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兩會報道組
全國政協委員、中投副總經理汪建熙近日提交提案建議,央行和銀監會應該盡快重新啟動銀行資產證券化業務的審理,破解商業銀行從股票市場單一渠道融資的困局。
近年來,貸款不斷增加要求銀行的資本金也不斷相應增加,目前銀行靠自身利潤無法滿足貸款增長帶來的資本金增加的需求,因而不斷通過股票市場融資就成為上市銀行的主要出路。根據目前的貸款增長速度,估計未來五年,主要國有控股銀行還將融資1500億元。
但是汪建熙認為,光靠不斷在股票市場增發來滿足銀行資本金需求是不可持續的,主要問題包括三方面:一是融資量大,對整個股票市場的資金供給和股指形成壓力;二是對現有股東權益不斷攤薄,可能招致股東的反對;三是對增發銀行的股價造成壓力,使銀行股價長期被低估,久而久之有可能發不出去。
要解決這一問題,需采取多方面措施,例如進一步提高股票市場融資能力,大力發展銀行中間業務等。除此,汪建熙還建議,對銀行信貸資產實行證券化,將證券化的信貸資產通過資本市場出售給機構投資人,減少商業銀行持有風險資產的規模,是緩解銀行資本金壓力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除了能夠有效緩解銀行資本擴容的壓力之外,信貸資產證券化還有若干其他重要功能。汪建熙舉例,信貸資產證券化能夠適當分散銀行風險資產過高的集中度;有利于推動我國債券市場的發展,信貸資產證券化在規模、信用風險和監管方面都不存在太大問題,能夠滿足越來越多機構投資者的需求;有利于提高銀行資金使用效率,進而提高銀行的收益水平。
實則,此次金融危機前,我國已開展了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2005到2008年期間陸續出臺了一系列試點法規,確定了信貸資產證券化的基本框架,期間共發行了19單計668億元資產支持下證券,目前所有產品均未發生違約。
資產證券化產品的重大風險是金融危機爆發的直接原因之一,因此我國2008年以來停止了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但美國資產證券化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是它在特定的經濟環境下,成為催生美國資產泡沫的一種工具,同時大幅增加了銀行的杠桿率,加之監管失當,致使一旦資產泡沫破裂,整個資產證券化市場必然崩潰,“金融危機正好幫助我們認識了如何更好地使用資產證券化工具,改善監管預防風險。”
“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中已明確提出要“穩步推進資產證券化”,汪建熙建議,人民銀行和銀監會盡快重新啟動銀行資產證券化業務的審理,同時吸取美國金融危機的教訓,改進和完善相關法規和監管,破解商業銀行從股票市場單一渠道融資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