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飛
電荒顯現的是煤與電的矛盾。
“全球性通脹造成煤價上漲,電力企業虧損加劇,煤電矛盾集中爆發,這是引發今年電荒提前的導火索。”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分析師宋亮說。
2011年5月初,秦皇島港動力煤價格再創新高,5500大卡電煤價格最高達到825元/噸,創下新高。宋亮就此給《中國經營報》記者算了一筆賬,按照每噸煤可發電3333度計算,電力企業每發一度電的電煤成本約為0.247元,以平均上網電價0.36元/度為標準,電企的直接利潤約為0.11元/度。“但是,如果加上企業人工、物流等成本的上漲,電企還是虧損的。以前一度電虧1分錢,現在一度電至少虧2分錢,這使許多電力企業選擇消極怠工。”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任浩寧也就此認為:“我國發電量70%來自火電,電力供應緊張并非緣自火電裝機容量不足,關鍵在于電力企業不贏利,自然沒有發電的動力。”
作為煤電矛盾另一方的煤炭企業日子過得也并不舒坦。行政干預手段再次改變了市場價值規律,在發改委約談煤企執行“計劃煤價”后,激化了矛盾,使煤電市場供需環境變得更加扭曲。
煤炭限價的結果是直接導致市場煤價的上漲。某煤炭企業高管向記者表示:“自2010年國家發改委宣布煤價上限后,許多人當時就意識到未來煤炭價格必定上漲,中間商開始囤積居奇、抬高市場煤的價格。”
但隨著中國經濟增速越來越快,煤電頂牛之勢也愈演愈烈,“市場煤”與“計劃電”之間的矛盾漸漸不可調和。
本報實習記者安飛采訪整理
中國經營報微博:http://weibo.com/chinabusiness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