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昨天舉行記者會,全國政協委員陳錫文、李德水等圍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回答記者的提問。“單位GDP能耗降低率的微小‘誤差’背后是貢獻”“受旱情影響的冬小麥總產量不到全年總產量的1/12,糧價會穩定下來”、“國企行業壟斷問題需改革”……身兼業內專家的委員們妙語連珠,迫使原定一個小時的發布會時間幾乎翻倍。
“十一五”三項指標未完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統計局原局長李德水特別對“十一五”規劃沒有完成的三個指標進行了點評。在全部23項主要指標中,9項約束性指標全部完成;14項預期性指標有3項沒有完成——服務業增加值、服務業的就業比重、研發經費占GDP的比重。
其中,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十一五”規劃是43.3%,實際上達到43.0%。他認為主要是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而目前三產比重低,也說明了三產將是提高生產率、調整結構、擴大就業的重要領域。
能耗降低指標完成
李德水委員同時指出,約束性指標中的“單位GDP能耗降低率”一項,規劃設定目標是下降20%左右,“十一五”實際下降了19.1%。“從統計學的角度來說,這一范圍應該說是完成了任務。”他分析說,這一微小的“誤差”也是為緩解金融危機影響付出的代價,4萬億投資的一攬子計劃中相當一部分是基礎設施項目,消耗能源必然會多一些,“這些舉措避免了我國經濟大起大落,也為世界經濟發展企穩回升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功不可沒,我們是大得小失。”
收入增長10年倍數最低
李委員還拿出了研究分析近10年的數據:國內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外貿出口額、固定資本形成、最終消費、企業利潤,以及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的倍數關系,“增長倍數最低的是城鄉居民收入,其次是最終消費”。
“十二五”規劃中提出,經濟增長率調低為年均7%左右。李委員認為這正是對以往“以犧牲環境、過量消耗資源為代價換取高速增長”的糾偏,“不能再盲目地鋪攤子,要防止在地方上把‘十二五’規劃的發展目標層層加碼。”
糧價基本保持穩定
糧價會基本保持穩定。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報上了一連串的數據,來證明前一階段的旱情對糧食生產影響有限,糧價會“徐徐上漲”,但屬于“基本保持穩定”的范圍。
晨報首席記者 姜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