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為期兩天的中美雙邊對話,北京仍未就人民幣升值問題與華盛頓達成一致。
陳序
經過為期兩天的中美雙邊對話,北京仍未就人民幣升值問題與華盛頓達成一致。但有趣的是,美國方面表示,兩國在匯率改革問題上的思路更接近了。而這一意外“收獲”得益于中國國內通貨膨脹的壓力。
昨天,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4月份CPI(消費者價格指數)較上年同期增長5.3%,增速略微低于3月份的5.4%,不過仍處于5%之上。之前,3月份CPI增速創下2008年7月以來的最高增速。今年1-4月累計CPI較上年同期增長5.1%,增速高于1-3月的5.0%(中國2011年全年CPI增速目標為4%左右)。另一個重要指標,4月份PPI(生產者價格指數)較上年同期增長6.8%,增速低于3月份的7.3%。
在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發言人稱,當前中國物價上漲趨勢已得到“初步遏制”,不過由于輸入型通貨膨脹因素的存在,“未來中國通貨膨脹壓力依然較大”。他強調,中國政府非常重視物價調控。隨著宏觀調控措施的進一步落實,今年實現物價調控目標是可能的。該發言人拒絕判斷當前中國的通貨膨脹是由輸入型通貨膨脹因素導致還是國內需求所致,似乎是為正在進行的中美戰略對話創造良好環境。
國家統計局也談了人民幣升值對抑制物價上漲作用的看法。簡言之,是把“雙刃劍”,即有利有弊。不過,在中美對話中,中方至少表現出對有利一面的興趣。參加對話的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表示,雙方就中國的通貨膨脹和通過人民幣升值來抑制物價上漲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深入討論。
到目前為止,華盛頓要求人民幣加快升值步伐的壓力和呼聲依然強烈,而北京依然堅守去年年底作出的非正式承諾,即人民幣每月升值0.5%左右。按名義匯率計算,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自去年6月以來已累計上升了5%左右。計入通貨膨脹因素后,人民幣一年的升值幅度約為10%。
眾所周知,北京出于對出口競爭力的擔心和對出口商利益的考慮(包括出口行業的勞動力就業),很不愿意談及人民幣加快升值。如今,承認人民幣升值已經成為中國貨幣政策及人民幣國際化整體戰略所參考的一個因素,完全是因為考慮到人民幣升值有助于抗擊國內通貨膨脹。匯率升值將降低按人民幣計算的進口成本。如上所述,實際上,加入通貨膨脹因素后,物價上漲已經推高了人民幣兌美元的有效匯率。此外,如果北京允許人民幣加快升值,也可減少中國央行對外幣流入沖銷的壓力,令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增長放緩。這一巨額外匯儲備日益成為負擔而不是安全感。除了投資低收益的美國國債,外匯儲備多元化進程并不容易。
可惜,通貨膨脹的“利好”沒有惠及中國內地股市。當天,中國內地股市收盤走低。基準上證綜合指數收盤跌7.21點,至2883.42點,跌幅0.3%。分析師紛紛預測市場短期內將繼續盤整。新的通貨膨脹數據不能解除投資者對北京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的擔憂。為遏制通貨膨脹,中國央行自去年10月以來已四次加息、七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照眼下情勢,我以為中國央行將進一步加息。正如加拿大皇家銀行經濟學家Brian Jackson分析,中國央行可能在第二季度末之前再度加息,到第三季度還會再加息一次,基準貸款利率將升至6.81%。對企業和投資者來說,這都將是一個郁悶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