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其玨
昨天,國家發改委宣布從4月7日零時起上調成品油最高零售價。業內認為,此次調價幅度雖大,卻還不足以對沖國際油價近期的漲幅。
自上輪成品油調價(2月20日)以來,國際油價已累計上漲超過20%。其中,4月4日當天,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大漲1.16美元,收于每桶122.22美元,再創2008年9月以來的收盤新高。
卓創資訊數據顯示,截至4月5日,國內成品油參考的三地原油移動變化率已高達14.38%,遠超定價機制所規定的4%調價“紅線”。
在觀察人士看來,正是由于國際油價持續“高燒”突破了價格主管部門為控制通脹而推遲調價的“心理底線”,才最終促使后者在清明節后第一天就宣布了調價決定。
事實上,早在3月22日,“22個工作日+4%”的調價條件滿足之時,調價窗口就已開啟。此后,市場上的調價預期不斷增強,炒作之風也愈演愈烈。以有著全國汽柴油價格風向標之稱的山東地煉為例,其在短短一個月時間內就將93號汽油批發價推漲了600多元。
“此次調價可說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選擇在清明節后的第一個工作日調價,而且是在央行剛宣布加息之后,可以看出有關部門在調價時點的選擇上煞費苦心。”生意社分析師趙京敏表示,一方面,清明節出行高峰已過,此時調價可以減少油價上調對百姓出行的影響;另一方面,先加息也可令成品油價上調對通脹的影響得到一定緩沖。
在他看來,加息之后緊跟著調價彰顯了政府控制通脹的決心和信心。同時,調價也有利于穩定市場心態,及時釋放資源并緩解汽柴油緊張局面。
卓創資訊分析師李倩則認為,央行此次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旨在通過收緊社會流通貨幣,從而提前消化由此次調價所帶來的通脹壓力,抑制由油價上調所帶來的各行業成本的連鎖上升。
“當前的成品油定價機制相對透明,在近期國際油價單方向上漲的情況下容易導致成品油供應商利用時間和政策套利,由此造成國內成品油市場供應人為緊張,調幅也會被提前炒作的市場所消化。央行加息在一定程度上收緊了成品油市場炒作資金,有利于進一步理順國內成品油供需結構,完善國內成品油市場機制。”李倩說。
“從長期來看,調價塵埃落定后市場投機情緒將減弱,需求也會受到一定抑制,這也有助于國際油價的回落。”呂斌說。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本次調價仍不足以對沖國際油價近期的漲幅,這使得煉廠利潤仍只能維持在非常低的水平。
易貿資訊副總裁、首席分析師鐘健告訴本報記者,以往國內每次調價時都是從平衡國內煉油盈利狀況與國民經濟狀況之間的關系來確定調價幅度。但由于最近幾次調價幅度的壓縮,煉油盈利已被壓減至相當少的境地,因此,在未來國際油價繼續高漲的前提下,如仍以煉油盈利作為調節油品經營者積極性的參考指標,則緩調、少調國內油價的余地將非常有限。
“據估計,此次調價后國內煉油企業毛利基本為零,但以銷售企業計算銷售毛利卻有900余元。對產銷一體化的大型石油集團來說,產銷企業之間的盈利分配完全可采用內部提高出廠價的辦法來減少或消除煉油虧損,而不必再以煉油盈利狀況作為定價參考。”鐘健說。
在他看來,上輪調價時國家發改委關于“國家要求中石油、中石化充分發揮石油企業內部上下游利益調節機制作用,平衡內部各板塊利益關系”的表態也暗示了這一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