中國保險市場總體上還很稚嫩,要夯實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必須依靠制度,要防范快速發展中的風險必須依靠制度,要充分調動人的積極因素還是要依靠制度。面對大量的新情況、新問題,我們堅持試點先行,把試點的有益經驗及時上升到制度,并在實踐當中不斷完善制度。
三是相信創新的力量。我們一直秉承鼓勵創新的監管理念,支持市場主體和監管機關內部的各項有益創新。這種理念在國際金融危機以后沒有改變,因為我們評估中國保險業的問題是創新不足,而不是創新過度。得益于鼓勵創新的理念,保險業的活力才能夠不斷地迸發和涌流。
四是相信審慎的力量。我們始終強調防范風險是保險業的生命線,保險監管在防范化解風險、促進行業整體穩健運行方面,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在重大監管政策推出前后,我們都要反復評估對保險市場的影響;對保險市場的持續監管中,我們對保險公司財務的穩健性高度關注;在國內外金融市場面臨較大沖擊和動蕩時,我們注意防范個體和局部風險隱患轉化為系統性風險。
實踐證明,市場、制度、創新、審慎,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四者的有效結合為“十一五”時期的保險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第二個問題,“十二五”時期是保險業大有可為的時期。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趨勢為保險業科學健康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保險業將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抓好和用好戰略機遇期,力爭通過五年的努力逐步建成一個市場體系完善、服務領域廣泛、經營誠信規范、風險防范有效、綜合競爭力較強、發展速度質量效益相統一、與國民經濟發展水平和人民群眾生活需求相適應的現代保險業。為此,“十二五”時期保險業將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第一,堅持把轉變保險發展方式作為行業科學發展的重要著力點。要突出發展質量和效益,積極推進保險業由外延式發展向內涵式發展的戰略轉移,促進市場的差異化競爭,不斷優化保險業發展的市場結構,完善主體多元、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不斷優化保險產品和渠道結構,不斷豐富保險產品創新、營銷渠道,拓寬服務領域,提升服務水平,不斷優化保險業發展的區域結構,統籌城鄉保險發展,促進東中西部保險市場的協同發展。
第二,堅持把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保障民生和維護保險消費者利益作為行業科學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日益增長的保險需求為基礎,緊密圍繞國家建設新農村、擴大內需、建設創新型國家、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戰略,積極拓寬保險服務領域,挖掘保險服務潛力,擴大保險覆蓋面。緊緊圍繞國家改善民生的目標,積極探索服務“三農”、參與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促進公共管理創新的新途徑和新形式。維護保險消費者利益,把消費者對保險的認可度、滿意度作為衡量服務水平和質量的重要標準。
第三,堅持把深化改革開放作為加快轉變行業科學發展的強大動力。繼續深化改革,加強改革的頂層設計和協調推動力度,加快構建有利保險業轉變發展方式的體制、機制,不斷地提高開放水平和質量,以開放促發展、促改革、促創新。通過深化改革開放和積極推進創新,不斷增強我國保險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
第四,堅持把防范風險、加強改善監管作為行業科學發展的根本保障。堅持改進公司內部管控和加強外部監管的結合,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強化內部控制,推進全面風險管理,落實法人機構管控責任,不斷提高保險機構自身的風險防范能力,不斷完善現代保險監管體系,強化依法監管理念,完善監管制度,創新監管手段,提高監管水平,確保保險市場安全、穩定、健康運行。
第三個問題談一下對于下一步監管的幾點思考。
近些年來,中國金融業的實踐日益成為全球金融活動中重要和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中國金融監管當局,在正視全球金融業長期積累寶貴經驗的同時,注重緊密結合我國的具體國情,在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基礎性作用的同時,注重消除市場失靈的負面作用。這次在中美經濟戰略對話中,美方對于中方金融行業在金融危機當中的監管和加強宏觀調控促進經濟增長方面給予高度贊賞,對于中國金融監管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過去一個時期的保險業監管,正是中國金融監管總體實踐當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十二五”時期,我們將繼續以開放的心態、求實的精神,堅持依靠市場、制度、創新、審慎,不斷加強和改進保險監管。
第一,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中國保險業發展到現在,大規模的市場體系建設階段基本過去,下一個階段需要為市場機制作用的有效發揮創造更好的條件。目前保險業在市場秩序、誠信經營等方面還存在不少的問題。這些問題,在保險業發展的初級階段很難避免。但是,中國保險市場要從初級市場向成熟市場轉變,必須要盡快地解決這些問題。過去幾年在營造公平市場競爭環境方面,保監會已經做了大量工作,“十二五”時期我們將在這方面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第二,完善監管制度體系。保險業快速發展的形勢,決定監管制度體系的完善是一個持續的過程。特別是如何提升監管制度的針對性和約束力,如何在監管中更好地衡量、控制保險公司的個體風險和整體風險,如何防范金融風險的跨行業傳遞和跨國境的傳遞,如何把現代信息技術防范風險的制度內嵌于制度當中,是我們認真思考和研究的問題。我相信“十二五”時期保險監管將在國際化、信息化方面邁出更大的步伐,將在科學性、有效性方面得到更大的提升。
第三,秉持鼓勵創新的監管理念。回顧“十一五”,創新極大地改變了保險的面貌,“十二五”時期創新將是保險進一步發展的動力之一。保險監管將繼續鼓勵基于市場需求的創新,但必須加強對創新的及時跟進和評估。同時,加強監管協調,消除監管真空。在充分發揮創新活力的同時,防范不當的創新可能導致的消極和負面影響。
第四,保持對風險的高度關注。防范化解保險風險是保險監管的首要任務。未來一個時期,隨著經濟周期的演變,新型社會風險的出現,金融產品的推陳出新,金融機構的并購融合,保險面臨著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將不斷地增加。我們將毫不動搖地推進行業的全面風險管理,提高識別、控制和防范風險的能力,探索進行宏觀審慎監管的逆周期監管,守住防范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同志們,朋友們,過去的五年,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關心支持下,上海的保險業發展取得巨大進步,保費收入從2005年的3330億,增加到2010年的8830億,機構主體從70家保險機構、157家中介機構增加到115家保險機構和302家保險中介機構。保險業還圓滿完成了2010年上海世博會風險保障工作,積極服務上海市“兩個中心”建設。借此,我對上海市委、市政府和社會各界長期以來對保險業的關心支持,對上海保險業全體干部職工的拼搏奉獻,表示衷心的感謝。最后,預祝大會圓滿成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