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國內財經 > 中國經濟年會(2010-2011)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1月15日消息,2011年1月15日第二屆中國經濟年會在京召開,北京大學教授、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執行副理事長厲以寧做了主題為“關于‘十二五’規劃的進一步思考——當前重大問題和未來走勢”的演講,以下是其演講文字實錄:
厲以寧:
我發言的題目是關于“十二五”規劃的進一步思考。我們當前遇到新問題,這個新問題是什么呢?就是成本推進型的通貨膨脹,在西方國家,成本推進型的通貨膨脹研究得比較晚,主要是七十年代以后開始的,因為當時美國發生了滯脹,而滯脹的主要因素是成本推進型的通貨膨脹。成本推進型的通貨膨脹,凱恩斯的政策是沒用的,因為凱恩斯政策對需求拉動會有用,而對成本推進是沒用的。
而中國遇到的成本推進型通貨膨脹是第一次,計劃經濟時代有通貨膨脹,可那是隱蔽的通貨膨脹,有錢買不到東西,表面上物價沒上漲。后來改革開放過程中出現了通貨膨脹,主要是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所以,當時對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采取了緊縮政策,緊縮政策是有效的,但后來也過了頭,以至于在九十年代后期的時候又發生了通貨緊縮的現象。而成本推進型的通貨膨脹是最近幾年才有,尤其從去年開始越來越明顯。成本推進型的通貨膨脹主要是有四種原因造成:第一,原材料短缺,因為短缺而價格上漲。第二,農產品供不應求,農產品的供不應求引起了整個成本上升。第三,因為勞動力成本的上升而引起了物價的上漲。第四,土地價格和房產價格上升,關于土地價格和房產價格上升,使成本增加,但是這種類型的通貨膨脹既是成本推進的,可也是需求拉動的。因為需求拉動以后,對土地消耗量、需求量大了,所以它是交織在一起的。
從以上的情況可以看出來,既然這幾種類型通貨膨脹中,成本推進型的通貨膨脹,緊縮的宏觀政策是無效的,宏觀緊縮政策不能解決原材料的短缺,也不能解決農產品價格上漲的問題,也不能把勞動成本上升的問題消除掉,可能對房價的上漲、土地價格上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既然已經上升了,成本還在推動著總價格的上升。所以,這是我們需要注意的問題。
“十二五”規劃要注意的問題,是我們以前沒有遇到過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問題。因為中國從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取得了很大成就,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因為中國勞動力是低廉的價格,這樣使我們在出口中具有優勢。但是現在工資成本要上升,從國家政策來講也是要提高工資標準的,要增加勞動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另外,從農村現在的情況來看,農民考慮的問題已經不單純是城里工資比農村高就行,跟八十年代出來的農民工是不一樣的,八十年代出來的農民工當時只要是城里工資比農村的收入多,他就愿意出來打工,所以民工的供給是源源不斷的。
現在情況已經不一樣了,有三個方面可以值得我們注意。
第一,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以后,農民成為了林區的創業者,因為林區承包是70年不變的,山都劃界了,包山到戶,在承包的林里可以養雞、可以種蘑菇,還可以種樹,勞動力是不夠的,他要把那些同村的或者附近的農民都吸引到山區,這樣是他本人創業,而且其他來工作的人是就近就業,他何必花那么多成本到城市來打工呢。所以,從湖南、江西到廣東的打工人數減少了。
第二,小城鎮發展起來了,縣城也發展起來了,他們也需要勞動力,何必要坐火車、兩地分居、長期探親回家,不如就近打工,就近打工對他來說既方便還容易照顧到家,并且收入也不低。
第三,沿海一帶雇不到人,今年我得到了一個消息,新疆摘棉花都是從哪里去的?都是從河南、陜西、甘肅、寧夏,今年摘棉勞動力短缺,都不去了,即便是加了工資,還要計算整個收益和成本。勞動力成本上升不是壞事,從政策上講,中國的經濟規模這么大,工資標準是應該提高,因為廉價勞動力成本的時代已經結束了。但是這就給我們帶來一些問題,什么問題呢?勞動力成本的上升是有剛性的需求,一上去就下不來,在逐步提高,成了一種剛性,這種剛性如果累計起來看,不談物價上漲以后工資應該上漲的因素,即使物價不變同樣還會上升,因為勞動力供給越來越有限。因此,有的經濟學家預言,“十年之后中國將缺少藍領,中國城市將雇不到保姆”。不是危言聳聽,現在已經這樣了,這會造成什么樣的結果呢?企業已經機械化,新疆正在考慮如果長期找不到摘棉工的話,那就要采用美國的技術,用摘棉機,像噴農藥、噴化學藥品,把棉花、葉子全打掉,然后用機器來做,但是現在還有一部分人靠摘棉為生,會對中國帶來影響。另外,缺少保姆怎么辦,現在北京市雇保姆多難呢!這些情況都需要我們考慮。
當然,最近幾年還不會產生這個問題,這是一個新的挑戰,以前我們沒考慮過這個問題,這也是個新的機遇,我們必須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什么要加快轉型呢?從三個方面來講是需要這樣做。
第一,對企業來講應該由此得到一種認識和啟示,靠低廉勞動力成本參與出口的時代從此結束了,我們應該靠自主創新、產業升級、技術進步、使我們的產品打入國際市場。
第二,對廣大農村勞動力來講,他們也認識到了粗工是沒有前途的,工資始終是低下的,因此要加快自我的技術提升、技術訓練。各地都把勞動力職業技術教育培訓工作,到廣東調查,凡是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的畢業生,99%都畢業了,這對中國長遠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問題,人力資源結構非常重要。舉個例子,鴉片戰爭的時候,中國的人口是4億人,英國當時才1000多萬人,可是人力資源結構不一樣,中國的農民和婦女絕大多數是文盲,這還不算,中國的知識分子都是讀四書五經的,整天忙著考科舉,有幾個懂現代科學技術、經濟管理、經營。而英國就不同,英國工業化開始半個多世紀了,半個多世紀之內,英國的義務教育、中學教育、大學教育、技工培訓,不斷地出來很多科學家、工程師,人力結構就不一樣。對我們來說第二個啟示是加快人力資源結構的調整,要做到工業強國以外,還要做到人力資源強國、人才強國。
第三,對中國來說,意味著在勞動力成本上漲的背景下,現代服務業將會有好的發展時機,比如請不到保姆,加快了家庭的智能化。工人在減少,熟練技工增多了。整個現代服務業同樣有發展,所有這些都給我們很多啟示。在考慮“十二五”規劃的時候,難道不應該把最近發生的事情再認真地總結一下嗎?
謝謝大家!