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國內財經 > 人民幣對美元持續走高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4月22日消息,今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5156,連續第三個交易日改寫新高紀錄。經濟學家指出,目前輸入型通脹壓力影響有可能超過農產品上漲因素,今后抑制通脹將更加依賴匯率工具。但另一方面,以升值對抗輸入型通脹的副作用令政策陷入兩難。
輸入型通脹抬頭 蓋過農產品漲價因素
今日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微博 專欄)是在華僑銀行春天論壇上指出,4月份最后若干星期,蔬菜價格下降很快,由此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可能取代農產品會成為未來CPI高漲的主要因素。
“美元刻意保持低利率,使商品價格在大幅度的上漲,給中國的輸入型通脹壓力會加大。隨著農產品價格的回落,所以通脹的壓力可能由農產品帶動的通脹壓力逐漸減弱,所以這個時期,適當的加快升值,有助于抑制輸入型的通脹。”巴曙松表示。
根據商務部市場運行調節司近日數據,上周(4月11日至17日)全國主要大中城市18種蔬菜平均批發價格連續第三周回落,并預計后期蔬菜價格將穩步回落。
另一方面,輸入型通脹壓力在增大。華融資產管理公司總裁賴小民(專欄)對新浪財經指出,今年年底CPI應在4-5%左右,其中 “通脹很多是外部因素,如石油價格上漲,這方面應引起高度關注。”
對此,巴曙松評論說“決策者不得不要比以前再更多的依賴匯率工具”。 今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5156,連續第三個交易日改寫新高紀錄。而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累計升值幅度已經超過了1.5%。
匯率工具抑通脹雙刃劍 政策面臨兩難
受訪經濟學家一直認為,今后人民幣升值速度將加快,但是以人民幣升值對抗輸入型通脹有很多副作用。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副院長孫立堅對新浪財經表示,以人民幣升值應對通脹是雙刃劍。
“人民幣升值可以降低進口大宗商品的成本,但問題是升值是否能趕上國際金融資本炒作大宗商品的速度。既然中國可以通過人民幣升值降低成本,也就釋放了具有很大購買力的信號,大宗商品就有繼續炒作的空間和動力。”孫立堅表示。
他還指出,人民幣升值的副作用還在于民營企業承受能力有限。“2007年2月份越南盾升值抗衡油價上漲,結果本幣升值后,金融資產價格全部上漲,帶來很大泡沫。”
華僑銀行經濟分析師謝棟銘則指出,中國經濟體較大,不像小而開放的經濟體,僅僅通過匯率政策抑制通脹。同時中國通脹因素復雜,既有勞動力成本因素,又有農產品價格因素,這些不能完全通過匯率工具解決。
“問題是,我們現在選擇很少。讓人民幣一定幅度升值引導通脹是不得已而為之。”謝棟銘對新浪財經表示。
他指出,利率政策將與貨幣政策結合一直通脹,預計今年上調存款準備金率至少1-2次;但因為目前人民幣與美國利差較大,進一步加息會吸引更多熱錢,所以下一次加息會在6、7月份。(潔琳 發自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