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國內財經 > 2010年度觀察家年會 > 正文
周其仁:國進民退或是民進國退的提法有偏頗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陳勇“我認為國進民退或者是民進國退的提法有偏頗,正確的提法就是民進國才進,民進國才強,這才是一個國家的組成部分”。1月15日,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周其仁,在此間召開的由《經濟觀察報》主辦的2010年經濟觀察家年會上如是說。
周其仁稱,雖然很多學者、媒體、觀察家都認為發生了國進民退,但一個事實的認定需要有不同的觀察。國進民退或者是民進國退的討論必須從多個角度去看,不同的角度得出的結論也不一樣。
他表示,國進民退的討論實際是人民和政府之間的關系,或者是人民和官員之間的關系,就是掌權的集團和人民之間的關系,包含一種委托和被委托的關系。
周其仁認為,稅收收入是老百姓付給政府的錢,某種角度來講就是老百姓購買政府的服務。這種最重大的財經關系在我國很多方面還沒有體現。因為經濟發展勢頭好,我們國家的稅收增長很快。“但是是不是每一道稅都經過人民和人民代表大會的審議”。周其仁說,我們很多稅現在還是政府行政部門直接定,從根本的國家關系來看,從國家的長遠發展來看它是有問題的。
“我在北京作為一個經濟學家,多年來有一個經驗,就是不要輕易去提加稅的建議。因為這建議很容易被政府吸收,政府最容易聽的意見就是加稅的意見。”周其仁說。
與此同時,周其仁認為,對重大的人民行為的法律規制要有更嚴格的程序。“當然最近這些措施(房地產調控政策、汽車新政等)都有它的必要性。限定購房、購車,情況緊急,有人買了很多房,有人買不起房,人民為房價問題分裂”。周認為,出臺政策無可厚非,但涉及到公眾能買什么,不能買什么,是很基本的一個權利。這種政策的出臺政府就要很慎重。
他指出,在考慮國退民進還是國進民退時,必須從事實層面出發,考慮其文化和歷史因素的背景,方能客觀公正。
他認為,國家的概念首先是一群人民,沒有人民,這個“國”無法討論,它是人民共同享有一個領土,這是國家的含義,首先有人共享一塊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